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

纸书售价: 66.0 纸书定价:¥6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言
一 相关概念的解析
二 “第三代新儒家”与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简介
第一章 传统儒学研究
第一节 “内在超越”与儒学的宗教性
一 成中英:儒学的“终极与整体实在”
二 杜维明:内在超越与“掘井及泉”
三 刘述先:内在超越的“两行之理”
四 蔡仁厚:“摄人文于宗教”的儒学
第二节 儒家心性之学的阐释与发展
一 成中英:作为道德哲学之基的儒家心性之学
二 杜维明:宗教与哲学交汇处的儒家心性之学
三 刘述先:儒家心性之学的梳理与评价
四 蔡仁厚:心性学——儒家哲学的根基
第三节 儒家道德与德性修养
一 成中英:目的论与责任论相统一的儒家道德
二 杜维明:仁与修身
三 刘述先:仁与生生
四 蔡仁厚:儒家的内圣成德之学
第四节 儒家认知之学
一 成中英:道德——知识论
二 杜维明:“体知”——对儒家德性之知的创造性阐释
三 刘述先:“良知”与“见闻之知”
四 蔡仁厚:儒家“摄知于德”与知性之凸显
第五节 小结
一 “即儒学即宗教”
二 心性学地位的肯认与发扬
三 儒家道德理想的强调
四 儒学知识论的凸显
第二章 现代新儒家研究
第一节 “新儒家”概念与人物的划分
一 成中英:知识理性与价值理想区分基础上的新儒家
二 杜维明:儒学的第三期发展与现代新儒家
三 刘述先:广义的“新儒家”与“三代四群”说
四 蔡仁厚:新儒家的精神开展与人文关怀
第二节 当代新儒家人格研究与思想省察
一 成中英:熊十力、方东美、牟宗三研究
二 杜维明:熊十力、徐复观、唐君毅研究
三 刘述先:熊十力、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研究
四 蔡仁厚: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研究
第三节 现代新儒家的功过得失探讨
一 成中英:具文化忧患意识的新儒家的贡献及不足
二 杜维明:“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人文精神之重建
三 刘述先:新儒家的定位与省察
四 蔡仁厚:现代新儒家的五大功绩
第四节 小结
一 “只识师门,不识门户”——对门户、道统说的反思
二 当代新儒家人物研究的推进
三 功过探讨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第三章 传统反思与儒学现代化
第一节 传统儒学弊端反思
一 成中英:中国文化的内耗与涣散
二 杜维明:政治化儒家与五四反思
三 刘述先:传统文化限制的暴露与儒学的“三分法”
四 蔡仁厚:儒学的“通盘文化大反省”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 成中英:集“宇宙学、生态学、伦理学”于一体的儒学
二 杜维明:儒学是“哲学的人学”
三 刘述先:儒家真精神的现代意义
四 蔡仁厚:儒学的“八大旨趣”、“四大价值”与“四大贡献”
第三节 儒学能否开出民主与科学
一 成中英:作为西方人权思想根源的儒学与人文主义的特征
二 杜维明:儒家传统与启蒙精神的“对接”
三 刘述先:“曲通”以成民主和科学
四 蔡仁厚:“良知自我坎陷”的发挥
第四节 儒学传统的现代转化
一 成中英:儒学与现代性的整合
二 杜维明:多元现代性与儒学的转变
三 刘述先:传统·现代·后现代
四 蔡仁厚:儒学现代化的“两大纲领”、“三个层次”
第五节 小结
一 现代性观照下批判意识的凸显
二 对当代新儒家“新外王”的扩充
三 探源与重构:儒学价值的现代调适
第四章 中西会通与儒学世界化
第一节 第三代新儒家与西方文化
一 成中英:西方哲学方法论与本体论研究
二 杜维明:对西学的吸收与排拒
三 刘述先:中西比较哲学的开展与文化哲学
第二节 文明对话
一 成中英:文明对话与本体诠释学
二 杜维明: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
三 刘述先:儒学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对话
四 蔡仁厚:宗教会通之“六大焦点”
第三节 儒学世界化的开展
一 成中英:儒家德性伦理的整体化与儒学世界化
二 杜维明:“文化中国”与知识分子的责任
三 刘述先:“理一分殊”与世界伦理
四 蔡仁厚:中国哲学的普遍性与其世界化
第四节 小结
一 融摄西学、多向建树的趋势
二 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儒学地位确认的转变
三 充分的对话意识
第五章 结语
一 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新儒学思想特色
二 第三代新儒家的学思路向
三 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