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资讯 > 社内动态>社内动态详情

我所经历的社科社之变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发布日期:2018-12-20 16:09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40周年,2007年调社科出版社任总编辑,2011年出任社长,到现在十一年。这十余年里,出版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无论是从量到质,从内涵到外延。社科出版社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行业的深刻变革,勇于改革,锐于创新,努力拼搏,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在我看来这一个十年的变化是加速度和裂变式的。而我自己在这十年里,也由原来对出版的陌生甚至有些拒斥,到现在成为一名全身心忘我投入的出版人


  第一大变化是出版规模的大发展和品牌影响力的大提升。在这十余年,社科出版社的出书量由原来的年平均500多种增长到近2500种,人员从100多人到220多人,生产规模、发货码洋、营业收入、利润率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营收从2008年的7000多万到现在的2.6亿。《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180家社科类图书出版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中,我社跃身前十,排名第九,另外在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排名和中文学术图书影响力排名中,我社均位居前列,多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大奖。除了多年积累厚积薄发,这也是我一直秉持学术出版定位、不断求变创新所取得的成绩。党的十八大之后,随着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出版业纷纷开始转型发展的新探索。社科出版社也积极应“变”,一方面主动压缩品种规模,一方面加强编印发的整合,努力走出一条有自己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二大变化是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风骚的主题出版崛起。近几年,社科出版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围绕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围绕“四个”全面、“四个”自信等,策划了《理解中国》丛书、“中国制度研究”丛书、“中社智库”系列、“简明中国”系列、“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等系列图书,在高质量主题出版物的出版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我社的主题出版物在业内具有鲜明的特色,走出了一条主题出版、精品出版与“走出去”出版三者统一、相互联动的成功路子。例如,理解中国》丛书目前已出版中文20种,都是一流专家学者的学术精品,多个品种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奖”、“中国好书奖”等荣誉,同时又成为“走出去”的主力产品,并被翻译成英文、西文、阿文、俄文、法文、韩文、德文、日文、泰文和印地语等多个语种在海外发行,成为中国学术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同时这套书的经济效益也非常明显。



  第三大变化是出版形态的创新,智库成果出版领跑业内。近几年中央加强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视和战略部署,对社科出版社及其学术出版产生了重要影响。我敏锐地把握到由此带来的学术研究发展趋势的变化,认识到这将对我们的出版工作提出诸多新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是社科出版社千载难逢的机遇。于是就迅速行动,抽调精干人员,成立智库成果出版中心,研究、策划、出版、推广《国家智库报告》《地方智库报告》《智库丛书》和《年度报告》等系列图书,创立“中社智库”品牌。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中社智库”已经成为我国高端智库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25家国家级高端智库的许多成果都在我们这里出版。“中社智库”创新了成果出版的形态,满足了智库学者和智库机构的需求,社科出版社经由这一创新又一次发出时代先声。



  第四大变化是出版业态的多样化和数字出版的迅猛崛起。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阅读载体的改变,出版社需要应用新的技术创造新的产品,提供更贴近读者需要的服务,从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和新的阅读需求,社科出版社与时俱进成立数字出版中心,这个部门是专门为读者提供深阅读创新产品的。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中国与世界历史年表数据库”、“点读历史”等实现上线运行,在第十一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获得“优秀知识资源”荣誉。未来社科出版社将大力推进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社科出版社在内容资源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积累了历史、文学、哲学和宗教等方面的很多好书,这类书正是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最能满足大众精神需求和心灵滋养的内容。除了数据库产品,我们还要发展音频、视频、AI等多种新技术,丰富出版形式,使社科出版社成为一个高质量内容数字阅读的重镇。



  第五大变化是国际合作出版从无到有,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我刚到出版社时,只有一两个人兼职做引进版权工作,也没有专门的部门。而加强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念头则源于我参加2012年伦敦书展所受到的强烈触动。当时中国馆规模甚大但有水平、适合国外读者阅读的学术理论读物甚少,而且展台前来人稀少。我强烈感受到,中国没有被西方人、被西方世界所理解——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当代发生的巨变和发展。我们应当策划一套集中国智慧的学术著述,全面、系统、权威、客观地向国外读者介绍当代中国的变化发展,中国所走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以及中国的历史和优秀文化,“理解中国”丛书便在那时应运而生。从“理解中国”到“中国制度研究”丛书,再到“简明中国”系列,社科出版社在向西方世界解读中国的选题上不断发力。2012年初我社成立了国际合作出版中心,先后与包括罗德里奇、施普林格、剑桥大学出版社等20余家国际知名出版社建立版权贸易和图书合作出版关系,成立以来所签“走出去”项目共318项。我社积极参加大型国际书展和学术交流活动,用学术的声音讲述中国故事,越来越受到国外的欢迎和好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继智利分社以后,又成立法国分社,成为推动中国学术和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桥头堡。社科出版社已成为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在努力做到国内一流学术出版社的同时,也正向国际知名出版社迈进。



  以上所列的这些变化都根源于出版社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深刻变革。这十余年里,我首先推动了编辑部的专业化改造,把原来的一编室二编室……按照学科改造成专业化的编辑出版中心,并覆盖了原来没有的学科。专业化建设明确了各出版中心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夯实了学术出版的根基;根据出版业发展趋势,增设了许多新的机构以实现新的功能,成立了重大项目出版中心(智库出版中心)、数字出版中心、国际合作出版中心、年鉴出版分社和大众出版分社等新机构;将传统发行部与市场部进行合并成立营销中心,进一步强化图书的宣传发行。彻底告别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推动薪酬体系的改革,倡导以奋斗者为本,贯彻“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打破了旧有的身份壁垒,实现从身份制到岗位制转变;创设了突出社会效益同时努力追求经济效益,以劳动量和所做的贡献进行利益分配的考核机制。十年之“变”,社科出版社不仅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员工的收入和福利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去年我们又给员工增设了企业年金和大病医疗保险,给新进员工发放住房补贴等。


总之,对社科出版社经历的这十余年巨变,我的一个深刻感悟是累并快乐着。干出版很累,环节多,同时市场的不确定性强,每一个产品都是新的,所以很辛苦,但又有一种说不清的魅力,我想就是挑战与应战的魅力,包括成功的体验和不可避免的遗憾。另一个很深的感悟就是变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唯有创新,才能取得发展。现时代和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唯有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趋势,敏于变革、善于创新,百年老店才不会垮掉,而百年老店之所以成为百年老店,也是一代一代人不断创新,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命。哲学上讲,人生的意义是由创造性实践活动所赋予和构建的。我也经常和我们员工讲,每个人都要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这样你的人生才能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会有价值,而出版社也会因为你们的创造性工作而变得越来越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