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二日)在天津创办,曾先后或同时在上海、长沙、重庆、桂林、香港、北京等地出版,至今仍在香港刊行,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营报纸之一,亦是中国唯一一份具有百年历史的中文报纸。在其存续及发展过程中,详细记录了近代中国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或众多有趣的历史现象,见证了百年中国所经历过的各种社会变化。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大公报》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产物,其存在本身,包括其与社会的互动,都显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大公报》作为报纸媒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出现和生生不息,这种历史现象本身,即蕴含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大公报》本身就是一个亟待深入开掘的‘宝藏’,吸引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侯杰:《〈大公报〉与近代中国社会》,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换言之,将《大公报》视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源并以之为一种基本的分析依据来考察近代中国社会是可取的,且为先前的许多研究所证明。报纸是中国近代才有的一种重要资源,亦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的一种独享的待遇。基于此,我早在南开大学求学之际就开始关注诸如《大公报》之类的舆论传媒并重视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后来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更极力动员那些感兴趣的学生紧紧围绕“媒体·社会与国家”这一主体思路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经过多年努力,现在终于有机会将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结集成书!本书是在“媒体·社会与国家”这一思想架构下,由我和山西大同大学段彪瑞副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张玮副教授以及我所指导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完成,而最后修改与定稿则由我和段彪瑞两人负责。同时,为彰显我和段彪瑞同志之外的其他研究者的个人贡献,兹将他们参与研究的具体内容录制如次:1902年天津霍乱防治及其社会影响(刘红彦)、20世纪30年代关于中国农村合作运动之讨论(许永峰)、1931年鄂豫皖三省大水(董媛)、阎锡山“土地村公有”理论及其实践办法(许永峰)、“客军入晋”与晋南社会(张玮和董媛)、20世纪30年代初期陕南“交农”现象——《大公报》记者“陕南视察记”之分析(张玮和董媛)、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之裁兵运动(王瑞霞)、和乎?战乎?守乎?——“九一八”事变后关于中国抗战问题之讨论(张玮和范瑞)、1937年上海“纱交风潮”(张玮和武婵)。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系以《大公报》报道、社评及其所刊文章为基本素材的一些专题性研究,且以20世纪30年代前后发生的某些重要历史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或范畴,而非20世纪初期《大公报》与中国社会的整体性研究。岳谦厚2007年8月于太原
全部显示∨
岳谦厚(1969—),山西偏关人,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兼任山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等职。著作有《顾维钧外交思想研究》、《顾维钧与抗日外交》、《民国外交官人事机制研究》、《黄土、革命与日本入侵: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农村社会》、《战时日军对山西社会生态破坏的调查研究》、《民国史纪事本末·抗日战争时期(上)》、《华北抗日战争史》等10部,以及译著《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之演变:国家与河南地方精英(1900~1937)》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有多项成果获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
全部显示∨
前言
1902年天津霍乱防治及其社会影响
20世纪30年代关于中国农村合作运动之讨论
1931年鄂豫皖三省大水
阎锡山“土地村公有”理论及其实践办法
“客军入晋”与晋南社会
20世纪30年代初期陕南“交农”现象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之裁兵运动
和乎?战乎?守乎?
1937年上海“纱交风潮”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