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复杂性视角下中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研究

纸书售价: 63.2 纸书定价:¥79.0 电子书售价: 79.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人文与人文素质
第一节 人文的三种具体所指
一 人文的第一种具体所指——人之道
二 人文的第二种具体所指——为人之道
三 人文的第三种具体所指——做完整的人之道
第二节 人的素质及其辩证性
第三节 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一 人文素质的基本含义
二 人文素质内涵的三个主要层面
第二章 人文素质教育
第一节 人文素质教育乃教育之本
第二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中外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
一 中国人文(素质)教育历史简括
二 西方社会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演进
第四节 教育家和科学家视域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一 教育家眼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 科学家眼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第五节 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
第三章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与实践
第一节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缘起与传统
一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缘起
二 东西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传统
第二节 当代国外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
一 几个国家的大学的实践探索
二 当代国外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新中国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院系调整对人文学科的忽视
二 “文革”后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对人文学科的逐渐重视
三 新时期我国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
第四章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论
第一节 国外大学人文教育思想的传承演变
第二节 国外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代表性理论
一 STS教育理论
二 通识教育理论
第三节 国内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
一 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
二 应用层面的研究
第四节 近年来国内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备受关注的深层缘由
第五章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第一节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特点
一 教学内容安排
二 课程设置
三 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
四 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二节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定位不清问题
二 重教轻育问题
三 素质教育知识化问题
四 专业学习与人文素质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认识方面的原因
二 教育系统或大学自身方面的原因
三 当今时代与我国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第六章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创新任务
第一节 推动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转型升级
一 当前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弱项及其具体表现
二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由弱到强发展的关键在创新教育模式
第二节 破解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困境
一 简单性教育理念及其危害性
二 简单性教育理念的实践困境
三 破解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困境的出路在更新教育理念
第三节 提升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效果
一 当前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学操作层面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 全面提升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效果的抓手是重构教学体系
第七章 复杂性: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复杂性路径创新的必要性
第二节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复杂性路径创新的重要性
第三节 我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复杂性路径创新的可行性
第八章 从简单性到复杂性:复杂性路径的由来
第一节 简单性世界观的产生、延续与困惑
第二节 辩证法思想对简单性世界观的思辨超越
第三节 复杂科学催生和确证的复杂性世界观
第九章 复杂性问题与复杂科学
第一节 复杂性问题及其分类
一 国外学者对复杂性的分类
二 国内学者关于复杂性的分类
第二节 复杂性的主要特征
一 整体性
二 开放性
三 非线性
四 不确定性
五 自组织性
六 涌现性
第三节 复杂科学及其研究旨趣与应用
一 复杂性科学研究走过的三个主流发展阶段
二 几种主要的复杂性科学
三 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旨趣
四 复杂性科学的拓展应用
第十章 复杂性理论及其创新价值
第一节 最具代表性的几种复杂性理论
一 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理论
二 普利高津的复杂性理论
三 圣塔菲研究所的复杂性理论
第二节 复杂性理论研究中的其他学派
一 国外较有影响的几个学派
二 中国学派
第三节 复杂性理论的创新价值
一 复杂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次革命
二 复杂性理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全新的理论框架
三 复杂性理念是一种极具现实指导价值的新世界观
第十一章 教育和教学的复杂性
第一节 教育的复杂性及其主要特征
一 教育的复杂性
二 教育复杂性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教育复杂性研究新观点
一 复杂性教育七种基本知识说
二 教育复杂性研究两条路径说
三 复杂性视域教育选择说
四 复杂性教育研究四视角说
第三节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及其操作要求
一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
二 教学复杂性的具体操作要求
第十二章 大学生人文素质及其教育的复杂性
第一节 大学生人文素质生成的多元集成性
一 大学生人文素质多元集成中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二 大学生人文素质多元集成的生成机理
三 相关案例举证
第二节 大学生人文素质形成过程的自组织性
一 人文素质的一般结构要素
二 大学生人文素质结构的自组织演化机理
三 相关案例举证
第三节 大学生人文素质具体品格的涌现性
一 大学生人文素质具体品格显示过程中的线性与非线性并存状态
二 大学生人文素质具体品格涌现的机理
三 相关案例举证
第四节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复杂性
一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开放系统
二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非线性系统
三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动态系统
四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自组织系统
第五节 大学生人文素质复杂性的教育意义
一 教育理念的变革
二 教育内容的拓展
三 教育方式方法的转换
第十三章 复杂性路径创新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显隐结合原则
第二节 专兼结合原则
第三节 软硬结合原则
第四节 内外结合原则
第十四章 复杂性路径创新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抓手
第一节 抓课堂教学的创新
一 用复杂性思维更新教学观念
二 用复杂性协同方法完善教学系统
三 用复杂性自组织原理优化教学过程
第二节 抓校园环境陶冶教育的创新
第三节 抓实践性体验教育的创新
一 体验性教学
二 课外活动
三 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