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学理性思考和回答——序《微博诉求表达与虚拟社会管理》
丁柏铨
我和毕宏音相识的时间不长。2013年6月底,我应邀参加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和天津社会科学杂志联合主办的“舆情研究学术论坛”。宏音系主办方成员。会上我们有了较多接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她增进了了解。再后来,她郑重其事地提出,希望我为她即将出版的专著《微博诉求表达与虚拟社会管理》作序。我曾推辞过,请她考虑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但在她的坚持之下,我就只能是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
最近若干几年来,微博作为一种与移动互联网密切相关的传播形态,成为自媒体的中坚力量。在当今时代,微博诉求表达业已成为社会普通成员进行意见和心声表达并使之广泛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显现出对于现实社会的极大影响力。人人手中都拥有可供自己方便使用的自媒体,使社会普通成员获得了更多发声的机会,获得了所发的声音被大范围传播和广为关注的可能性。此种情况可谓前所未有。
由此,社会成员拥有和支配话语权的状况已被改写甚至被颠覆。社会普通成员原本拥有的话语权相对较小,一般情况下所发的声音微不足道,即使所涉议题相当重要,也难以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这是因为:一则,手中不掌握公权,因而缺乏相应资源和话语支配权,“人微而言轻”;二则,手中无可供使用的、传播畅达的媒体,即使发声也行之不远。然而,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兴盛之后,上述状况就不能不有所改变。社会普通成员不仅可以借助于自媒体,特别是通过微博披露某些不可能通过大众传媒披露的信息,并据此发表意见或根据其他社会成员披露的信息发表意见,从而发起形成舆论或助推舆论。以往社会舆论中的“跟进者”,在今天每每成为舆论的“首发者”,成为舆论的源头和中心;而历来扮演议题、议程设置者角色的政府,有时则成为受到舆论倒逼的一方。也就是说,社会话语权的格局,因微博、因自媒体的兴盛而有了引人注目的改变。
在当今时代,社会成员的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相当一部分变化是由改革开放带来的,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有:(1)贫富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我国的基尼系数长年居高不下。(2)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存在着有违公平正义原则之处。某些社会成员(群体抑或个体)的利益或受损害,或被侵占。(3)社会成员利益分配的机制和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上问题,构成了社会舆情中长盛不衰的热点,也成为微博诉求表达的经常性的重点,成为微博诉求表达的重要源泉。
社会普通成员通过微博表达的诉求,不限于经济方面。除此而外,还有政治方面的诉求。微博为作为公民的社会普通成员提供了参加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路径和常用工具。网络问政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政治生态中的一种经常性的景观,成为公民在现实社会中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正是借助于网络特别是其中的微博,社会普通成员对手握公权者的监督日常化,官员受到了来自社会普通成员的严格约束,不敢肆意妄为,不敢稍有懈怠。以微博表达诉求,众声喧哗现象不可避免;但在涉及扩大人民民主、反腐败倡廉政、呼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话题时,社会普通成员中几乎是没有异议的。有道是:“众心成城,众口铄金。”而现在的情况是:众心所思和众口所言,通过微博表达,不仅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大,而且“成城”和“铄金”的程度更高。
在经济诉求和政治诉求之外,社会普通成员还会有这样那样、不尽一致的诉求。所有这一切,共同构成了社会普通成员微博诉求表达的极其丰富的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由于互联网的存在,虚拟社会得以与现实社会相对应而存在。现实社会在虚拟社会中得到了合乎逻辑的延伸;虚拟社会在相当程度上成为现实社会真实的折射。互联网,使虚拟社会得以形成,使虚拟社会管理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而移动互联网和微博诉求表达,则使虚拟社会更加难以管理。由此,虚拟社会管理遂成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
二
宏音的《微博诉求表达与虚拟社会管理》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同时也是天津社会科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2013年度资助项目。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这是各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共同特点。
处于社会转型期,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以后,我国的社会生活中涌现出了许多重大现实问题。这些重大现实问题,以往没有过;在过去的理论和实践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而这些问题又是亟待思考和回答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思考和回答这类问题,既是责任使然,也是价值所在。当然,这种思考和回答,是有充分根据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具有学术含量和体现学术品格的;而不是随意和轻率的,也不是简单和浅陋的。宏音所提交的最终研究成果,就是这样一部沉甸甸的学术著作。该著不是一般地罗列现象,而是在学理思考中体现出了新意和深度。
