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当今学校教育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所有国家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教学的实验与创新。这场遍及世界的宁静的教学革命使各个国家的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传统的习以为常的课堂风景——课桌椅面向黑板和讲台排成行列,教师以教科书为中心,使用黑板和粉笔进行讲解,教师提问学生作答——在欧美各国几乎已经进入博物馆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课堂场景——黑板和讲台的课堂消失了,课桌椅改为四人至五人用的大小,教科书变成配角,各种各样的资料充实起来,教师的作用正在向学习的设计者与支持者转变。[日]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钟启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这场宁静的革命迄今为止已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场革命席卷了整个世界,在世界各国的课堂里轰轰烈烈地展开。然而,根据日本学者佐藤学的观察,近20年间,世界各国的学校仍然故步自封于传授式教学的,只剩下地球上一角的东亚国家和地区(中国,包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日]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钟启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目前,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广大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正迎来一个大的转型期。新的课程体系不是要进行修修补补的教学改革,而是要颠覆性的变革:要求学生从各自呆坐的个体化的学习转向活动式的合作化学习,要求由过去高度控制的被迫学习转向强调学生兴趣和个性的自主学习,要求从单纯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双向互动的探究式学习,要求在教学方式上由注重讲授和灌输转向重视对话和交流。我们可喜地看到,在基础教育领域,以学校为主体的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开始荡涤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和塑造着新的教学模式,那种以黑板和讲台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尤其是历经十余年的新课程改革的冲击,课堂教学改革在局部地区和学校取得了明显进展。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教学改革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这令我们感到鼓舞和充满前进的信心。当然,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夹杂着人们的困惑与失望,使很多关注教育改革的人感到迷茫。当前是教学改革的美好时代,同时也是观念和价值迷惘的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历程之复杂、过程之曲折、难度之大,实为世所罕见。学校教学改革首先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不是在封闭的学校内进行的,而是在当下中国特殊的场域中展开的,教学改革不能游离于该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与政治体制,而要受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现状的掣肘。在轰轰烈烈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大凡学校的改革并不如同想象中那般轻而易举,绝非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教师的工作是无比繁难的职业,教学的改革是无比繁难的事业。况且,教学改革涉及多方的利益,至少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层面,不同的利益方会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教学改革,影响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进程。倘若不能有效地平衡各利益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赢得最大多数的支持,取得“最大公约数”,那么教学改革难以顺利展开和取得成功。倘若每一位学生人格、尊严与学习潜能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倘若每一位教师合理的利益诉求和正当的教学自由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倘若每一位家长对教育的良好期待和多样化的教学认识得不到一定的理解,倘若作为学校改革第一推动力的校长不能赋予最大限度的治校自主权,那么,教学的改革是实现不了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观念的存在,更是现实的存在。课堂教学不仅受教师内在理念和认识的影响,更要受现实的制度约束。可以说,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不仅依赖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还取决于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如同社会改革一样,已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每个教师都成为“好人”,不能完全依赖于每个教师身上的道德良知。正如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说的:“社会进步需要的与其说是好的人,还不如说是好的制度。”制度是影响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它常常隐藏在教学活动背后,深深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开展,因而教学改革的关键一环就是要“向不说话的制度挑战”。经过十余年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洗礼,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观念障碍正在逐渐消除,但积习已久的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统摄下的学校教学制度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亟须破除的障碍。教学改革离不开制度的变革和改造,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驱动力。