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生态资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本形态,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本。然而,人类对生态资本的需求已经超出了地球生态系统承载力的50%。要确保地球能可持续发展,支撑2050年全球人口突破90亿的预期需求,必须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增加对生态资本保护的投入。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生态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实现生态资本的良性运营,维持区域生态资本存量的非减性。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区域协调型社会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由于各位学者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各异,对如何加强区域生态资本运营及其管理,提高区域生态资本运营质量,保持区域生态资本存量的非减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鲜见。中国要完全实现向“C模式”转型,既面临区域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又面临经济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如何选择一条协调区域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可持续道路,不断增加国家的绿色财富,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与社会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等多种方法,以生态资本理论、资本运营理论、产权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熵”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为基础,以生态资本运营的国内外实践为前提,分析探讨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问题。在深入分析影响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构建的障碍因素与成因,以及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基础上,构建“市场—政府—社会”三种力量相互制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框架体系,并以典型区域为例,对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构建进行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在绪论部分,交代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考察国内外与本选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述评;陈述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中采用的基本方法;介绍本书框架和可能的创新点,指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本章对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等核心概念加以界定,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区域外部性与生态资本运营的关系。第二章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的分析框架。本章指明了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对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构建的障碍因素及其成因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的框架体系,具体包括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积累机制、转换机制、补偿机制与激励机制。第三章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积累机制。本章从生态学基本原理出发,阐明了要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增加生态系统中生态资本的存量,不断积累生态资本,尤其是要保护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资本存量,完善相应机制与政策,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保持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本存量的非减性和增值性,并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省域生态资本积累机制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第四章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转换机制。本章分析了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顺利转换的一般原理和过程,指出了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价值取向,重点对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换的产权和价格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生态资本价值评估方法和定价模型,以湖北省水资源资本化运营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第五章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补偿机制。本章从外部性和区域生态利益“外溢”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协调区域间生态建设者与受益者的现实矛盾,平衡生态建设者的投入和收益,充分调动生态建设者的积极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区域生态资本运营补偿机制的运行过程和原理,构建了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体系,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重点领域、核心问题与平台建设进行了探讨。第六章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激励机制。本章以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从政府态度、企业认知与公众意识三个角度分析了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激励机制的作用原理,从委托—代理的视角对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激励机制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激励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对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激励机制构建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阐述基于前面的综合研究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即稀缺模式的转变要求进行生态资本运营,“区域协调、生态和谐”的目标要求推进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生态资本运营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种力量的制衡,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的健全需要建立完整的框架体系;对生态资本运营绩效管理、生态资本运营风险防范与管理、生态资本运营组织体系及相关实证研究是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本研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生态资本运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可能的创新点,包括:一是将生态资本运营及其机制构建问题,放在区域层面进行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从相关研究的广度上看,企业层面的生态资本运营研究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进行途径和措施总结;产业层面的生态资本运营研究开始探索模式构建与制度设计问题;而区域层面的生态资本运营研究更多地还停留在理念宣导和机理初探层次。概括起来,生态资本运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趋势是结合特定区域和具体产业探索总结各自领域中关键生态资本运营的制度设计。因此,本研究将区域定位在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并以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为指导来进行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性。二是从“市场失灵”“政府失效”“社会失调”多角度分析了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构建的障碍因素与成因,构建了市场、政府与社会力量三者制衡并协调发展的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框架体系。具体包括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积累机制、转换机制、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其中,“积累机制”和“转换机制”是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内部机制,“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外部机制。三是在区域生态资本运营转换机制分析中,提出了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一般原理和步骤。