先说新意。
新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选题本身很有新意。
此选题旨在将微博诉求表达与虚拟社会管理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和研究。迄今为止,微博已成研究热点。至2013年7月14日,在中国知网的主题框中输入关键词“微博”,可得到标题中包含“微博”的研究论文15518篇,足见成果之密,数量之大。在此情势下,避免雷同、另辟蹊径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宏音不是就微博研究微博,而是从微博诉求表达与虚拟社会管理两者之间的联系中进行学理探究,这就找到了一个相当独特的视角,从而既可区别于一般地研究微博的著述,又能迥异于一般地研究社会管理的成果,新意由关系研究中来。可见所取新颖视角之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视角新颖,则新意有望生;视角老旧,则新意无法现。新颖的研究视角,不是唾手可得的,而须从对已有成果的仔细审视中方能获得,在凝神而思中才可觅到。我认为,在确定选题阶段,宏音的“功课”就是做得相当不错的。
其二,研究之中新意颇多。
宏音在著作中,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是新意的源头。独立思考并非天马行空、胡思乱想;而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既有所承继又有所推进,提出别的研究者尚未提出过的见解,或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
在我的印象中,就微博社会阶层分析进行专门研究,此前尚无这方面的著述问世。我通过中国知网和搜索引擎百度进行查询,均未检索到相应成果。此结果印证了我原先所作的判断。对当代中国的阶层进行分析,陆学艺等学者已经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提出了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观点;然而能将阶层分析运用到微博世界中,这仍体现出一种新意。更何况,宏音不是简单地套用陆氏理论,而是在运用中有所创新。她提出了微博社会阶层的三个分层标准即态度、信息占有和微博地位。她主张打破微博社会阶层分析中的两个悖论:“年轻化与成熟化”、“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应当说,她对“三个分层标准”和“两个悖论”所作的理论概括和分析论述,既有新意,也有深度。
著作中的其他一些观点,也颇具新意。如论析舆情视角下的微博诉求表达信息偏好时,将微博新诉求群体所关注的若干垂直社会关系概括为干群关系、阶层关系和贫富关系(“三大关系”论),与别的研究者所提出的“六大关系”论相异。经比较,我觉得宏音的“三大关系”论似乎更有说服力,也更合乎逻辑。再如,在论及与微博诉求表达相关的虚拟社会管理时,提出了“四体一面”管理模式,其中包含了许多独立思考的成分。
再说深度。
宏音对问题的研究,不是仅仅停留于对现象的罗列和描述,而是通过各种路径进行开掘、深化。其实我在前面谈到新意时,就已涉及研究深度。著作的深度还表现在其他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的框架体现了深度。
全书共八章。前四章围绕微博诉求表达进行研究,分别涉及微博诉求表达主体、信息偏好、传播机制和影响力;后四章紧扣虚拟社会管理展开论析,内容包括“四面一体”管理模式、该模式中的主导者(政务微博)、辅助者(媒体、运营商及普通博主)以及管理核心(走向整合);余论则进行发展趋势展望和研究延伸拓展。从大框架来看,著作体现出层层推演、逐章深入的特点。这在后四章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其中第五章为总拎,第六、七章为分论,第八章则为据此升华和直指核心。
二是书中的论述体现了深度。
以第一章为例。在对微博诉求表达主体进行研究时,先进行整体素描,给人以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微博社会阶层分析,较之前文有所深化;继而对微博新诉求群体展开论析,再次体现深化;最后是对“微博江湖”中的意见领袖的特质加以探析(而非一般地谈论意见领袖),从而将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三
我觉得,该著对于学术研究有三点启示——
启示之一:用探讨规律的强烈意识统领全书。
优秀的学术著作,应致力于就研究对象所体现或暗含的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如果对规律有深刻的认识、有正确的归纳、有透彻的揭示,那么,学术研究就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宏音在探讨规律方面,有着强烈的意识和理性的自觉。著作的引言部分在对研究方法进行说明时,论及了这样一层意思: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以便借此找到微博诉求表达与虚拟社会管理的种种规律”。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几乎是每一章,都涉及对相应规律进行探索的内容。如第一章第四节对意见领袖特质的研究,第二章第三节就突发事件对诉求表达的触发所作的探讨,第三章第三节关于心理、技术、网络、内容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的论述,第四章第一节对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微博诉求表达中的多重影响的分析,第五章对虚拟社会“四面一体”管理模式的归纳及论析等,都致力于对相应规律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当是该著显得沉甸甸的重要原因之一。
启示之二:用适宜合理的研究方法探究学理。
