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涉外民间组织的政府管理研究

纸书售价: 54.4 纸书定价:¥68.0 电子书售价: 27.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由来与研究意义
二 问题的界定与研究范围
(一)民间组织与涉外民间组织
(二)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组织
(三)涉外民间组织的“国际性”特征
(四)境外民间组织的分类
三 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政府对境外在华NGO管理的研究
(三)关于境内涉外社会组织及其管理的研究
四 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主要创新
(四)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中国政府管理涉外非政府组织的理论分析
一 国家主权论
(一)国家主权及其历史演变
(二)全球化对主权理论的挑战及实践侵蚀
(三)主权挑战与非政府组织的落地许可
二 全球治理理论
(一)多元治理
(二)回飞镖模式
三 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理论
(一)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及其非政府组织应对
(二)国家与社会二元结构论
(三)中国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
四 政府管制理论
(一)管制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二)社会性管制是政府管制的重要工具
第三章 中国政府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变迁和现状
一 中国政府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变迁
(一)20世纪80年代前零星接触阶段的治理垄断
(二)20世纪80年代后初始合作阶段的规范化尝试
(三)20世纪90年代有限合作阶段的主动完善
(四)21世纪全面协作阶段合法化的探索
二 中国涉外民间组织的现状和特点
(一)发展速度快
(二)业务范围宽
(三)活动地域广
(四)资金量上升
(五)与母国关系复杂
三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项目运作
(一)境外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的途径
(二)项目运作中的障碍
第四章 分类管理:涉外民间组织管理的元政策研究
一 涉外民间组织的分类现状
(一)中国政府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二)境内外国机构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三)其他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二 中国社会组织的分类问题成为政府一致性管理的瓶颈
(一)管理类型的不周全,使大量社会组织游离于法律之外
(二)分类管理目的差异导致社会组织类型的碎片化
(三)社会组织的部门分类影响统一立法和规范管理进程
(四)分类标准不规范加深社会组织发展的不平衡
(五)分类管理的随意性危害政府威信
三 去行政化的分类技术:基于主权需求的NGO分类管理
(一)基于依法行政功能的法人分类技术
(二)基于经济功能的非营利组织分类技术
(三)基于社会服务的慈善免税分类技术
四 政府分类管理技术与社会组织功能匹配的策略
(一)提高对社会组织“一致性分类管理”必要性的认识
(二)遵循一致性分类的技术原则
(三)确定中国社会组织分类管理的元政策
五 构建组织分类体系,破解分类管理困局
(一)界定政府管理服务社会组织的职责清单
(二)细化分类体系,夯实社会组织管理基础
(三)实施备案、许可、公益认可的管理制度
第五章 管理体制:中国涉外非政府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研究
一 业务主管与登记管理:中国对涉外民间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
(一)双重管理体制下的政府责任
(二)双重管理体制的弊端
二 中国涉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体制的问题分析
(一)中央与地方管理的差异化
(二)部门管理分散化
(三)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四)区域与上下级之间缺乏协作
三 完善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议
(一)树立有效管理理念,支持地方体制创新
(二)确立与社会组织发展成熟程度相匹配的管理体制
(三)建立多元共治的网络模式
(四)建立问责机制,完善多元监督体系
(五)完善专门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
四 整合管理:国内民间组织与境外非政府组织一体化管理探讨
(一)国民化待遇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二)国民待遇的条件和机制分析
(三)中国放开“国民待遇”时机未到
(四)跨区域、跨行业的管理问题
第六章 合法性管理:中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准入制度研究
一 境外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的合法性与合法律性分析
(一)合法性涵义
(二)境外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的立法现状
(三)境外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的合理性分析
二 境外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的合法性现状
(一)合法又合理
(二)合法不合理
(三)合理不合法
(四)不合理不合法
三 世界各国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准入模式的借鉴
四 完善境外非政府组织准入制度
(一)确定境外非政府组织准入的领域
(二)建立与分类管理相一致的准入标准和审核程序
(三)明确政府管理机构和机构职能
(四)完善境外资金准入制度
第七章 登记注册管理创新:云南双重备案制度的个案分析
一 背景:各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二 源起:云南省情特殊性与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需求结合
三 初建:云南政绩需求与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共谋”协同
四 整合:云南省政府与其他组织的吸纳与被吸纳
五 创新:云南省境外非政府组织双备案管理法规解读
(一)双重备案制度的解读
(二)《暂行规定》的分析
