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心灵的形式化及其挑战:认知科学的哲学

纸书售价: 102.4 纸书定价:¥128.0 电子书售价: 51.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篇 第一代认知科学与心灵的形式化
第一章 认知科学的兴起及其主要成就
第一节 认知科学的兴起
第二节 认知科学的主要成就
一 人工智能的进展
二 认知语言学的进展
三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四 认知神经科学
五 认知人类学
第三节 认知科学的综合
第二章 认知计算主义
第一节 计算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 图灵之前人们对算法的认识
二 图灵机可计算函数的概念
三 通用图灵机
四 丘奇—图灵论题
五 冯·诺伊曼结构
六 表征及其解释
第二节 计算主义的几个重要命题
一 图灵命题: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会体现出智能
二 强人工智能:恰当编程的计算机可以成为心灵
三 物理符号系统对智能来说是充分和必要的
四 心智就是表征结构上计算操作的结果
五 心智是以联结主义方式进行的表征计算
第三节 认知计算主义的两个论证
一 计算机功能主义
二 心智的计算理论
第三章 认知计算主义的困境
第一节 认知主义难题Ⅰ:哥德尔定理
一 形式主义体系与哥德尔定理
二 卢卡斯和彭罗斯的论证
第二节 认知主义难题Ⅱ:符号奠基问题
一 从图灵测试到中文屋思想实验
二 符号奠基问题与哈纳德的回答
三 符号奠基的两种路径:内在奠基与因果奠基
四 符号奠基的指号学路径
五 语义学层面的符号奠基问题
第三节 认知主义难题Ⅲ:框架问题
一 框架问题
二 德雷福斯的人工智能批判
三 惠勒对框架问题的解答
本章结语
第二篇 第二代认知科学对心灵的形式化的挑战
第四章 认知科学范式的转变
第一节 从第一代认知科学转向第二代认知科学
第二节 国内外对第二代认知科学及其对哲学挑战的研究
第三节 本篇关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哲学挑战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理论来源
第一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理论背景
一 认知主义
二 联结主义
三 第二代认知科学
第二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哲学来源
一 现象学
二 杜威实用主义
三 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
第三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科学来源
一 生态心理学
二 发展和教育心理学
三 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
四 动态系统理论
本章结语
第六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对认知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与计算
一 认知主义与解释鸿沟
二 第二代认知科学对计算概念的更新
第二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与表征
一 第二代认知科学对表征观念的批判
二 第二代认知科学对表征观念的更新
第七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几种研究进路
第一节 体化认知
一 身体作为认知的限制者
二 身体作为认知过程的分配者
三 身体作为认知活动的调节者
第二节 情境—嵌入认知
一 认知是情境依赖的
二 世界是它自身最好的模型
三 认知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
第三节 延展认知
一 对等性论证
二 互补性论证
三 过程耦合论证
四 系统耦合论证
五 进化论证
第四节 生成认知
一 生成认知的奠基:瓦雷拉、汤普森和罗施的生成认知
二 生成认知的发展:诺伊的生成知觉
三 生成知觉的修正:赫托和麦因激进的生成主义
第八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能否成为一个统一的理论?
第一节 4E认知之间的横向比较
一 延展认知与体化认知
二 延展认知与生成认知
三 延展认知与嵌入认知
四 体化认知与嵌入认知
五 体化认知与生成认知
六 嵌入认知与生成认知
第二节 4E认知整合的思路:从4E认知到融合心智
一 从4E认知到2E认知
二 从2E认知到融合心智
第三节 罗兰兹的辩护和论证策略
一 融合心智面对的挑战及罗兰兹的辩护策略
二 罗兰兹的正面论证:对认知标准的说明
第四节 罗兰兹单一整合的困境
一 罗兰兹整合方式的缺陷
二 认知标准自身的困难
本章结语
第九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多维度研究
第一节 认知主体的维度
一 人的层次
二 超人层次
三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四 结语
第二节 认知与身体、行动及其环境关系的维度
一 体化认知
二 行化认知
三 境化认知
第三节 内容温和与激进的维度
一 因果性论题
二 构成性论题
三 因果性与构成性的判定标准
本章结语
第十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是认知科学的一场新革命吗?
第一节 夏皮罗的三大论题
一 概念性论题
二 替代性论题
三 构成性论题
第二节 三大论题与标准认知科学
一 概念性论题与标准认知科学
二 替代性论题与标准认知科学
三 构成性论题与标准认知科学
第三节 对夏皮罗的合理性评价
一 马蒂尼对夏皮罗的质疑
二 对夏皮罗的合理性维护
本章结语
第十一章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哲学问题
第一节 心灵与认知的边界
一 心灵与世界:对等性与互补性
二 非个人的与动态的心灵
三 结语
第二节 认知的本质
一 亚当斯和艾泽瓦的认知标志理论
二 罗兰兹认知标志理论
三 梅纳瑞的认知标志理论
四 认知的定义
本章及本篇结语
第三篇 心灵与世界的勾连:构建能理解意义的心灵
第十二章 心灵与世界的勾连问题
第一节 表征之路的自我中心困境
第二节 心灵与世界的勾连
第十三章 迈向自然化语义学
第一节 皮尔士的指号学
一 三元范畴
二 指号的构成
三 指号的类型学
四 指号学的三分法
第二节 指号学系统的构造
一 指号学系统的条件与约束
二 自然化指号过程
第三节 指号系统的类型学
一 类型学Ⅰ
二 类型学Ⅱ
三 综合类型学
四 指号学系统与形式符号系统的差异
第四节 自然化语义学的皮尔士进路
一 因果的和目的论的内容理论
二 意向性的自然化
三 多元自然化语义学
本章结语
第十四章 自然化语义学的应用
第一节 意义的亚决定问题及其解法
一 意义的亚决定问题
二 符号奠基问题的指号学分析
三 符号奠基的指号学解法
第二节 认知标识问题
一 认知过程的条件
二 认知的类型
第三节 认知过程中的物质能动性问题
一 物质能动性问题
二 指号学视野中的物质能动性
第十五章 结论与展望:心灵如何与世界勾连?
第一节 语义学勾连与认识论勾连
第二节 本体论勾连及其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