研究方法是主体在对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时所凭借的手段。在任何人做课题的过程中,研究方法都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性,因为它会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质量。对研究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必要的。
宏音的著作提醒我们,研究方法本身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另一个问题同样重要,即:应使用适宜和合理的研究方法。如果选择使用的研究方法不适宜或不合理,必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成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适宜和合理的研究方法,是指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相适切的、得当的研究方法。不是研究方法决定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而是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决定研究方法。进而言之,不应该为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为量化研究而量化研究。课题研究需要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使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经过优选,使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能使成果最优化,就考虑使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都是常用的研究方法。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规范的量化研究,往往具有毋庸置疑的说服力;但数据本身并不能说明其内含的深意,也不能揭示研究对象与社会相关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质化研究在深入探究“为什么”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在说明“是什么”方面有一定的不足。如果由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所决定,必须以使用量化研究为主的方法,那么不管会遇到多大困难,也应坚持使用这种方法。但是,如果经过权衡,使用以质性研究为主的方法更为适宜和合理,那也不必担心此种研究方法不先进,关键是研究和表述都要有学术深度。倘能将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当能弥补两种方法各自的不足而形成互补之势。
据宏音自述,她在研究方法的应用上,以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主线,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借鉴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同时结合量化研究方法,将微博热点事件作为分析个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和眼光,“生活”和“融入”事件,全面追踪、考察和研究事件当事人的谈话记录,并参考部分核心相关者(管理者、围观者、意见领袖)的微博记录和文献资料,力图将事件的全貌鲜活地、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以便找到微博诉求表达与虚拟社会管理的种种规律。二是通过将现象描述、数据分析、内容分析法相结合,充分了解微博诉求主体的分布特征、心理特点和传播行为,从而揭示微博社会空间崛起的内在逻辑。我认为,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能很好地服务于对研究对象的研究,能很好地帮助实现研究目标,因而是适宜和合理的。
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些研究成果中,有着大量的数据和图表,但是少有对此所作的分析、解读,或数据和图表根本说明不了研究者想要说明的问题,也很少联系研究对象所处的社会背景,从各种影响因素切入进行深入探析。如果把数据和图表抽掉,就显出了思想苍白的原形。这是不足取的。
启示之三:用相对浅近的学术语言表达思想。
思想有深度,学术上有自己的见解,能给人以启发,这是学人所追求的目标。用于表述自己学术见解的语言,应是明白晓畅的,而不是艰深难懂、佶屈聱牙的,这同样应是学人所追求的目标。宏音的著作所用的语言,与艰深晦涩无缘。由此我想到,学术研究的关键是:研究者对论题的思考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又能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而不是用让人读不懂的或许自己也不甚明白的语言去加以表述。学术成果通常会给人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有的是举重若轻,有的则是举轻若重。在两类成果中,我比较推崇前者。有的研究者能运用相对浅近的语言,把有深度的思想阐述得能让人明白;有的则把并不深奥的道理处理成了令人费解的模样。在两类研究者中,我比较敬佩前者。宏音的成果在举重若轻和明白表述方面都作出了切切实实的努力。这是值得称道的。
当然,宏音的大作并非尽善尽美。事实上,它还有着提升的空间。例如:引言部分对节和目的处理,可以也应该与本论部分的节和目相统一;可适当增加各相关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微博诉求表达的各别考察和综合考察;加强对微博诉求表达与虚拟社会管理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等等。
瑕不掩瑜。《微博诉求表达与虚拟社会管理》不失为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学理性思考和回答的一部力作。
是为序。
写毕于二○一三年七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