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读法和活法:《坛经》的哲学解读

纸书售价: 50.0 纸书定价:¥50.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一 《坛经》的“文本重构”——缺席与出席
(一)原作者与原著的缺席
1 原作者与原著问题上的有关分歧
2 原作者与原著缺席的不可避免
3 原作者与原著的不可还原
4 原作者意图本身的不必追究
(二)改编者与改编本的出席
1 改编者与改编本出席的主要成因
2 改编与对原著的忠实
3 解读是改编的继续
4 解读者的眼光与境界
5 解读的机缘
6 “啐啄同时”
(三)哲学小结
1 “獦獠”与宗教典籍
2 版本的演变与生存论
3 文本重构
4 起点并无一定
5 理解如何可能
6 力量来自何方
二 《坛经》的“非关文字”——话语与无言
(一)解读《坛经》的当代语境
1 中国哲学的语言现状
2 改变中国在世界哲坛的失语状态
3 解读中国的宗教典籍
4 从对名人名著的解读到实际地生活
5 作为以实际行动为主的生命践履
6 改变中国老百姓的失语状态
(二)《坛经》的语言经验
1 地道的中国底层生存经验及其语言
(1)语言的社会分层与底层语言的生成
(2)“生活世界”及其“经验”的“文本”化
(3)底层生活与地气、底气
(4)土地与人生死攸关
(5)“土地”与中国哲学的渊源
(6)生命的草根性
(7)地气、底气、文气
(8)“气”与现象学
2 《坛经》所涉及的语言哲学问题
(1)“对话”的哲学思考
(2)“白描”的哲学思考
(3)“无”的“叩问”
(4)哲学语言的“本土化”问题
(5)“名”、“实”问题
(6)“生存”与“存在方式”
(7)“语言的生命”问题
(8)“意义”、“传心”与“心灵印迹”
(三)不同的“说”——《坛经》与《圣经》、《塔木德》的比较
1 谁说
(1)Philo、Hermes(神的使者)说
(2)Rabbi(教师)说
(3)慧能(拾柴者)说
2 怎么说
(1)传话——述而不作
(2)说教——著书立说
(3)不立文字——身传心印
3 说什么
(1)神的旨意
(2)精英理论
(3)底层的生存经验与智慧
(四)“非关文字”、“无言”
1 不借助“语言”之“言”
(1)释迦牟尼的不借助“语言”之言
(2)慧能的不借助“语言”之言
2 言不可言
(1)释迦牟尼之“言不可言”
(2)慧能之“言不可言”
3 无言
(1)释迦牟尼之“无言”
(2)维摩诘之“无言”和“离诸问答”
(3)“语言”的“无”:沉默、无言
(4)慧能之“不二”与“非关文字”
(5)理解的“非语言”性
(6)慧能之“无念”
(7)不究义理
(五)失语状态的改变,不在语言文字本身
1 生存权与话语权
2 生存发展的根基
3 “大环境”问题
(1)问题的提出
(2)现实的基层生活和历史的写法
(3)“历史”与“文献”
(4)真理何在
(5)真实与真理问题
三 《坛经》的“非精英”道路——人生的定位与定义
(一)贫贱者的翻身之路
1 暴富之梦
2 打土豪、分田地
3 读书致仕
(二)中国的“精英”之路
1 知识分子的非独立地位
2 “学而优则仕”
3 中国“仕”传统在当代的恶性膨胀
4 一种被遗忘了的非“士”传统
(三)慧能之路
1 不惟书
(1)不读书
(2)不重经典、不偏教理
2 不谋权势
(1) 不当官
(2)不媚官
3 告别“神圣”
(1)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进佛门而不盲从、不苟同
(3)改造佛教
4 自我“定位”与自我“定义”
(1)与世不争
(2)不争并非不自卫
(3)维护权利靠自己
(4)当仁不让
(四)走出“精英”的困境
1 学术的层面
2 现实生活的层面
3 思想、文化的分层
四 《坛经》的“非精神”生活世界——精神生活与肉体劳作
(一)“生活世界”及其“经验”
1 一个苦难却又真实的生活世界
(1)相关经文的校释
(2)相关经文所描述的生活世界
2 未受知识污染的人生及其经验
(1)“本色”人生的自行显现
(2)以体力劳动为基础的生存发展
(3)思想争论与权位角逐
(二)“世俗行为”与“宗教行为”
1 慧能的世俗生活与行为
(1)土地上的劳作者
(2)世俗社会中的最底层生活
(3)大地之子
(4)“大地之子”的特征
2 “世俗的体力劳动”是人的“生存之本”
(1)生存与危机
(2)生存与原初性事件
(3)生活的意义在生活本身
3 宗教行为的“世俗回归”
(1)“宗教行为”与“世俗行为”的被分割
(2)“宗教行为”与“世俗行为”的交融
(3)遍一切行
(4)使“行为”超越“宗教的维度”
(5)宗教向“世俗的回归”
4 宗教行为的“实践回归”
(1)超越“行为”的“语言维度”
(2)“行为”的语言层面与现实生活层面
(3)“行为”如何成为实际的“现实生活”的
(4)学会生活
(5)宗教活动中所必需的“入世”经验
5 “行化”与“教化”
(1)慧能的“行化”
(2)慧能的“心行”与“身行”
(3)H.-G.伽达默尔的“教化”
(4)机缘与缘分
(5)应机、契机、投机与一念回机
五 《坛经》的“作为动物的人”——兽、人、神
(一)《坛经》中“作为动物的人”
1 《坛经》中相关的经文
2 《坛经》中相关经文的解读
(1)贫贱者被视同“禽兽”
(2)人在争夺中的“兽性”
(二)“作为动物的人”与人生哲学
1 人生的哲学思考需回到“动物”层面
2 人生问题的缘起
(1)人作为一种时空中的实际存在
(2)人生的“动物”层面
(3)人生与为他人尽责
3 从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看人生
(1)从生活实际而不是理论看人生
(2)直觉、常识与回到事物的原始状态
4 人的生活,主要是肉体的实际行动
(1)被凸显的人的肉体存在及其劳作
(2)肉体缺席的哲学——精神哲学
5 人的“动物”式劳作与精神境界
(1)肉体的饥渴,是人生的基本动力
(2)童年的不幸,是一种洗礼
(3)猜忌、仇恨、谋杀,是一种褒奖
(4)精神境界的提升与衣食住行
(5)入世与境界
6 哲学产生于“‘动物’式的‘做事’”
7 “‘动物’式的‘做事’”与“经验”
(1)经验的肉体性
(2)经验的直接性、原始性、本能性
(3)经验使人回到现实、立足此岸
(4)经验的否定性与超越性、互补性
(5)肉体与精神的互动与互补
(三)在与动物比较研究中的“人类学”
(四)在与动物比较研究中的“人的哲学”
1 中国哲学中的“人欲”与“天理”
2 与动物比较中的“人类特性”
3 人“从兽欲的解放”
4 思想、语言与人之所以为人
(五)神话与宗教中的神、人与兽问题
1 神话中的神与兽
2 宗教中的神、人与兽
(六)小结
1 存在的基础问题
(1)个人生存的基础问题
(2)一个社会存在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2 哲学的几个基础性问题
(1)肉体性
(2)感性与知性
(3)动物性
(4)人是兽,而且是困兽
后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