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民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有关民主的争论贯穿于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尽管人们对于“民主”的理解各有千秋,但对于其“主权在民”的核心价值却甚少有分歧。其聚讼纷争的焦点问题在于:“主权在民”何以可能?的确,如何实现民主以及实现何种民主一直是困扰人类的“永恒”话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批理论家(如阿伦特、哈贝马斯、查尔斯·泰勒、杜威、罗尔斯等)因不满于现实民主的局限,陆续开始关注公共领域与公共空间的研究。尽管他们理论思维的风格和所依托的知识资源有很大的不同,但都认为应该从公共空间或者公共领域的角度对民主实践进行重新审视,这些研究汇成一股强劲的公共性浪潮。研究表明,民主的活力有赖于分布广泛的公共领域中公民的积极参与,民主更多的时候体现在特定的微观公共空间里。蓬勃发展的公共领域是民主的基本条件。然而2000多年的民主史及其与公共领域交织的关系,已使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权力、资本和技术的限制,公共领域的现实建构依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也是现代民主走入困境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互联网,为公共领域的复兴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网络空间已成为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而作为人类社会交往空间的网络公共领域是网络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公共领域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和交互性的人类交流平台,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体验,也复兴了传统社会被金钱和权力宰制的公共领域。而对于人类争论了几千年的民主话题,网络公共领域即使不是彻底和永远,至少也是部分且不可逆地改变了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对于现代民主来说,网络公共领域恰恰是一种最有利于强化和弥补民主连续性、提升民主合法性的方式。本书从网络与民主的关系这个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主题入手,抓住网络与民主关系链条上最引人注目也最重要的一环——网络公共领域,考察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价值、局限及其治理,最后落脚到最古老的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民主是值得追求的,同时也是需要实践的。本书对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泛泛而论,而是不仅从理论上阐释了公共领域与民主的关系,而且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民主与公共领域的交织关系,最后认为公共领域是民主运转的重要基础。而在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分析上,本书从不同维度剖析了网络公共领域所具有的民主功效及其内在局限,从而向读者全面展示了网络公共领域与民主二者辩证关系的整体性图景。同时,作者也走出了片面强调网络公共领域的正面效应或负面效应的极端化的认识误区,而以一种更为审慎、理性的态度来看待网络公共领域的价值和缺陷:作为由新兴技术支撑的公共领域新形态,网络公共领域为走出现代民主的困境提供了黄金契机,但由于网络技术本身的缺陷和自身发展的不完备状态,其依然存在着侵害民主价值的可能。基于此,本书从民主的理念下思考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追求——自由与秩序的平衡,之后在吸收了治理理论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对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应由政府单边治理转变为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共治共商,而治理手段应由刚性的管制手段转变为主要是柔性手段的协同治理模式。最后,作者对网络公共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初步的展望,即网络公共领域由民主的“飞地”进化为民主的“福地”。总体来说,本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研究网络公共领域的学术著作。作者是我的学生,硕士、博士都跟随我学习。在武汉大学的专业学习中,作者接受了系统和专业的学术训练,同时积极参与我的课题研究和学术活动,展现出良好的学术素养,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学术能力。正因为作者的努力,使得作为其学术生活小结的博士学位论文得到答辩专家和外审专家的一致肯定。本书正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网络空间是互联网时代现实空间的拓展和延伸,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网络空间,实现网络空间的良善治理是新时期我们的重要任务。网络公共领域作为伴随互联网而出现的公共领域新形态,在某种程度上跨越了传统公共领域的现实局限,为人类民主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同时也为人类民主生活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公共领域带来的便利,同时通过有效的网络公共领域治理,为现实生活中的民主发展助力!虞崇胜2017年1月于珞珈山
全部显示∨
罗亮,男,1984年出生于江西吉安。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先后获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赣江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政治与政治发展。近年来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6项,在CSSCI、中文核心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和《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编。
全部显示∨
导论一 研究的缘起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四 关键概念阐释
第一部分 公共领域与民主第一章 民主的困境及其重新构思一 民主的古典理想和实践困境
二 民主的现实修正及内在缺陷
三 从公共领域的视角重新构思民主
第二章 公共领域与民主的关系:理论诠释一 汉娜·阿伦特的理论开启
二 哈贝马斯的理论体系构建
三 查尔斯·泰勒的理论推进
第三章 公共领域与民主的关系:历史考察一 古典时代的公共领域传统与民主的孕育
二 中世纪的公共领域意象与民主的存续
三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形成与民主的演进
四 现代公共领域的衰落与民主的危机
第二部分 互联网与公共领域的复兴第四章 互联网的发展及其社会价值一 互联网寻迹:从阿帕网到互联网
二 互联网的发展:从Web 1.0 到Web 2.0
三 互联网的价值:从技术工具到社会平台
第五章 互联网:公共领域复兴的契机一 网络技术与公共领域的契合性
二 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
三 网络公共领域的特性
四 网络公共领域的表现形式
第三部分 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价值与局限第六章 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价值一 网络公共领域的公民表达
二 网络公共领域的公共讨论
三 网络公共领域的舆论效果
第七章 网络公共领域的局限一 网络表达的痼疾:“匿名制服”效应下的非理性表达
二 网络讨论的困境:群体极化与信息轰炸并存
三 网络舆论的缺陷:易逝与失控的双重危险
四 政府回应的缺失:观念与制度层面的解读
第四部分 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治理第八章 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目标:自由与秩序的平衡一 自由与管制之争:网络时代的监管困境
二 良好的网络秩序:网络公共领域治理的追求
第九章 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格局:多元主体共治共商一 政府机构:督导治理
二 社会组织:协作治理
三 网络公众:自主治理
第十章 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方式:多种手段协同互补一 法律维度:完善网络立法
二 技术维度:推进技术更新
三 道德维度:强化道德自律
结语 网络公共领域:从民主的“飞地”到民主的“福地 ”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