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网络流行语研究:社会与媒介的视角

纸书售价: 63.2 纸书定价:¥79.0 电子书售价: 31.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网络流行语:一个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第一节 社会变迁:从流行语到网络流行语
一 文化内涵:从单一到多元
二 流行领域:从单一到丰富
三 流行人群:从较单一群体到多阶层
四 流行范围:从区域到广泛
五 生产方式: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第二节 互联网与社会转型:我国网络流行语的诞生
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浪潮:信息社会
二 中国: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三 互联网:社会变革的驱动器
四 从封闭到开放:中国社会转型的丰富图景
第三节 网络流行语研究的社会学视角及当代意义
一 流行语研究:社会学的三个理论视角
二 网络流行语社会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第四节 我国网络流行语相关研究述评
一 总体情况及主要理论取向
二 研究的主要议题
三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研究走向
第五节 研究视角、理论框架和方法
一 研究定位与研究目标
二 理论视角与研究假设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网络流行语:概念、特征及类型
第一节 网络流行语:基于社会学的概念分析
一 既有界定及与相关概念的关联性
二 网络流行语内涵界定应厘清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特征
一 空间范围:主要存在但不局限于网络场域
二 发生过程:自发的生产与传播
三 使用主体:年轻人群
第三节 网络流行语的类型划分
一 从网络流行语内容涉及的领域划分
二 从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心态划分
三 从网络流行语意义指向划分
第三章 网络流行语生产传播的动力机制分析
第一节 现实社会舆情:网络流行语生产传播的内源性动力
一 网络流行语与社会舆情
二 网络流行语涉及社会舆情的内容分析
三 社会舆情:网络流行语的修辞呈现与议题建构
第二节 意义模仿与互动:网络流行语生产传播的符号动力
一 意义模仿: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基因
二 模因: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传播
三 网络语言符号的空间结构及特性
四 网络语言符号的独特社会功能
五 网络流行语造句行为特征
第三节 社会网络:网络流行语生产传播的结构性动力
一 社会网络及网民的社会网络
二 强弱关系和节点: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影响因素
三 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关键节点
第四节 网络社会性软件:网络流行语生产传播的技术动力
一 社会性软件的类型及功能
二 社会性软件对网络流行语生产传播的影响
第五节 网民行为:网络流行语生产传播的主体动力
一 网络流行语的生产者和生产行为
二 网民对网络流行语的四种基本使用行为
三 网络流行语使用的两个场域
四 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取向
五 网民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和使用程度
第六节 新旧媒介互动:网络流行语跨时空传播的综合动力
一 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的互动:人与人的互动
二 传统媒介对网络流行语的扩散:取景的观点
三 传统媒介:网络流行语传播过程中的功能与角色扮演
第四章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属性分析
第一节 民族特性
一 汉语文化底蕴与网络流行语
二 多元民族性格与网络流行语
三 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与网络流行语
四 民族思维方式与网络流行语
五 民族文化心态与网络流行语
第二节 阶层属性
一 社会分层的相关理论
二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
三 社会中间阶层: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
四 网络流行语:社会中间阶层追求平等的权利诉求
五 网络话语:社会底层被边缘化
第三节 群体属性
一 表意群体和趣缘群体
二 网络流行语指称的网络社会群体
三 网络流行语使用的社会群体及特征
第四节 心理属性
一 从众心理:集合行为与群体极化
二 娱乐心理:恶搞和“呐喊”
三 冷漠心理:陌生人社会的“看客”
四 求新心理:忙碌的“逐潮者”
五 质疑心理:“天使”与“魔鬼”
六 怨恨心理:“贫富冲突”和“官民冲突”
七 焦虑心理:社会压力与社会安全
第五章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功能分析
第一节 网络流行语社会功能发挥与环境变量
一 社会功能理论
二 影响网络流行语社会功能变化的环境变量
三 基本结论
第二节 网络流行语的正功能
一 人际交往功能
二 身份识别功能
三 娱乐时尚功能
四 舆论监督功能
五 民意及情绪表达功能
六 安全阀功能
七 推动相关网络事件发展和问题解决
八 推动语言创新
九 规范社会道德
十 反映和考察社会舆情
十一 商业经济功能
第三节 网络流行语的负功能
一 形成语言暴力
二 影响语言规范
三 消解和冲击传统价值观
四 造成社会语文水平的低下
五 增加了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沟通障碍
六 增加现实社会压力
七 影响社会知觉,易导致人们对社会状况的误判
八 影响年青一代的思维方式
第六章 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问题及控制
第一节 社会问题理论与网络社会
一 社会问题相关理论
二 网络社会与社会问题
第二节 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现实社会问题
一 结构性社会问题
二 变迁性社会问题
三 越轨性社会问题
四 病态性社会问题
五 心理性社会问题
第三节 网络流行语反映的网络社会问题
一 另类的网络暴力
二 若隐若现的网络色情
三 被扩散的网络信息污染
四 网络民粹情绪泛滥
第四节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控制
一 社会控制与网络社会治理
二 我国虚拟社会治理历程
三 我国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控制
第五节 繁荣健康网络文化,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一 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附录
附录1 网络流行语调查问卷
附件2 2008—2013年网络流行语典型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