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记得是二〇〇三年春,我在应邀参加河南省新郑市举办的炎黄文化节期间,有幸结识了历史小说与影视剧作家罗光平先生,知悉他正在着手创作关于轩辕黄帝的长篇历史小说。为此,他远离北京,只身长驻郑州和新郑。还常常风尘仆仆地往来于全国各地尚存的炎黄二帝遗址、遗迹,实地考察,搜访资料,酝酿构思,埋头写作,经常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临分手时,他对我说:“很高兴相识,适当时候,我一定会登门请教。”那次会晤,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虽言语不多,却十分沉稳坚定。从其言谈举止中,我直观地感到,这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执著献身、有强大精神支撑的作家。此后,虽久未音讯,但我始终难以忘怀,并默默地祝福他创作成功。转眼将近一年,二〇〇三年岁末的一天,突然接到光平先生的电话说:“我创作的《东方大帝》已完稿,近日想到府上送请审阅。如有可能,还想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有关专家对书稿进行评审。”我们很快见面了,当我看到他送来的近百万字、两大册沉甸甸厚重的书稿时,真是大喜过望。近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兼职,弘扬炎黄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本来是我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同仁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今,光平先生耗费多年心血,写出这部鸿篇巨制,实乃心有灵犀一点通,相互间可谓是志同道合,中华炎黄研究会应责无旁贷地支持光平先生的创作。为此,我放下手头的其他工作,用十余天之工,通读了整部书稿;并与研究会的主要领导商量,约请了数位学养深厚、对文艺作品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审稿工作。二〇〇四年初,在黄河之滨的河南省会郑州,有关方面主持召开了《东方大帝》书稿审评会。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与作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切磋,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情节结构、人物刻画、场景描写、语言运用乃至创作态度等方面,大都给予高度肯定。同时,亦对书稿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条分缕析,坦陈己见,以使作品更加精益求精。罗先生虚怀若谷,分析吸收了有关意见,又对书稿反复进行修改。如今面世的这部作品,真说不清已是几易其稿了。我个人拜读这部作品,深受教益,粗略感受到本书有几点突出的特色:其一,是以文艺作品形式讴歌轩辕黄帝的前驱先路之作。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系列中,唯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从未中断;而黄帝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这一点日益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识。开二十四史之先河的《史记》,首卷是《五帝本纪》,而《五帝本纪》的开篇,就记载了有关黄帝的史事。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写有黄帝的赞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新中国的缔结者毛泽东主席写于一九三七年的祭黄帝文中之颂词云:“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敏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至于有关黄帝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数千年来更是不绝于书。我们作为黄帝的子孙,对这位始祖奠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历史功绩及其体现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坚忍勤奋、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确应讴歌赞扬,发扬光大。但据我陋所知,迄今有关黄帝的书籍,除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外,多是资料汇编、史实考证、学术论文等。而通过艺术创作,采用小说体裁或影视剧形式,以生动的艺术构思,刻画塑造黄帝及其同时代人物的形象与丰功伟业,描绘远古时期的社会风情,又如此鸿篇巨制,光平先生此作,实乃首创,其筚路蓝缕之功,殊属可喜可贺!其二,作为一部文艺作品,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相互关系。