在匆忙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不能继续空想仅仅依靠制度建设、重组学校机构、增加拨款、重新编写新课程以及强迫教师参加一些“高大上”的培训,就可以实现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学改革需要每一个教师的自我觉醒、自觉参与和在教学中自发的变革。可以肯定的是,学校里草根式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是导引教学改革成功的内在引擎。教学改革是在基层的广大学校里发生的,改革的措施一定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中。倘若学校的改革不落实在课堂中,不以课堂为中心和主阵地,教学改革就不可能深入,就不可能动摇教育体制的内核。尽管这种改革是弥散性,无中心的,甚至是没有被人们所察觉的,然而,从每一所学校和每一间教室里展开的改革,才是教学改革的近路。教学生活世界是一个复杂、冲突、多元的世界。教师深处这样一个世界中,需要明确的立场与定位。倘若我们不竭力发展教与学的能力,不能对教学的周遭世界有清醒的认识,无法意识到自我的价值和力量,我们就会被复杂、混淆、冲突的生活耗损和拖累了。学校教学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将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为新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教育行政机构及其职能的改革。当前,要想推进教育行政的改革,就需要在简政放权、转变行政职能和改变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尤其注重渐次削弱对各级学校的权力控制,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变控制为加强监督和引导。赋予学校应有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的主体性和活力,使学校成为独立的办学单位而不是行政的附庸,将会为学校自身的制度变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当然,在短时间内教育行政体制无力改变的背景下,学校自身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毕竟,即使在当前权力高度集中的教育行政体制下,学校自身仍然还存在一定的自主办学空间,况且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本身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其中也有一些可以突破和利用的空间。只要学校的管理者有进行变革和创新的意愿与勇气,学校内部教学制度的改革就有相当大的余地。我们决不能因为外部体制暂时无法撼动就对课堂教学改革丧失了信心,更不能由此否认和推卸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第一推动力,在当前学校管理体制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深处当下固化的体制与艰难的环境下,如果怀有学校改革的强烈意愿,我们就应该敢于抛弃内心的一些消极顾虑,展现出自己卓越的学校领导力,应该学会游刃有余地利用制度的空隙,争取学校的办学权力,尽可能地将广大教师从官僚制度的困扰中解放出来,真正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改革的积极性,稳步推进教学制度的改革。身处日益开放和文明的社会环境,面对民主化的时代诉求,我们也有义务尽可能地赋予教师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力,鼓励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的自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民主、和谐和融洽的学校环境,创设包容性、合作性的教学文化,激励学校的教学改革不断前进。
全部显示∨
吉标,男,汉族,山东莒南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2002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西南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8年6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主要从事教学理论与乡村教育等领域研究。在《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教育发展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村落小学的百年兴衰”和山东社科规划项目“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的社会教化研究”两项课题,成果分别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
全部显示∨
导言
第一章 教学改革的制度视野第一节 教学改革的制度进路一 制度和文化关系视角中的社会变革
二 制度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
第二节 教学改革制度进路的理论论证
第三节 制度教育学派的理论启示一 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二 制度教育学派的产生及其贡献
第二章 教学制度概述第一节 制度概要一 制度是对人性的约束
二 制度是一种社会规范
第二节 教学制度的意蕴一 教育性
二 价值性
三 文化制约性
第三节 教学制度的构成分析一 正式教学规则
二 非正式教学规则
第四节 教学制度与教学自由一 自由内涵的理解
二 自由在教学中的定位
三 制度下的教学自由
四 教学制度与教学自由
第三章 教学制度的运行逻辑第一节 教学制度的内部运行一 教学常规的认同与遵守
二 课堂纪律的认同与遵守
第二节 教学制度的外部制约一 教育行政权力的主导
二 社会体制与社会结构的影响
三 社会文化观念的渗透
第四章 现实教学困境的制度解析第一节 教学规范的僭越与教学自由的戕害一 教学规范的僭越
二 规范化教学的危害
第二节 教学权力的滥用与学生权益的侵害一 教学权力滥用的表现
二 教师权力滥用的危害
三 教师权力滥用的原因
第五章 当前教学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反思第一节 当前教学制度建设的问题检视一 改革动力不足
二 伦理意识缺失
三 民主理念匮乏
四 工具主义倾向严重
第二节 教学制度建设的方法论思考一 制度建设中的激进与保守之辨
二 制度变革的“上”、“下”之思
第六章 教学制度建设的路径第一节 教学规则的反思与重建一 教学常规的反思与教学个性的培育
二 课堂纪律的反思和重建
第二节 教学改革的民主“化”推进一 校长的理性自识与道德自觉
二 教师的民主行动
三 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向自治
第七章 制度改革中的教师作为第一节 教学观念的反思与改造一 教学≠“教”﹢“学”
二 教学≠“教书”
三 教学≠“讲授”
四 教学≠传授知识
第二节 教师消极心态的改造一 克服现世主义心态
二 超越功利主义心态
三 摒弃犬儒主义心态
第三节 教师专业生活的优化一 教师的三度生活空间
二 教师专业生活的特点
三 提升自己的专业生活
第四节 教学自由的追求一 教师德性的彰显
二 教师内心自由及其实现
三 教师行动自由的展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