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伦理学史

纸书售价: 38.0 纸书定价:¥3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甲辑 中国伦理学史
序例
绪论
第一期 先秦创始时代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
第三章 孔子
(一)儒家
第四章 子思
第五章 孟子
第六章 荀子
第七章 老子
(二)道家
第八章 庄子
第九章 许行
(三)农家
第十章 墨子
(四)墨家
第十一章 管子
(五)法家
第十二章 商君
第十三章 韩非子
第一期结论
第二期 汉唐继承时代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淮南子
第三章 董仲舒
第四章 扬雄
第五章 王充
第六章 清谈家之人生观
第七章 韩愈
第八章 李翱
第二期结论
第三期 宋明理学时代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王荆公
第三章 邵康节
第四章 周濂溪
第五章 张横渠
第六章 程明道
第七章 程伊川
第八章 程门大弟子
第九章 朱晦庵
第十章 陆象山
第十一章 杨慈湖
第十二章 王阳明
第三期结论
附录
戴东原学说
黄梨洲学说
俞理初学说
乙辑 中学修身教科书
例言
上篇
第一章 修己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体育
第三节 习惯
第四节 勤勉
第五节 自制
第六节 勇敢
第七节 修学
第八节 修德
第九节 交友
第十节 从师
第二章 家族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子女
第三节 父母
第四节 夫妇
第五节 兄弟姊妹
第六节 族戚及主仆
第三章 社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生命
第三节 财产
第四节 名誉
第五节 博爱及公益
第六节 礼让及威仪
第四章 国家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法律
第三节 租税
第四节 兵役
第五节 教育
第六节 爱国
第七节 国际及人类
第五章 职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佣者及被佣者
第三节 官吏
第四节 医生
第五节 教员
第六节 商贾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良心论
第一节 行为
第二节 动机
第三节 良心之体用
第四节 良心之起源
第三章 理想论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快乐说
第三节 克己说
第四节 实现说
第四章 本务论
第一节 本务之性质及缘起
第二节 本务之区别
第三节 本务之责任
第五章 德论
第一节 德之本质
第二节 德之种类
第三节 修德
第六章 结论
丙辑 伦理学原理
伦理学原理序
序论
一 伦理学之概念
二 科学统系中伦理学之位置
三 伦理学之职分
四 伦理学之研究法
五 道德律与自然律之比较
六 具足之概念
七 伦理学之普通形式
八 伦理学之所以为实践科学
本论
导言关乎纯理学及心理学者
第一章 善恶正鹄论与形式论之见解
一 善恶之见解之别
二 正鹄论见解之意义及权利
三 主观形式之判断与客观质料之判断
四 正鹄与作用之关系
五 论各种行为之重要
六 略论利己主义
七 结论
第二章 至善快乐论与势力论之见解
一 评功利主义快乐非行为之鹄
二 论人之冲动有以苦痛之动作为鹄者
三 以生物学之公例正快乐论之见解
四 论快乐不足以定行为之价值
五 至善之积极义
六 历史之论据
七 详论至善之积极义
第三章 厌世主义
一 厌世主义之理论
二 感觉界厌世观之证明
三 道德界厌世观之证明
四 历史哲学界厌世观之证明
五 道德界历史之厌世观
第四章 害及恶
一 物理界之害
二 道德界之害
三 余之见解非寂静主义
四 论生死
第五章 义务及良心
一 义务感情之起源
二 义务与性癖之关系
三 评康德之见解
四 论先天直觉论道德哲学之谬误
五 良心
六 良心之分化
七 道德界之虚无论
八 义务语意之范围
第六章 利己主义及利他主义
一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非截然相冲突者
二 以行为之效果核之
三 以行为之动机核之
四 道德之判断
五 进化论伦理学说与利己利他两主义之关系
第七章 道德及幸福
一 论道德之影响于幸福者
二 论幸福之影响于性格者
第八章 道德与宗教之关系
一 道德宗教历史之关系及其因果
二 论其内界必然之关系
三 论宗教与科学之关系
四 不信仰之原因
五 灵魂不灭之信仰与道德之关系
第九章 意志之自由
一 意志自由问题之历史
二 以事实评意志自由问题
三 论对于行为之责任
四 人类自由之定义
西洋伦理学家小传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