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文学艺术界与历史学界曾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展开过讨论。文学巨将茅盾先生还为此写过《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一书。茅盾先生曾说:“历史家不能要求历史剧处处都有历史根据,正如艺术家(剧作家)不能以艺术创作的特征为借口而完全不顾历史事实,任意捏造。历史剧无论怎样忠实于历史,却不能不有虚构的部分,如果没有虚构,就不成其为历史剧。”(茅盾:《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第126页)。作为文艺作品的历史小说,同历史剧一样,既要符合历史真实,又应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我认为,所谓符合历史真实,主要是从大处着眼,作品中所描写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要与该时代的历史特征、脉络、趋向相吻合,要反映那个历史时代的精神和历史风貌,不能凭空杜撰,任意捏造。但历史小说,绝不是历史教科书,作为艺术作品,不能没有艺术虚构。正如茅盾先生所说:“历史剧中(本文作者按,包括历史小说)一切的人和事不一定都要有牢靠的历史根据——也就是说,可以采用不见于正史的传说、异说,乃至凭想象来虚构一些人和事;在这里,可以有真人假(想象)事,假人真事(即真有此事,但张冠故意李戴,把此真事装在想象的人物身上),乃至假人假事(两者都是想象出来的)。其所以需要这些虚构的人和事,目的在于增强作品的艺术性。但是,在运用如此这般的方法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的时候,有一个条件,即不损害作品的历史真实性。换言之,假人假事固然应当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所可能产生的人和事,而真人假事也应当是符合于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而不是强加于他的思想和行动。如果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能够做到这样的虚构,可以说它完成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关于历史与历史剧》,第106—107页)。”我们知道,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轩辕黄帝是人类处于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摆脱人兽共存、栖巢卧穴、茹毛饮血的荒蛮时期,开始由采集、渔猎走向农耕,由众多氏族部落,通过和平与征战,实现部落联盟,走向融合统一,人类也因此绽放出远古文明的辉煌之光。黄帝正是这个时代伟大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在肇造中华古代文明历程中,集文、武、德、政、艺于一身,在诸多方面都有发明创新,成为天才睿智的化身。然而他所处的时代,距现在毕竟是太遥远了。留至今天的有关黄帝的文献记载,多半是世代相传的口耳传说。即使是遗存的有关遗址、遗迹,也是汉、魏以来后人的再造。要把黄帝及其所处的时代予以艺术再现,就必须在把握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巧妙的艺术虚构。若细心的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不难看出,作者对黄帝丰功伟绩的描绘;贯穿全书的许多扣人心弦的情节构思;黄帝及其周围众多历史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征战统一过程中大型战争场面的细节描述;青年男女悲欢离合、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及其相互间对唱的那些委婉动听的山歌;还有庆祝丰收、胜利、统一而举行的宴聚、祭祀大典、篝火晚会的热烈氛围……如此等等都无不反映出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创作手法上,考虑到黄帝及其时代的特点,作者也采用了天上与人间、仙界与凡世、神话梦境与现实存在,以及环境与场景互换互移(立体视觉)的描述方式,最终构建了黄帝及其时代的史诗长卷,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力图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相互统一。其三,深入挖掘黄帝的精神世界,不惜以浓墨重彩展现黄帝所代表的文化精髓与民族精神。全书用了大量篇幅,描述了黄帝在肇造中华文明过程中的发明创造。诸如制六书、定算术、纂内经、作甲子、造律吕、定五音、占天宫、筑寨邑、发明指南车、造舟楫、制陶器、作冕旒、封诸侯、建国邑、桑蚕纺织、采铜铸鼎、划野分州等。然而,作品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这些功绩表层的描述上,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深入挖掘黄帝的精神世界,展现了黄帝所代表的文化精髓与民族精神。