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山东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变动研究:1949—1978

纸书售价: 60.0 纸书定价:¥75.0 电子书售价: 30.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信用合作在山东的早期实践
第一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山东信用合作(1928—1937)
一 华洋义赈会的诱致性倡导
二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安排
三 社会团体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的携手联合
第二节 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信用合作(1940—1949)
第二章 山东省农村信用合作化的实现
第一节 国家政策的必然选择
一 活跃农村金融的迫切需求
二 引导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内在需求
三 构建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山东省农村信用合作化的实现过程
一 重点试办阶段
二 普遍推广阶段
三 整顿巩固阶段
四 “随乡并社”阶段
第三节 初露“异化”端倪的合作金融
一 信用合作原则的历史考察
二 合作金融“异化”端倪的初露
第三章 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变动:从合作金融到集体金融
第一节 体制变动的序曲:“大跃进”背景下的“三社合一”
一 “三社合一”的逻辑起点:农业生产“大跃进”
二 “三社合一”的实施:并入农业生产社,成为农业社信用部
三 “三社合一”对信用合作体制的影响
第二节 合作金融“异化”为集体金融
一 “两放、三统、一包”的财贸管理体制
二 信用社集体金融产权的逐步确认
第四章 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再变动:从集体金融到国有金融
第一节 “四清”运动下的信用社整顿
一 农村信贷领域的阶级斗争
二 信用社的初步整顿
三 从“清”信用社干部到“整”社内“走资派”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贫管”模式的实行
一 无政府状态下的信用社
二 “贫管”模式的推行
第三节 信用社国有金融体制的确立
一 信用社的再整顿
二 国家银行职能的恢复
三 国家银行对信用社领导的加强
第五章 对信用社体制变动的全面剖析
第一节 政策环境对信用合作原则的掣肘
一 信任的差序格局、交往的阶级差别与信用的有限合作
二 阶级话语、群众运动与信用合作自愿原则的阙如
三 计划经济体制与政府对信用产权的垄断追求
第二节 外部组织与信用合作社之间的“非对等”互动
一 生产社与信用社:由表面上的相互平等走向实质上的领导与附属
二 国家银行与信用社:从业务指导变成部门领导
第三节 国家强力主导下的信用社体制变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