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淮上文丛》总序
绪 论
一 选题缘起
(一)训诂价值
(二)词汇史和词汇学价值
(三)语法史价值
(四)官话史价值
二 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述评
(二)存在问题
三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四 理论框架
(一)方言词定义
(二)历史方言词的鉴定
(三)准则的灵活性问题
(四)方言词的归属问题
第一章 方言实词概述
第一节 清初山东方言词概貌
一 名词
(一)天文、地理、时间
(二)农业
(三)植物、动物
(四)房舍、器具
(五)称谓(含亲属称谓、詈辞)
(六)身体、疾病、衣服穿戴
(七)饮食
(八)红白大事、日常生活、讼事、商业、交通
(九)交际
(十)其他
二 动词
(一)单音节动词
(二)双音节动词
(三)三音节及多音节动词
三 形容词
(一)单音节形容词
(二)双音节形容词
book=22,ebook=35(三)三音节及多音节形容词
四 状态词
五 数词、数量词、拟声词
第二节 方言词本字及词汇结构考述
第三节 音译词辨析
第二章 方言实词构词法研究
第一节 名词的构词法研究
一 语素的词性
二 确定词汇结构的步骤
三 名词语法结构类型
book=39,ebook=52(一)联合型名词
(二)偏正型名词
(三)正偏型名词
(四)补充型名词
book=40,ebook=53(五)动宾型名词
(六)主谓型名词
(七)重叠型名词
(八)附加型名词
四 名词构词规律
(一)联合型的名词,“名+名”最容易形成联合型的名词
book=41,ebook=54(二)动宾型结构也可以形成名词,条件是:词义增加语素义之外的“上位概念”或“类概念”义
(三)偏正型的名词,典型的来源是“形+名”以及“名+名”结构
(四)汉语偏正型名词多数是中心语素居前,但是也有少数中心语素在后的
五 “人客”方言分布与历史发展
第二节 动词的构词法研究
一 动词语法结构类型
book=46,ebook=59(一)联合型动词
(二)偏正型动词
(三)动宾型动词
(四)补充型动词
(五)主谓型动词
(六)重叠型动词
(七)附加型动词
二 动词构词规律
第三节 形容词的构词法研究
一 形容词语法结构类型
(一)联合型形容词
(二)偏正型形容词
(三)动宾型形容词
(四)补充型形容词
(五)主谓型形容词
(六)附加型形容词
二 形容词构词规律
第四节 状态词的构词法研究
一 状态词定义
二 ABB状态词
(一)ABB状态词历史
book=53,ebook=66(二)ABB状态词结构类型
三 AABB状态词
(一)重叠式重叠
(二)重叠式叠加
四 构词法中的重叠
五 构词法小结
第三章 方言实词历史演变研究
第一节 承古的方言词
第二节 “父亲”义称谓词的来源和演变
一 《醒》“父亲”义的词
(一)“爷”
(二)“爹”
(三)达
(四)父
二 “父亲”义的词今地区分布与历史发展
(一)“爷”、“爹”、“大”主要分布区域
(二)“爹”与“爷”
book=68,ebook=81(三)“大”
三 小结
第三节 “拿持”义动词的来源和演变
一 《醒》“拿持”义动词
二 “拿”词性的变迁
三 “端”、“掇”、“搬”的历史来源与文献分布
四 “端”对“搬”的部分替换与重新分工以及“掇”的南缩
五 长江型词与南方型词明清时代扩散的原因
六 小结
第四节 方言词与通语词的相因生义
一 相因生义定义
二 《醒》“中”用法及各用法的语言性质
三 “中”文献分布
四 “中”义位引申关系
五 同义词“好”
第四章 方言词演变中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
第一节 “敢说”的词汇化
一 “敢说”是词
二 “敢说”形成的历史考察
三 语境中“敢说”语义考察
(一)“敢说”隐含的主语是说话人
(二)“敢说”隐含的主语是听话人
(三)“敢说”隐含的主语是与谈话内容有关的第三者
四 小结
第二节 “嗔道”的词汇化与语法化及相关词语的词汇化
一 词组“嗔道”
二 “嗔道”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三 “说道”的词汇化
第三节 语气副词“放着”的语法化
一 语气副词“放着”
二 “放着”的语法化
三 “放着”的文献分布与方言性质
(一)《金瓶梅词话》的“放着”
(二)《儿女英雄传》的“放着”
(三)其他
第四节 否定词“不”的词缀化与语法化等级
一 中缀“不”
二 中缀“不”的语法化等级
三 附论后缀“里”
第五章 方言处所词演变研究
第一节 现代汉语方位词、处所词的分类系统
一 方位词分类
二 处所词
(一)处所题元
(二)处所词与方位短语的区别
(三)处所词与名词的区别
(四)处所词与方位词的区别
(五)处所词与描摹性副词的区别
(六)处所词分类
第二节 处所词“地下”
一 处所词位于动词前后的语法功能差异