诸如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不屈不挠、锐意进取、坚毅顽强、自强不息、包容豁达、道法自然、刚柔相济、宽厚仁爱、民主自律等,正是这种精神与精髓,熏陶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华子孙、龙的传人,使之无论是在和平安乐的顺境时,还是在艰难险阻的逆境中,都能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永远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深层次的挖掘与展现,既是全书用力之所在,也反映出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有深厚的造诣与学殖。我在拜读全书过程中,曾反复思索:要创作这样一部反映黄帝及其时代的艺术作品,确有极大难度,需要具备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与素养,诸如历史学、文艺学、哲学、宗教学、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农学、医学、天文科技等,诸多学科的涵养都不可或缺,否则就很难驾驭这部包罗万象的作品。人非天纵之圣,任何人都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可以想象光平先生为创作这部作品,克服了多少困难,付出了多大代价。据我所知,他在创作过程中因过于耗费心血、过度劳累,曾几次昏厥,几度染疾,甚至吐血,以致惊吓得他远在国外工作的爱妻莹莹迅速回国,来照料他的生活。可见,作者为写这部作品,可谓九转金丹,呕心沥血,乃至是以生命为代价。这种严谨忘我的创作态度,实令人肃然起敬。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尽管作者富有才华,学殖深厚,写作态度又十分严肃执著,但如上所述,创作这样的题材,难度极大,特别是学术文化界,对于黄帝及其时代的研究,尚有不少疑难仍未解决,在不少重大问题上犹存在着不同意见。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作为描写黄帝及其时代的首部历史小说,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大凡做学问,搞创作,写人物,往往会对研究与描写的对象情不自禁地产生感情,进而有所偏爱和拔高,我多少感到,本书作者也未能完全跳出此臼。另外,全书刻画了众多的人物,描述了错综纷繁的事件,多数是成功的,有不少人物和事件写得光彩照人,耐人寻味;但也有些人物刻画得不够丰满,有些事件和情节的艺术构思也略显粗糙,致使有的地方艺术感染力不够强。在文字表达方面,总体上看,娴熟流畅,但还需锤炼。本来,我只是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释读光平先生的大作,以从中汲收营养和教益。但在作品付印前,光平却突然请我撰写序言。鉴于这部作品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我的专业领域,写序之责,实难胜任。再忆及清代大儒顾炎武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序,”更不敢操觚。也许是由于我长期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工作,又较光平先生年长多岁,他出于对我的信任与厚爱,雅属再三,我只好将读后的一些感受,写于卷端,乞请作者与读者教正。甲申年三月二日于北京王俊义
全部显示∨
第一章 具茨山 龙首迎日
第二章 黑风崮 大战狼族
第三章 轩辕星 托胎附宝
第四章 少典君 喜得龙子
第五章 齐云峰 轩辕访圣
第六章 宏志者 千磨百难
第七章 少典君 回归雷泽
第八章 新酋长 奋发图强
第九章 匡庐氏 报恩献技
第十章 燧人氏 钻木取火
第十一章 虎狼窝 碧血惊魂
第十二章 天心石 光耀有熊
第十三章 姬水河 落雁沉鱼
第十四章 具茨山 篝火唱晚
第十五章 求贤士 万水千山
第十六章 遇神农 兄弟情深
第十七章 夕阳河 血战图腾
第十八章 有鸢氏 雪夜访主
第十九章 春雷滚 大地萌动
第二十章 金秋日 群英荟萃
第二十一章 演武场 九雄争冠
第二十二章 三英杰 昆仑夺宝
第二十三章 岔路口 牧童指道
第二十四章 女儿国 月夜情长
第二十五章 巨灵氏 鹿苑迷魂
第二十六章 轩辕君 独占鳌头
第二十七章 黄帝君 横空出世
第二十八章 举龙图 万国联盟
第二十九章 巡四方 异国风情
第三十章 太逢氏 痛斥匪祸
第三十一章 落凤坡 淑女缫丝
第三十二章 仓颉氏 潜心造字
第三十三章 治中原 国泰民安
第三十四章 雄鹤寨 英雄救美
第三十五章 道中缘 鸾凤玉成
第三十六章 巧嫫姆 触类旁通
第三十七章 九黎军 血洗茨山
第三十八章 众艳女 虎口脱险
第三十九章 首阳山 伯高献技
第四十章 神农氏 避难有熊
第四十一章 翕蒗湾 竹苑深情
第四十二章 求良将 风后力牧
第四十三章 大地震 火山喷发
第四十四章 白虎将 大闹首山
第四十五章 九鹰山 凤唱鹤鸣
第四十六章 具茨山 首战蚩尤
第四十七章 蛩茅滩 龙虎鏖战
第四十八章 仙鹤洞 玄女施法
第四十九章 奖功臣 云中婚典
第五十章 决雌雄 涿鹿大战
第五十一章 九黎王 雄胆柔肠
第五十二章 定乾坤 迎日推策
大河奔流中原梦
文化含量厚实 读来引人入胜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