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处于明代社会转捩期的徐渭,在中国艺术史上既具承前启后的地位,又因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备受关注。本书试图在精神分析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人格精神和艺术创作进行解读,以期还原一个真实的徐渭。本书以“道在戏谑”作为切入点,探讨徐渭艺术精神的特质。全书第一部分正、嘉、隆、万四朝社会嬗变。通过社会政治变迁,商业的发展与社会风尚的嬗变,科举制度与士人心态的转变几方面,对明朝中期的社会样态、世俗心理进行了勾画,从而使读者对徐渭艺术观念的产生背景有更清晰的认知。第二部分“道在戏谑”之精神建构。通过不同视角下对徐渭人格精神和艺术作品的认知,分析其人格心理形成的外因及内因,探究其“道在戏谑”艺术特质建构的人格和心理基础。本书认为徐渭的人格精神是在他人的评论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反映出不同视角下理解的片面性。徐渭的人格建构与其精神矛盾分不开,自尊与自卑的性格矛盾、生存与理想的冲突、艺术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反差等是形成徐渭人格的“畸”与创作的“奇”的根本动因,也是他选择以戏谑的方式来消解自身痛苦,体现自我主体精神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具体分析徐渭艺术精神特质的内涵及其在绘画、戏剧、诗文思想方面的体现。徐渭“道在戏谑”思想的产生与阳明心学和佛教禅宗有直接关系,其内涵包含游戏精神、喜剧精神和戏谑求真的观念,在绘画上具体体现为“墨戏”,即不求形似求生韵、舍形而悦影、酣畅淋漓的笔墨之韵。在戏剧上具体体现为“本色”的观念,即语言的本色和内容的通俗浅易。在创作主体上表现为“真我”观,注重真情,表现真我,建构自我主体形象,这也正是徐渭艺术精神特质的本体和归结点。第四部分回归文本,从诗文、戏剧和绘画创作中考察其艺术精神特质的呈现方式。徐渭的诗文追求“辣”的艺术境界,运用寓庄于谐的表现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倾向。他的戏剧具有讽世精神,注重主体情感的宣泄。他大写意的绘画,通过以画为戏和以画为寄的表达方式,建构了自我主体精神。总之,他的艺术创作在体现游戏精神、娱乐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同时,也确立了自我抒情主体的地位。本书论述的逻辑关系是从人本到文本,选取徐渭生命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借助于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等多种手段,分析其人格心理的矛盾和整体焦虑,在此基础上阐释其艺术精神特质和具体表现。 关键词:道在戏谑;徐渭;艺术精神特质;真我;墨戏;本色
全部显示∨
马宝民,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研究方向艺术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教师, 长期致力于明代文学、艺术学研究。
绪 论一 徐渭在明代艺术史上的地位
二 徐渭的“奇”与“畸”
三 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四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五 研究途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正、嘉、隆、万四朝社会嬗变第一节 政治统治的变迁一 专制集权统治的松动
二 宦官专权与政治腐败
三 武备废弛下的对外战争
第二节 商业的发展与社会风尚的嬗变一 商业的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二 社会风尚的嬗变
第三节 科举制度与士人心态的转变一 科举制度与士风
二 回归自我的自适心态
三 追求适意的俗世心理
四 任情任性的颠狂心态
第二章 “道在戏谑”之精神建构第一节 作为“他者”:徐渭之精神镜像一 明清以至近代评论话语中的徐渭
二 民间视角下的徐渭
第二节 我思故我在:徐渭之自我建构
第三节 精神的孤独者:游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一 热衷于自尊的儒者
二 放逸与坚守的山人
三 超脱与自适的畸人
第三章 “道在戏谑”之艺术精神第一节 “道在戏谑”:徐渭艺术精神的特质一 “道在戏谑”的艺术之根
二 “道在戏谑”的精神特质
第二节 墨戏:徐渭绘画艺术本体观一 “墨戏”与“游戏”
二 “墨戏”之艺术观
第三节 本色:面向众生的戏剧理想一 “本色”论的提出
二 “本色”论的内涵
三 “本色”论的影响
第四节 真我:己之所自得的主体观一 “真我”观之内涵
二 “真我”观之表现
第四章 “道在戏谑”之艺术呈现第一节 幽默与讽刺:徐渭诗文的戏谑风格一 徐渭戏谑诗文的内容
二 徐渭诗文戏谑风格之表现
第二节 反讽与宣泄:《四声猿》主体精神的建构一 反讽:《四声猿》的讽世精神
二 宣泄:《四声猿》主体精神的建构
第三节 以画为戏与以画为寄:徐渭绘画的艺术风格一 以画为戏
二 以画为寄
余 论 历史语境下徐渭的喜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