二 “地下”语法功能
(一)动作构式中的“地下”
(二)状态构式中的“地下”
(三)其他
三 “地下”与“地上”语法功能比较
book=125,ebook=138(一)动作构式中的“地上”
(二)状态构式中的“地上”
(三)其他
四 “地下”之“下”意义的泛化
第三节 处所词“背地后里”
一 处所标记“上”、“里”差异
二 三音节处所词
(一)《醒》三音节处所词
(二)三音节处所词的历史
第六章 方言虚词研究
第一节 副词概观
一 副词定义与分类
二 副词与其他词类的区别
(一)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的区别
(二)副词与连词的区别
(三)涉及时间义的描摹性副词与限定性副词
(四)副词的词汇化问题
三 《醒》方言副词分类
(一)描摹性副词
(二)评注性副词
(三)限定性副词
第二节 代词
一 第二人称代词“您”
(一)方言中“您”和“你”的区别
(二)《醒》“您”的用法
(三)“您”语用意义
(四)“您”的来源
二 第一人称代词“俺”
第三节 连词
一 连词定义
二 假设连词“不着”
三 让步连词“饶”
(一)《醒》“饶”用法
(二)明清其他文献中“饶”的分布
(三)“饶”产生的历史
第四节 量词
一 量词定义
二 “搭”与“块”
(一)量词“搭”
(二)量词“块”
三 数量词组“一个”的语法化
(一)方言语气副词“一个”
(二)《醒》“一个”用法
(三)“一个”的语法化等级
第七章 方言介词研究
第一节 介词“问”的语法化
一 介词定义与分类
二 方言介词“问”
(一)方言及《醒》中的介词“问”
(二)介词“问”的语法化
(三)介词“问”的发展
(四)介词“向”取代“问”的原因
第二节 “给予”义的山东方言词“己”
一 “给”字的语法位置与词性
二 《醒》“己”与“给”①
(一)“己”
(二)“给”
三 今方言词“己”
四 “己”与“给”的关系
第三节 空间介词“打”、“漫”、“齐”
一 “打”的语义特点、来源
(一)《醒》“打”用法
(二)介词“打”的来源
(三)《金瓶梅词话》的“打”
二 与“打”相类似的方言词“漫”
三 “齐”的语义特点、来源
第四节 方言介词“望”
一 动词“望”与介词“望”
二 介词“望”的历史发展
(一)来源于“相对”义的介词“望”
(二)来源于“看视”义的“望”
(三)元代以后的发展
三 介词“望”的今方言分布
第八章 方言语气词研究
第一节 反诘语气词“不的”
一 语气词定义
二 语气词“不的”
(一)能性述补结构否定式“VP不得”
(二)语气词“不的”的语法化
第二节 语气词“可(科)”
一 句中的“可1”
(一)“可1”在《醒》中的用法
(二)与元代语气词“呵”关系
(三)今方言语气词“可”
二 句尾的“可2”
(一)《醒》的“可2”
book=230,ebook=243(二)“可2”的来源
(三)“可2”功能的扩展与方言
第三节 语气词“来”与事态助词“来”
一 事态助词“来1”与语气词“来2”
(一)《醒》“来1”的用法
book=236,ebook=249(二)语气词“来2”
二 事态助词“来1”的来源
(一)已有的研究和存在的问题
(二)事态助词“来”与连动关系“VP来”
(三)事态助词“来”与动相补语“来”
三 语气词“来2”
(一)语气词“来2”的历史
(二)语气词“来2”的来源
(三)今方言语气词“来2”
第四节 语气词“是”
一 语气词“是”与“的”
(一)语气词“是”
(二)语气词“的”
二 语气词“是”的来源
三 明代语气词“是”与“的”的合流
第五节 语气词“着”及相关问题
一 语气词“着”与其进一步的语法化
(一)语气词“着”的标志
(二)语气词“着”出现的句法环境与功能确定
book=258,ebook=271(三)时间助词“着”
(四)假设语气词“着”
二 语气词“着”的演变与公文语体“者”
(一)语气词“着”的演变
(二)语气词“着”、“者”的语境限制
(三)语气词“者”的来源
三 元代语言接触下的“者”
book=265,ebook=278(一)直译体的“着”
(二)直译体的“者”、“咱”
(三)元代“者”
(四)元代“咱”
四 明代语气词“着”的回归
第九章 方言助词研究
第一节 助词“家”
一 助词定义与分类
二 助词“家”的用法
(一)“X+家(价)”结构
(二)“X+家(价)”语法功能
三 助词“家”的来源
(一)中古的“家”
(二)唐代“人称+家”
(三)宋代“X价”结构与方言性质
book=277,ebook=290(四)金元之后的“X价”
四 “X价”的词汇化与构式化
第二节 助词“起”
一 助词“起”
(一)“起”字差比句
book=281,ebook=294(二)“起”差比句的来源
二 与“起”类似的差比标记
(一)差比标记“得”
(二)差比标记“咖”
(三)差比标记“过”
(四)差比意义的“了”
结 语 《醒世姻缘传》的方言特色
附 录 《醒世姻缘传》方言词释义
引用书目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