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体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深化。用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时代发展,必将带来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劲动力。从全球大局来看,创新发展是中国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必然选择。中国之所以创新,最主要的国际原因是全球气候变化,严峻的全球环境形势要求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实现从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三高”发展模式走向高产出、高效益、高品质的“新三高”模式。中国之所以创新,最主要的国内原因是资源环境的约束性趋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第一杀手。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综观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普遍乏力,与此同时,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又有所抬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但归根结底,世界发展面临的最大矛盾仍是供需矛盾,尤其是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随着人口的增长,需求数量会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供需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创新。在我国,创新基础薄弱、创新力量不足,因此,“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创新,促进我国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转变,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创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综上所述,本书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开展碳减排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主要围绕碳减排的六大核心环节开展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 绪论。首先阐述了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以及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驱动下的碳减排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尤其是针对碳减排机制的框架设计,为后续碳减排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第二章 碳减排的环境技术创新机制研究。工业企业的经济发展与污染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尤其是与环境相关的环境技术创新。这一章首先厘清了有关环境技术创新的相关概念,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其次,就我国环境技术创新的总体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和深入剖析,并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与专利为主要考察对象,评价了我国31个省份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为全面掌握我国各地的创新力量提供了参考;最后,选取典型地区——河南省焦作市进行了环境技术创新的案例研究。这种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研究思路为全面了解我国环境技术创新实力提供了各层次的决策参考。第三章 碳减排的投资决策机制研究。要想降低碳排放,就需要环境技术创新;要想实现环境技术创新,就需要投资,且环境技术创新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本章首先系统回顾了投资决策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为实验经济学方法在投资决策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企业在三种不同情形下的投资策略,即对等规模企业间、规模差异企业间以及企业与政府间;最后,运用公共物品实验,重点针对合作机制、惩罚措施、信息沟通等因素对环境技术创新投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为政府部门激发企业投资活力、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学的微观依据。第四章 碳减排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企业的碳减排活动连接着市场的两端:一端是企业的创新行为,另一端是公众的消费行为,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最大化的碳减排目标。这一章首先对公众参与碳减排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实验拍卖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公众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态度及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公众参与碳减排活动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价值。第五章 碳减排的碳标识制度研究。随着低碳经济及碳排放测算技术的发展,碳标识制度便应运而生了。本章首先对碳足迹、碳标签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科学论述了碳标签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其次,系统总结了欧洲地区、美洲地区、亚洲地区的碳标签实践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立足国内,分析了碳标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论证了我国发展碳标签的可行性和发展策略,为加快我国碳标签制度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第六章 碳减排的市场激励机制研究。从环境政策改革的总体方向看,基于市场化的环境经济政策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而我国当前的环境管理手段仍然以命令控制型政策为主。因此,本章首先介绍了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相关理论成果;其次,对美国、欧盟、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实践中的使用效果、政策保障、不足之处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国内七个开展碳排放权试点工作的省份进行了经验总结,归纳出各自的可推广经验和面临的挑战;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碳排放权制度的四大设计原则,即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秉公执法和健全配套,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具体方案设计,为即将开启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提供了决策参考。第七章 碳减排的碳金融体系研究。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起共同应对,尤其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国际碳减排合作提供了法律指导。本章首先介绍了碳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围绕碳金融的基础性问题一一进行了阐述;其次,针对当前碳金融发展比较好的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进行了具体研究,并预测了未来全球碳金融的发展形势;最后,详细论证了中国发展碳金融的可行性和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书由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李创撰写。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中外文资料,在此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和作者水平所限,本书一定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全部显示∨
李创,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学者,“工商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理论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师,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河郑市人民政府科技发展顾问,国内多家学术杂志审稿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0余篇,CSSCI及北大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河南省社科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河南省财政理论招标课题、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及“十二五”规划项目、河南省社科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各级各类课题50余项,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5部,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主编规划教材10部,主持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省自然科学学术奖、省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省社科联优秀调研课题成果奖、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等省厅级奖励30余项。
全部显示∨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碳减排的环境技术创新机制研究第一节 环境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环境技术创新研究动态
第三节 我国区域环境技术创新发展态势
第四节 我国区域环境技术创新能力评析
第五节 河南省焦作市工业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研究
第三章 碳减排的投资决策机制研究第一节 投资决策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碳减排的投资决策研究动态
第三节 碳减排的企业决策机制研究
第四节 碳减排的投资机制实验研究
第五节 碳减排的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碳减排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第一节 公众参与机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公众参与机制的实验研究
第三节 公众参与机制的现状分析
第四节 公众参与机制的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第五节 自变量与公众对环境友好型产品态度的相关分析
第六节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五章 碳减排的碳标识制度研究第一节 碳标签理论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碳标签实践
第三节 中国碳标签制度的发展
第六章 碳减排的市场激励机制研究第一节 碳排放权交易理论
第二节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践研究
第三节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践研究
第四节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设计
第七章 碳减排的碳金融体系研究第一节 碳金融演化
第二节 碳金融基础理论
第三节 发达国家碳金融市场
第四节 中国碳金融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