生态资本运营的第一步是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这一步是由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与稀缺性决定的;生态资本运营的第二步是生态资产作为生产要素投入而形成生态资本,是在生态投资与产权界定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生态资本运营的第三步是通过生态资本形态的转变生产出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生态技术在这一过程起着决定作用;生态资本运营的第四步是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通过生态市场的生态消费与交易实现其交换价值,这是生态资本运营的最终结果,即实现生态资本价值的货币化。在此基础上,将所获得的生态收益中的一部分以实物、技术、资金和劳动力等形式再投入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不断增加区域生态资本存量,从而实现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良性循环。虽然本研究有所创新,但还存在某些局限性,尚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是本研究选取“区域”视角对生态资本运营及其机制构建问题进行研究,虽有一定创新性,但角度较为单一。在生态资本运营的理论研究方面,较浅程度的研究侧重于分析生态资本运营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经济增长的关系;较深程度的研究侧重于探讨生态资本运营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关系;更深层次的研究则倾向于探讨生态资本运营对生态伦理价值体系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后续理论研究中,应根据研究需要和实际情况,从多角度、多层次探讨区域生态资本运营及其相关问题。二是本研究比较侧重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略显不足。在后续研究中,应加强对生态资本及其运营的定量分析,如对区域生态资本的“外溢”效应分析、区域生态资本的存量与增量剖析、区域生态资本运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生态资本的价值计量和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等问题,都需要运用定量的方法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以得出更可靠的结论。三是本研究基本上是从中观层面探讨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问题,而生态资本运营研究也需要从宏观层面对生态资本运营的管理模式与政策取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要加强生态资本运营的风险管理研究,判定和识别生态资本运营的潜在风险,测度生态资本运营风险的损益程度,尝试确定生态资本运营的最低安全标准,实证分析区域生态资本运营风险管理成效,进而提出生态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工作思路与方略。这也是完善生态资本运营理论的迫切需要和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区域 生态资本 运营机制
全部显示∨
绪 论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三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一 国外研究动态
二 国内研究动态
三 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一 研究前提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可能的创新点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 可能的创新点
三 有待进一 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一 区域
二 生态资本运营
三 生态资本运营机制
第二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研究的相关理论一 生态资本理论
二 资本运营与产权理论
三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理论
四 “熵”理论
五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六 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节 区域外部性与生态资本运营一 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化特点
二 区域外部作用与区域外部性
三 生态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
四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两期模型
第二章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的分析框架第一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一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二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构建的可能性
第二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构建的障碍因素分析一 障碍因素
二 成因剖析
第三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的框架体系一 积累机制
二 转换机制
三 补偿机制
四 激励机制
第三章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积累机制第一节 区域生态资本积累的生态学原理一 区域生态资本积累的含义
二 区域生态资本积累的意义
三 区域生态资本积累的生态学原理
第二节 区域生态资本积累机制与模式选择一 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资本形成
二 区域生态资本的积累机制
三 区域生态资本积累过程中的投资模式选择
第三节 区域生态资本积累机制实现的路径和措施一 区域生态资本积累的生态化途径
二 区域生态资本积累的经济化路径
三 区域生态资本积累的政策性措施
第四节 省域生态资本积累机制实践分析:以浙江省为例一 浙江省概况
二 生态资本积累的推进阶段与主要措施
三 生态资本积累取得的成效
四 生态资本积累的实践经验
第四章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转换机制第一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转换原理分析一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价值取向
二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效率标准
三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转换条件
四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转换要素
五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转换过程
第二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转换的产权与价格分析一 科斯定理与外部性
二 生态资本转换的产权分析
三 生态资本转换的交易模式
四 生态资本转换的价格形成过程分析
第三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转换的价值评估方法与定价模型一 生态资本价值构成
二 生态资本价值的评估方法
三 生态资本定价模型
第四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转换机制构建的制度安排一 生态资本产权制度
二 资源产品价格制度
三 绿色GDP制度
第五节 省域水资源资本化运营的转换机制分析:以湖北省为例一 湖北省水资源概况:基于主成分方法的分析
二 湖北省水资源资本化运营转换机制的要素
三 湖北省水资源资本化运营转换机制的实现
四 湖北省水资源资本化运营转换机制的保障措施
第五章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补偿机制第一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补偿机制概述一 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偿机制
二 区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及特征
三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四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补偿的框架体系与机制构建一 区域生态补偿的框架体系
二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三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要素
四 区域生态补偿的机制创新
第三节 完善区域生态资本运营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一 区域生态补偿的财税政策
二 区域生态补偿的合作政策
三 区域生态补偿的差异化发展政策
四 区域生态补偿的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政策
第四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补偿机制探索: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一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概况
二 生态补偿的开发理念
三 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与优先领域
四 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核心问题
五 生态补偿机制的平台建设
第六章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激励机制第一节 激励机制的信息识别:政府态度、企业认知与公众意识一 数据来源与属性统计
二 调查结果分析
三 激励机制作用原理分析
第二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激励机制设计:委托—代理视角一 单目标委托—代理机制设计
二 多目标委托—代理机制设计
第三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的激励政策与制度安排一 动力来源
二 激励政策
三 制度安排
第四节 区域生态资本运营激励机制构建:以武陵山区恩施州为例一 激励机制构建的现实基础
二 激励机制构建的总体思路
三 激励机制构建的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