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纸书售价: 36.0 纸书定价:¥45.0 电子书售价: 1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艾思奇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思想历程
一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选择
(一)时代背景的呼唤
(二)家学渊源的助推
(三)教育环境的熏陶
(四)个人因素的促动
二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初步形成期
(一)中学时代:产生了马克思主义观的萌芽(1925年—1926年)
(二)两次日本求学期间:马克思主义观初步形成(1927年—1932年)
三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发展期:上海期间(1932年初—1937年8月)
(一)泉漳任教——沿着信仰跨步前进
(二)进入“社联”——实现人生转折
(三)调入《申报》流通图书馆——跨出重要一步
四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成熟期——延安时期(1937年8月—1946年11月)
(一)思想层面:从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提升到中国化的认识高度
(二)学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诸多问题作深刻阐述
(三)实践层面:从阐释马克思主义到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转变
(四)创新层面:丰富马克思主义与集中宣传毛泽东思想相结合
五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深化期——北京时期(1949年初—1966年3月)
(一)深化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
(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内涵、内容结构、方法的认识
(三)深化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宣传
第二章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端
一 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一)时代背景:五四运动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序幕
(二)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存在局限性
(三)双重诉求: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需求理论
(四)命题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大众化的回应
二 上海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
(一)初到上海时的论文《抽象作用与辩证法》备受关注
(二)进入“社联”后主要从事社会科学的大众化工作
(三)利用《申报》“读书问答栏”着力解答群众困惑
(四)出版《大众哲学》等通俗读物并普及科学知识
三 上海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功绩
(一)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驱人物
(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目的和任务
(三)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四)架起了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间的桥梁
四 上海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
(一)生活经验不够充分
(二)言论环境不够自由
(三)思想观念不够自觉
(四)资料译著不够准确
第三章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一 延安时期艾思奇强调了“在中国化现实化中推动大众化”的思想
(一)艾思奇之“在中国化现实化中推动大众化”思想及其内涵
(二)艾思奇之“在中国化现实化中推动大众化”思想的背景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与“大众化”的关系
二 延安时期艾思奇多层面地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理论教育层面:深入不同层次的学习机构参加多次理论学习
(二)思想宣传层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
(三)文化艺术方面:推动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艺大众化运动
(四)党群军群关系方面:助推党群军群的良性互动以赢取大众认同
三 延安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一)依托文化教育机构
(二)以文艺宣传为载体
(三)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介
(四)以人民群众为根基
四 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二)明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范围
(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维发展
五 延安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
(一)小资产阶级意识的影响
(二)陕甘宁边区贫苦落后的现状
(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盛行
第四章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
一 北京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因素
(一)时代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的客观需要
(二)领导因素:党中央高度重视
(三)群众因素:百姓呼声热烈
(四)思想因素:破除旧思想成为潮流
二 北京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探索
(一)结合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普及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二)参加多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教育和毛泽东思想大众化宣传
(三)通过教学、编写教材、哲学批判和争论等多种形式展开宣传
三 北京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
(一)教育了广大民众并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
(二)编写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三)扩大了毛泽东思想在大众中的影响力
四 北京时期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
(一)历史条件的限制
(二)阴谋家的恶意中伤
(三)“左”倾思潮的影响
第五章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经验、反思及启示
一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的整体推进
(二)多维性:助推马克思主义向人民大众的多维渗透
(三)技巧性:擅长运用各种技巧来帮助老百姓熟悉马克思主义
二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经验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马克思主义现实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问题契合
(三)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三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反思
(一)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事业
(二)不能局限于解读与宣传马克思主义
(三)不能将学术与政治挂钩
四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启示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学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突破口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贴近百姓生活为中心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要基础
(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多样化路径的运用为重要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