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文化产业核心层”中的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以及文化产业外围层中的互联网、广告等。传媒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和一般文化产业门类相比,具有相对良好的增值性和独特的盈利模式。传媒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规模和结构都发生着迅速的变化。中国媒介产业的发展目前已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而以网络崛起为代表的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市场格局的国际化竞争,加速推动着中国媒介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各项事业获得巨大成就的30多年,也是中国传媒产业取得巨大发展的3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和消费有力地促动着中国大众传媒体制的变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传媒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广告业收入总额不断增长;二是传媒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出现了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三是集团化发展迅速,已经成立了40多家报业集团、20多家广电集团、40多家出版集团和10多家发行集团。因此,中国传媒企业走出去不仅是党和国家提升自身软实力和抢占国际舆论高地的要求,而且是传媒企业自身做强做大做优的客观需要。但是中国传煤产业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从面临的机遇来看,中国传媒产业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日报拥有量的平均水平是96份/千人,而日本远高于这个水平,是420份/千人,美国也比较高,是190份/千人,中国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70份/千人左右。但是,随着今后中国城镇化的加快和受教育人口的提高,中国的报纸发行量还会上升。这给传煤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从面临的挑战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明显,境外资本进入中国传媒产业已经成为现实,并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9年4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有效地吸纳系统外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实现以资本扩张带动业务扩张、规模扩张和效益扩张。”外资的介入,既是中国传媒业国际化的重要表征,有利于新闻传媒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存在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和受众市场的竞争关系问题,需要传媒研究界在应对策略上予以关注和探讨。面对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绩效。岳芃在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从事传媒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5年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在博士论文选题中,我让她把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产业组织理论的原理和传媒产业的发展相结合,来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绩效问题。博士论文答辩结束之后,她在论文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研究,形成了这本书稿。通读书稿,我认为该书稿有以下特点:1.选题视角新颖。把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与传媒产业有机结合。在对传媒产业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方法具体评价大众传媒产业的经济绩效,分析影响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提高的制约因素,进而探索提高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的可行性政策选择。2.研究方法的交叉性。本书稿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综合运用多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经济绩效问题。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制度与传媒产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考察影响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绩效的制度变革因素。运用“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运用产业经济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评价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指标。在对中国大众传媒产业总体经济绩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主要子产业——广播、电视及报纸产业的经济绩效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3.结论具有新意。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在“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下阐明了“一级政府一级媒体”这一体制对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大众传媒产业主体的市场行为以及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的重要影响。通过市场结构分析,指出行政性垄断是导致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低下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变革现行的传媒管理体制和传媒监管模式。同时重新定位了大众传媒产业的传媒管理政策和监管体制的政策重点和监管方式。4.研究框架清晰。全书按照“理论—实践—政策“的分析框架研究了三个层面的问题:在理论层面上,在对国内外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形成、发展的演化历史,探讨了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以“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为中心,建立了分析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的基本框架。在实践层面上,基于“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分别对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主要子产业——广播、电视及报纸产业的经济绩效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从市场结构理论出发,分析了完全竞争市场、自然垄断市场的结构特征对产业经济绩效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的传媒垄断市场对传媒行为及其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在政策层面上,围绕着提高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这一核心,提出了提高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的产业组织、政府监管和产业政策的改革思路。传媒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传媒产业将会出现许多亟待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在这一领域逐渐出现了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而本书是这些研究成果中比较好的一本。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以及传媒产业的研究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为序。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保平谨序2010年2月8日于西北大学新村
全部显示∨
岳芃,博士,两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经济学和新媒体传播。2007~2008年曾赴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传播学院和ICT & S(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ologies and SOCiety)中心进修。主持过陕西省、西安市社会科学项目;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发表论文30余篇。
全部显示∨
序
第一章 导论一 选题意义与研究背景(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演变一 传媒的定义与分类
二 国外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演变(一)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传媒经济理论研究
(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媒经济理论研究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传媒经济理论研究
三 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演变(一)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初步发展
(二)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概述
四 对传媒经济理论现有研究的评价
第三章 大众传媒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一 大众传媒产业及产业特性(一)大众传媒产业的概念
(二)传媒产业的特性
二 传媒产业的产业链与产业体系(一)产业链与产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传媒产业的产业链与产业关联
三 现代传媒产业的演化发展及其动力机制(一)世界现代传媒产业的发展态势
(二)传媒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四 中国传媒产业化历程及其动力机制(一)中国传媒产业化历程
(二)中国传媒产业动力机制
第四章 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分析框架的建立一 “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范式(一)产生背景
(二)基本分析思路
二 产业经济绩效分析的古典框架(一)基本内容
(二)受到的挑战
三 产业经济绩效分析的现代框架(一)在分析范式上由“结构主义”向“行为主义”转变
(二)在实证分析方面获得了有力的支撑
(三)产业政策的调整
四 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分析的基本框架(一)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发展演变
(二)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分析的基本框架
第五章 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经济绩效状态评价一 产业组织经济绩效评价分析的一般思路(一)基本的评价指标
(二)市场垄断力的衡量
二 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一)传媒的双边市场特征
(二)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的评价指标
三 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经济绩效状态评价(一)中国电视产业的经济绩效状态
(二)中国广播产业的经济绩效状态
(三)中国报纸产业的经济绩效状态
第六章 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基本态势分析一 市场结构与资源配置效率
二 不同市场结构的效率分析(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二)自然垄断及其市场效率
(三)可竞争市场及其效率
三 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态势分析(一)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
(二)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制度特征
四 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经济绩效状态(一)电视市场的经济绩效状态
(二)广播市场的经济绩效状态
(三)报纸市场的经济绩效状态
(四)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经济绩效低下的制度原因
第七章 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市场结构下的媒体行为特征分析一 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对传媒行为的影响(一)垄断市场上传媒的行为
(二)传媒市场上不同的垄断结构
二 传媒市场上传媒行为的一般特征分析(一)传媒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与传媒行为
(二)传媒经营者的市场行为
三 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市场结构下的传媒行为特征分析(一)中国大众传媒产业主体的形成
(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市场上的传媒行为
(三)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播出市场上的传媒行为
(四)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市场上的传媒行为
(五)报纸市场上的传媒行为
四 传媒行为对传媒产业经济绩效的影响(一)电视产业的经济绩效
(二)广播产业的经济绩效
(三)报纸产业的经济绩效
第八章 提高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组织绩效的途径一 基于绩效视角的产业组织模式选择(一)西方发达国家的传媒产业组织模式
(二)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组织模式的特征
二 提高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的政府规制改革(一)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政府规制特征
(二)西方发达国家传媒产业监管的基本框架
(三)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监管的改革思路
三 提高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的产业政策调整(一)构建有效竞争的产业政策指导规则
(二)促进产业融合的产业结构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