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本书立足《中国古籍善本总目》《中国地方志集成》《中国方志丛书》《国立北平图书馆藏甲库善本丛书》《四库全书》《阳明后学文献丛书》《明实录》《国朝献徵录》《明史》《明儒学案》《阳明弟子传纂》《儒林宗派》《两浙先贤录》《金华征献录》《台学统》等多种文献,全面考探阳明夫子亲传弟子的生平、学行、事功、交游、著书立说、文献存世、治学特色等情况。阳明夫子亲传弟子居住在湖南、贵州、江西、浙江、广东、江苏、上海、湖北、陕西等地,据考,事迹详细可考者总计约300人。浙江93人,其中:宁波40人,绍兴14人,台州9人,金华、衢州各为8人,杭州、嘉兴、湖州、温州、丽水分别为5人、4人、3人、1人、1人,其中最多的是余姚县26人。他们或埋于乡村自修,改善社会风俗,或长年出仕理政,其传世文献具有较高的理论思辨水平。宁波40人。除《明儒学案》所载横山(徐爱,1487—1518,字曰仁,余姚县马堰人)、今山(胡瀚,字川甫,号铎子,余姚县人)、绪山(钱德洪,1496—1574,字洪甫,余姚县人)、致斋(黄宗明,字诚甫,宁波府鄞县人)、管州、范引年、夏淳、柴凤、孙应奎、闻人诠、黄骥、黄文焕、黄嘉爱、黄元釜、黄夔15人外,尚有王守文、王正宪、孙堪、孙墀、孙升、钱德周、徐珊、徐天泽、徐允恭、胡希周、卢义之、姜应期(齐)、邹大绩、叶鸣、黄齐贤、诸克彰(号石川)、诸偁、诸阳、王应鹏、丁任、丁行、岑庄、岑初、胡膏、汪玉25人。绍兴14人。除《明儒学案》所载我斋(蔡宗兖,1474—1547,字希渊,山阴县白洋人)、白浦(朱节,1475—1523,字守中,山阴县白洋人)、彭山(季本,1485—1563,字明德,会稽县人)、浮峰(张元冲,字叔谦,山阴县人)、栗斋(范瓘,1490—1571,字廷润,绍兴府会稽县人)、龙溪(王畿,1498—1583,字汝中,山阴县人)6人外,尚有朱箎、何鳌、杨珂、萧鸣凤、胡纯、周晟、唐仲珠、王世仪8人。金华8人。除石门(应典,字天彝,永康县人)、宝峰(周莹,1485—1566,字德纯)、松溪(程文德,1497—1559,字舜敷,永康县人)、方峰(程梓,字养之,永康县人)、一松(卢可久,1503—1579,字德卿,永康县人)5人外,尚有李珙、周桐、吕璠3人。衢州8人。为周积、郑骝、徐霈、王修易、林文琼、何伦、栾惠、王玑。台州9人。除久庵(黄绾,1480—1554,字宗贤,又号石龙,黄岩县人)1人外,尚有应良、金克厚、叶慎、林应麒、林元叙、林元伦、石简、钟世符8人。杭州5人。有王潼、孙景时、许应元、陈善、刘侯。嘉兴4人。除萝石(董沄,1457—1533,字复宗,海盐县人)、两湖(董谷,字硕甫)2人外,有钱同文、许相卿。湖州3人。除陆澄(1485—1563,字原静、清伯,归安县人)、箬溪(顾应祥,1483—1565,字惟贤,长兴县人)2人外,有高冕1人。温州、丽水各1人。为王激、朱应钟。江西87人,其中:赣州14人,吉安48人,南昌17人,抚州5人,上饶3人,最多的是安福县,多从政,重实干,经世致用。赣州14人。除善山(何廷仁,1483—1551,字性之,初名秦,雩县人)、洛村(黄弘纲,1492—1561,字正之,雩县人)2人外,有谢魁、袁庆麟、何春、管登、刘潜、刘澜、赖贞、赖元、俞庆、月华、刘宰、刘鲁,共12人。吉安48人。除东廓(邹守益,1491—1562,字谦之,安福县人)、南野(欧阳德,1496—1554,泰和县人)、两峰(刘文敏,1490—1572,字宜充,安福县人)、狮泉(刘邦采,1492—1577,字君亮,安福县人)、三五(刘阳,1496—1574,字一舒,安福县人)、印山(刘秉监,字遵教,安福县人)、柳川(王钊,字子懋,安成县人)、梅源(刘晓,字伯光,安福县人)、晴川(刘魁,字焕吾,泰和县人)9人外,尚有刘文快、刘文恺、刘文协、刘文悌、刘子和、刘熏、刘佑、刘继汉、欧阳瑜、刘肇衮、王学益、尹一仁、黄旦、刘独秀、张崧、刘子和、刘宝朝、王铸、邓圛、刘敬夫、龙光、龙履祥、罗琛、周汝员、王思、胡尧时、欧阳阅、王贞善、曾才汉、刘冕、周禄、王舜鹏、刘业、王时柯、曾忭、梁廉、刘汝翱、汤克宽、刘孔愚39人。南昌17人。除水洲(魏良弼,1492—1575,字师说,南昌新建人)、魏良政(字师伊)、魏药湖(魏良器,字师颜)3人外,尚有魏良贵、魏良辅、王臣、唐尧臣、吴子金、王贵、裘衍、舒柏、万虞恺、万世芳、万世桂、郭升、程度、万潮14人。抚州5人。除明水(陈九川,1494—1562,字惟浚,临川人)外,有黄直、饶瑄、黄株、胡汝焕4人。上饶3人。有徐樾、方洋、俞文德。湖南、湖北19人。