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从参与到协商:我国地方治理转型的经验与路径研究

纸书售价: 54.4 纸书定价:¥68.0 电子书售价: 27.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的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一)我国地方治理及其现代转型的研究
(二)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与协商民主研究
(三)有关温岭民主恳谈实践模式的研究综述
(四)对现有研究文献的简评
三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社会秩序变迁中的地方治理及其有效性问题
一 社会转型、利益分化与秩序变迁
二 地方治理及其有效性:何以须为
三 利益分化背景下我国地方治理有效性难题
第三章 参与式治理:我国地方治理的实践进路
一 公民参与与地方治理:一个理论史的考察
(一)民主理论变革中的公民参与
(二)行政民主:现代治理中主体维度的转向
(三)为何参与: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勃兴
二 参与式治理与我国地方治理转型
(一)参与式治理: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
(二)我国地方治理中的参与式治理实践
三 “参与—控制”下的主体博弈与实践难题
(一)政府与社会二元对立视角下的参与式民主
(二)如何参与:参与式治理的实践挑战
第四章 从主体到过程:地方治理创新的温岭实践
一 乡村公共秩序变迁与治理转型
二 温岭民主恳谈:一个草根性的地方治理创新模式
(一)温岭概况
(二)民主恳谈的演变过程及其主要形式
(三)民主恳谈的生发机制与民主意涵
三 “政府—公民”互动过程中的民主恳谈特征
第五章 让民主运转起来:民主恳谈中的“协商”与“治理”
一 民主恳谈中公民参与形式与原动力
(一)作为合法性重要来源的公民参与
(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参与需求
(三)公民参与意识的觉醒
二 意义构建:协商治理与地方公共政策制定
(一)公共协商的技术性要件
(二)公共协商如何影响乡村公共政策的制定
三 协商治理中的公民参与质量
(一)温岭协商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广度问题
(二)民意表达与聚合如何在公民参与中成为可能
(三)温岭民主恳谈中公民参与的议题设定
第六章 协商的制度性成长:民主恳谈与地方治理结构变迁
一 乡村公共权力运行结构体系
(一)乡村公共权力的运行机制
(二)县乡权力关系结构
二 地方治理的持续有效性:各行为主体间的博弈
(一)相关行动者如何在地方治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制度外的变迁与制度化的演进
三 民主恳谈与乡村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的变迁
(一)权力间关系结构的调整
(二)公共权力作用方式的变革
第七章 寻求更有效的治理:温岭实践经验与价值
一 温岭地方协商治理的实践价值
(一)地方治理中村民作用的凸显
(二)政府角色及功能的转型
(三)缓解地方治理中的矛盾与冲突
二 地方协商治理过程中的秩序重构
(一)行为主体:公民文化的发展
(二)公共空间的拓展:平等的政治影响力
(三)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非均衡中的博弈
三 地方协商治理模式的发展困境
(一)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对民主恳谈的影响
(二)协商治理的制度困境
(三)协商主体自身因素的制约
四 强化地方协商治理有效性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民主知识启蒙与技术训练
(二)推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良性互动
(三)发挥社会力量促进民意整合式表达
(四)强化民主协商的现实矛盾化解功能
第八章 走向协商治理:地方治理转型的路径探讨
一 协商治理:协商民主的一个有效实践模式
(一)协商民主中的协商与民主意涵
(二)社会转型、利益分化与协商民主
(三)我国地方治理变迁中的协商民主实践
二 政府责任与公民权益实现:协商治理何以有效
(一)协商民主促进政府责任实现的三个维度
(二)三维度间的有机协调:协商治理的有效性前提
(三)制度化与开放性:协商治理的实践要求
三 理性与权威的平衡:协商治理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公共理性的协商政治价值
(二)协商互动中的理性困局及其治理调适
(三)民主的权威:协商治理的外在发展逻辑
四 走向协商治理的制度变迁何以可能
(一)组织化治理:寻求理性与权威的平衡
(二)“吸纳—整合—重构”:协商治理发展的实践进路
第九章 总结与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共温岭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民主恳谈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
附录2 中共温岭市委关于“民主恳谈”的若干规定(试行)
附录3 新河镇预算民主恳谈实施办法(试行)
附录4 关于城南镇民主恳谈的若干规定
附录5 温峤镇村情民意恳谈会规则
附录6 关于松门镇民主恳谈的若干规定
附录7 关于开展预算初审民主恳谈,加强镇级预算审查监督的指导意见
附录8 新河镇2014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民主恳谈会暨人大财政预算审议记录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