(三)双重备案制度面临的挑战
六 去单一化:云南省政府管理改革的未来走向
七《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讨论
第八章 资金监管:监管涉外民间组织的命脉
一 政府监管涉外民间组织资金的必要性
(一)资金监管是政府对涉外民间组织监管的核心环节
(二)资金监管可以防范涉外民间组织的负面影响
(三)资金运作透明化有助于政府的日常监控
二 涉外民间组织的资金渠道及其运作方式
(一)涉外民间组织的项目运作方式
(二)涉外民间组织的资金来源
(三)异常跨境资金流入中国的主要途径
三 中国对涉外民间组织的资金监管制度
(一)资金报告制度
(二)审计监管制度
(三)捐赠监管制度
(四)税务监管制度
四 国外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运作管理
(一)美国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运作管理
(二)英国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运作管理
五 建立涉外民间组织的资金监管对策
(一)完善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准入制度
(二)强化资金账户管理
(三)界定涉外民间组织的资金使用领域
(四)完善涉外民间组织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五)扶持国内基金会的成长
第九章 监督管理:中国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日常监督研究
一 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监管机制模式架构
(一)境外非政府组织监管具有特殊性
(二)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监管框架
(三)国外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监管模式
二 中国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一)监管理念滞后
(二)监管立法不足
(三)监管权威缺失
(四)日常监管虚化
(五)监管手段与方式单一
三 完善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政府监管
(一)建立相关部门的联动监管机制
(二)实行严格的年检公开制度
(三)建立健全境外非政府组织信息库
(四)建立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监督制度
(五)建立健全常态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现代监管体系
第十章 境内涉外社会组织的政府管理研究
一 问题的由来
二 境内涉外民间组织的政府应景管理模式确立的四个阶段
(一)组建官办人民团体并赋予职责的阶段
(二)建立协调机构并鼓励参加国际组织的阶段
(三)搭建全国性交流平台的阶段
(四)初步确立民间组织国际化战略的阶段
三 境内涉外民间组织的政府应景式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的个案化管理
(二)政府管理的手段直接单一
(三)政府主导国际化处于初级阶段
(四)政府管理服务不足
四 境内涉外民间组织的应景式管理的改进与建议
(一)政府要充分认识民间组织国际化的必要性
(二)营造境内民间组织走出国门的良好环境
(三)建立民间组织国际化的管理体制机制
(四)培育鼓励国际化民间组织发展壮大
(五)搭建非政府组织国际交流的平台
(六)建立境内涉外民间组织“硅谷”,推进评估监控引导的社会化管理
第十一章 域外经验:他国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主要做法
一 差别化管理:美国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监管的外国代理人制度
(一)“外国代理人”:美国院外活动的手段之一
(二)《外国代理人登记法》:专门防范外部势力渗透的法律
二 一体化管理:英国对内外非政府组织的行政监督模式
三 严防式管理:俄罗斯对外国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规制
(一)俄罗斯联邦的非政府组织立法
(二)俄罗斯严格监管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主要措施
(三)“颜色革命”后外国非政府组织应对独联体监管
四 便利式管理:越南对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双许可”制度
(一)越南“双许可”外国非政府组织
(二)越南政府对外国非政府组织的管理
五 国外监管外国非政府组织的经验及启示
(一)制定统一的涉外民间组织管理法律
(二)设立专门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监管机构
(三)建立非政府组织的备案和审查制度
(四)增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互动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的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管理战略研究
一 辩证判断涉外民间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一)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积极作用
(二)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消极影响
二 充分认识政府对境外NGO管理的必要性
(一)放松管理还是加强管理:真伪命题的辩解
(二)政府对境外NGO管理相对滞后的后果
(三)防范境外NGO消极影响是一门管理艺术
三 正确处理中国政府与境外NGO之间的关系
(一)正确判断中国政府与境外社会组织的关系
(二)明确政府管理态度,厘清政府管理难题
四 选择合适的立法模式
(一)完善入口管理制度
(二)实施分类管理制度
(三)法律内容必须完备
五 构建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管的监管平台
(一)改预防性管理为全过程管理
(二)建立健全社会监管信息平台
(三)建立健全公益慈善制度
(四)建立基于退出机制的多种监管模式
六 重建归口管理体制
(一)建立完善归口管理制度
(二)建立部门之间协作机制
(三)落实各自监管责任
七 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户中国
(一)站在“一带一路”的高度,从战略上把握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户的重要性
(二)加强统筹,制定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户中国的战略规划
(三)做好信息工作,为地方政府对接服务
参考文献
致谢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