其中湖北9人,他们是郭庆、吴良吉、蔡月泾、毛凤起、杨绍芳、杨继芳、朱廷立、杨汝荣、朱守干;湖南10人,他们是周金、翼元亨、蒋信、龙翔霄、萧璆、萧琦、刘观时、王嘉秀、唐愈贤、吴鹤。黔中9人。他们是陈文学(字宗鲁)、汤冔(哻)、叶梧(字子苍)、朱光霁(字子苍)、越榛(字文实)、邹木(字近仁)、詹良臣、钱凤翔、李良臣。南中30人。上海1人,南江(冯恩,约1496—1576年间);江苏13人,除心斋(王艮,1483—1541,字汝止,泰州县人)、东崖(王襞,1511—1587,字宗顺,泰州县人)、五岳山人(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苏州吴县人)、静庵(周冲,1485—1532,字道通,宜兴县人)、近斋(朱得之,1485—?,字本思,靖江县人)5人外,有张寰(1486—1581,字允清,昆山县人)、华云、华夏、白悦(字贞夫,1498—1550,江苏武进县人)、白谊、玉阳(史际,1495—1571,字恭甫)、唐鹏(字云卿,直隶丹徒县人)、张 (1487—1543,字世友,号南湖,高邮县人)8人;安徽16人,除南玄(戚贤,字秀夫,全椒县人)、程默(字子修,休宁县人)2人外,有汪尚和(字节夫,休宁县人)、朱勋(字汝德)、孟津(字伯通)、孟源、刘韶、田鳌、石玉、李呈祥、柯乔、江学曾、施宗道、吴枋、屠岐、王宾,共计14人。粤闽25人。其中广东18人,除中离外,尚有郑一初(字朝朔)、陈洸(字世杰)、杨思元(名应本)、薛俊(字尚哲)、薛侨(字尚迁)、薛宗铠(字子修)、吴继乔(字世达)、陈琠、林文(字载道)、杨骥(字仕德)、杨鸾(字仕鸣)、黄梦星、王一为、方献夫(字叔贤)、伦以训(字彦式)、梁焯(字日孚)、成子学(字怀远),共计17人。福建7人除马明衡(字子萃)外,尚有陈杰(字国英)、林学道(字致之)、林达(字志道)、丘养浩(字以义)、童世坚(1466—1535,字克刚)、陈大章(莆田人),共计6人。北方王门亲传弟子8人。除玄庵(穆孔晖,字伯潜,1479—1539)、瑞泉(南大吉,字符善,1487—1541)2人外,还有北村(路迎,1483—1562,字宾旸,山东省汶上县人)、默庵(斋)(梁谷,1483—1533,字仲用,山东东平县人)、顺渠(王道,1487—1547,字纯甫,山东省东昌府武城县人)、陈鼎(字大器,或字文相,山东省登州府蓬莱县人)、姜泉(南逢吉,字符贞,1494—1574,南大吉弟)、南轩(1518—1602,字叔后,姜泉长子)6人。本书不少内容所使用的史料都是新鲜的,如首次考探了众多阳明夫子亲传弟子的精确生平,如管州(1497—1578)、朱篪(1493—1546)、张元冲(1502—1563)、范瓘(1490—1571)、叶慎(1488—1564)、郭持平(1483—1556)等。阳明夫子很多亲传弟子的不少资料都是首次发现,相信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
全部显示∨
邹建锋,1978年11月1日生,江西崇仁县人,宁波大学国学和哲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先后在同济大学、上海大学(获宝钢奖)、苏州大学学习,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后、浙江省社科院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已出版《明代理学向心学的转型:吴与弼和崇r学派研究》、《朱元璋至王阳明时期(1368-1528)中国行政管理思想研究》、《明儒学脉研究:以吴康斋到刘念台师承为线索》,编校整理《北方王门集》古籍。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哲学与文化》等发表论文多篇。
全部显示∨
第一章 浙江地区阳明夫子亲传弟子考第一节 宁波地区
第二节 绍兴地区
第三节 金华地区
第四节 衢州地区
第五节 台州、温州、丽水地区
第六节 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结语
第二章 江西地区阳明夫子的亲传弟子第一节 赣州地区
第二节 吉安地区
第三节 南昌地区
第四节 抚州、上饶地区
第三章 湖北、湖南地区阳明夫子的亲传弟子
第四章 云贵地区阳明夫子的亲传弟子
第五章 沪苏徽地区阳明夫子的亲传弟子
第六章 粤闽地区阳明夫子的亲传弟子
第七章 北方地区阳明夫子的亲传弟子
第八章 阳明亲传弟子与阳明夫子致良知学的传承
附录 未知地名亲传弟子考
主要征引书目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