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城市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与救助机制

纸书售价: 62.4 纸书定价:¥78.0 电子书售价: 31.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底层社会群体的意义
一 我国城市底层社会群体的产生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外关于底层的研究
(一)印度底层研究
(二)欧美底层研究
二 国内关于底层的研究
(一)社会学视角的底层研究
(二)相关国家政策观点
(三)相关概念的辨别
三 文献简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 核心概念界定
(一)底层群体
(二)矛盾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分析单位与调查单位
(三)具体抽样方法
(四)资料收集方法
(五)资料分析方法
第二章 城市底层群体生存状态
第一节 基本情况
一 样本概况
(一)年龄与性别
(二)受教育程度
(三)政治面貌及宗教信仰
(四)婚姻状况
二 经济生活形态
(一)目前工作状态
(二)职业与工作单位
(三)经济收入
(四)经济支出
(五)工作期望
三 家庭形态
(一)家庭规模
(二)子女情况及其受教育情况
(三)居住情况
(四)重大变故
四 政治参与形态
(一)主观认知
(二)政治参与
第二节 城市底层群体的生存特征
一 素质特征
二 自然生理特征
三 职业特征
四 经济特征
五 社会生存特征
六 心理特征
第三节 城市底层群体的社会特征
一 社交特征:生活圈子较封闭,社会交往资源贫乏,外部支持性资源少
二 交往条件:无法站在对等地位交流
三 社交心态:对向上型人际交往的抗拒
四 社会地位:群体的边缘化
五 群体意识:“我群”的显现
第三章 城市底层群体的心态分析
第一节 相关文献回顾
一 社会心态的概念
二 社会心态的表现
三 社会承受力
第二节 城市底层群体的承受力
一 经济承受力
(一)衣食支出
(二)药费支出
二 政治承受力
三 心理健康
四 城市底层群体的不同社会心态
(一)社会心态的不同类型
(二)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越轨底层群体的社会心态
一 对越轨的归因与认知
(一)对越轨带来的影响的感知
(二)对越轨的归因与合理化
(三)存在越轨亚文化圈
(四)自我形象的修正
二 社会交往心态
(一)社会交往与社会支持网络
(二)越轨底层群体的社会支持
三 对政府的社会心态
四 对前途的心态
(一)越轨底层群体对未来的预期
(二)改变、改善生活的途径
五 对越轨底层群体的理论探讨
(一)“越轨标签”的正功能
(二)“越轨”作为标签的负功能
第四章 城市底层的阶层认同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阶层认同的文献回顾
一 阶层认同的研究现状
二 社会流动研究回顾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第二节 城市底层群体的阶层认同
一 底层群体的阶层认知
(一)对社会分层的认知
(二)社会分层标准的主观判断
(三)社会群体划分
二 底层群体的阶层定位
(一)自身阶层的主观评价
(二)圈内还是圈外
(三)社会偏见和歧视
(四)参照群体
(五)生活满意度
三 阶层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变量
(二)结果与发现
第三节 城市底层群体的社会流动
一 变量说明
二 城市底层群体的代际流动
(一)代际职业地位的流动
(二)代际教育地位的流动
三 城市底层群体的代内流动
(一)职业流动次数
(二)代内职业流动
(三)社会流动的回归分析
四 向上流动的希望与可能
(一)城市底层群体的流动意识
(二)向上流动的希望在哪里
第五章 底层群体面临的生存矛盾与困境
第一节 生存矛盾的表现
一 家庭内部层面的矛盾
二 家庭外部层面的矛盾
三 底层群体最突出的矛盾问题
(一)最大的困难就是不好找工作
(二)低保收入低
(三)医保局限大
(四)社会保险存续障碍多
(五)越轨群体希望有出路
(六)制度保护实施的不足
第二节 对生存矛盾的应对方式
一 大多数人对矛盾的忍耐
二 大部分底层群体的理性维权
三 大多数人获得过政府帮助
四 极少数人有条件的抗争
(一)抗争的前提
(二)抗争的方式
五 改变现状的期望
第三节 城市底层群体的日常适应形式
一 制度带来的代价
(一)政策与个人权利的矛盾
(二)伴随制度的身份标签
二 城市底层群体的适应认知
(一)适应一:“被施舍的人”
