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制度精神初探:中国政治制度的视角

纸书售价: 39.2 纸书定价:¥49.0 电子书售价: 19.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域及其意义
一 理论层面的意义
二 实践层面的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与分析
一 相关文献回顾
(一)国内的文献资料
(二)国外的文献资料
二 文献分析
第三节 主要概念的厘定
一 制度精神的概念解析
(一)制度
(二)精神
(三)制度精神
二 制度精神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一)制度精神与制度文明
(二)制度精神与制度文化
(三)制度精神与制度正义
(四)制度精神与制度伦理
(五)制度精神与制度观念
第四节 理论创新、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一 理论创新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构安排
第二章 制度精神的理论探源
第一节 我国社会的源流
一 “仁义道德”与“尊尊亲亲”
(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君民和谐
(二)“仁者爱人”与“义之与比”——民德归厚
(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①——维护帝制的稳定
二 “体用之别”:从“礼之用”到“礼之体”
(一)不能因“形”害“意”
(二)不能得“意”忘“形”
三 “礼治”到“人治”的转换
(一)贤人政治的理论诉求
(二)等级森严的礼制建构
(三)以“礼”为首的政治准则
第二节 西方社会的源流
一 自然法
(一)自然法与理性
(二)理性与法律
二 多元权力
(一)权力均势与制衡
(二)市民社会
小结
第三章 制度精神的特点与功能
第一节 制度精神的特点
一 制度精神的内在稳定性
(一)稳定性的两个方面
(二)可变性的双重取向
二 制度精神的持续自觉性
(一)思想上的自觉
(二)行为上的顺从
三 制度精神的相对独立性
(一)积极方面
(二)消极方面
第二节 制度精神的功能
一 行为上的引导与限制
(一)引导行为
(二)限制行为
二 心理暗示与观念支撑
(一)惯性思维的养成
(二)“心理自觉”的生成与巩固
三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二元互动
(一)对社会秩序的调整与规约
(二)对国家治理方式的影响与渗透
四 制度精神的消极功能
小结
第四章 制度精神的选择与生成
第一节 正式制度精神:我国当下的必然选择
一 民主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法理政治的迫切要求
三 制度体系构建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制度精神的生成模式
一 制度精神的本土生成
(一)天然的自适性
(二)超强的稳定性
(三)地缘政治的不可复制
二 制度精神的外来移植
(一)“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
(二)嵌入与磨合
小结
第五章 制度精神的践行
第一节 制度精神的伴生
一 诉求——制度精神的思想基础
二 官方认可——制度精神的政治基础
(一)官方回应——制度设计纳入官方视野
(二)制度设计者的推动——制度设计的文本基础
(三)正式实施——制度精神正式生成
第二节 制度精神的具体运行
一 制度精神与制度文本之间的表现样态
二 制度精神运行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制度精神的双因素——制度立意与制度敬畏
一 制度敬畏的构成要素
二 制度敬畏的影响要素
三 制度敬畏与制度立意的关系
小结
第六章 制度精神的培育
第一节 人——制度精神的主体
一 领袖主导模式
(一)个人的超凡魅力
(二)对时势的顺应
二 民众主导模式
(一)重要性分析
(二)具体作用路径
三 知识精英主导模式
第二节 制度——制度精神的依托载体
一 制度的明确性
(一)“明确性”不等同于全面性,但要做到内容上的完整性
(二)“明确性”要注意“边界意识”
(三)“明确性”要使法律成为法律
(四)“明确性”要将利益渗透其中
二 制度的“标杆效应”
(一)制度的“传染性”
(二)以“传染之道”还治“传染之身”
第三节 时间——制度精神的物理要素
一 制度精神的形塑
(一)不稳定性
(二)弱小性
(三)冲突性
二 制度精神的巩固
(一)态度上
(二)行为上
(三)宪法上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