(二)适应二:“犯过事的人”
三 城市底层群体的日常适应形式
(一)体制内利益表达策略
(二)适应困难时的变通策略
(三)贫富差距合理化的解释体系
第六章 城市底层群体生存矛盾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研究变量说明
一 自变量
二 因变量
第二节 生存矛盾影响因素分析
一 回归分析的估计结果及解释
(一)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子女前途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家人身体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看病贵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 主要结论
第三节 影响生存矛盾的社会结构因素
一 经济体制变革
二 社会政策变化
三 越轨群体的安置政策
四 城市底层群体认识偏差
第七章 城市底层群体生存矛盾的化解
第一节 当前国内外化解底层群体矛盾的措施
一 国外化解底层群体矛盾的措施
(一)化解底层群体矛盾的措施一:政府主导开展反贫困行动
(二)化解底层群体生存矛盾的措施二:政府主导调整救助政策
(三)化解底层群体矛盾的措施三:着力解决就业问题
(四)化解底层群体矛盾的措施四:发挥民间社会组织力量
(五)化解底层群体矛盾的措施五:让贫困者组织起来自救
(六)化解底层群体矛盾的措施六:倡导社会调解
二 国内化解底层群体矛盾的措施
(一)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建立医疗保险制度
(三)建立城镇廉租房制度
三 特殊人群的社会帮教措施
(一)政策支持就业
(二)社区支持帮助
(三)社会工作介入
四 对底层群体救助措施的反思
(一)救助理念的反思
(二)救助标准的反思
(三)救助机构反思
五 扶助底层群体的基本思路
(一)尊重城市底层群体存在这个事实
(二)奉行社会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
(三)以人为本可持续社会发展战略
(四)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五)给底层社会的子女以教育,就是给底层群体的明天以希望
(六)充分发挥底层群体自救的积极性
第二节 化解底层群体矛盾的社会救助制度改革
一 城市低保制度的改进
(一)当前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低保操作的改进手段
(三)微调低保政策
(四)创新低保制度的措施
二 其他救助制度的改进
(一)提高医疗救助的支持力度
(二)住房救助制度改进
(三)其他救助的制度化
第三节 化解底层群体生存矛盾的措施
一 改进就业措施
二 通过社区化解底层群体的生存矛盾
(一)推进社区就业管理
(二)重视底层群体的心理疏导
三 通过社会组织与社工化解底层群体的生存矛盾
(一)培育社会组织发挥帮扶帮教的职能
(二)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职能
(三)发挥初级群体的作用
第四节 越轨底层群体的矛盾化解
一 重点解决特殊人群的困难
(一)加强回归社会前的出狱培训
(二)建立帮教安置基地促进就业
二 政策支持
(一)专项资金补贴政策
(二)安置帮教政策
(三)政审政策
(四)社会保障政策
第八章 对城市底层群体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结论
一 城市底层群体的基本特征
二 城市底层群体的社会心态
(一)社会心态的不同类型
(二)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
(三)越轨底层群体的心态
三 城市底层群体产生、传递机制
第二节 对城市底层群体的理论概括
一 对城市底层群体的基本判断
二 对社会底层群体的再认识
(一)社会底层群体是一个准群体概念
(二)社会底层群体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三)社会底层群体是一个有主观属性的概念
(四)底层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时段性的概念
三 城市底层群体生存的理论命题
第三节 对城市底层群体的继续讨论
一 城市底层群体中是否存在贫困亚文化
二 底层群体中是否存在代际传递的机制
三 底层群体是否放弃主流文化
四 研究局限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