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道教史(上卷)
纸书售价: ¥75.2 纸书定价:¥94.0 电子书售价: ¥37.6
-
作者: 赵芃责任编辑: 王琪出版时间: 2015-12-01ISBN: 978-7-5161-7056-4字数: 880千字浏览人数: 355次所属分类: 哲学、宗教 > 宗教 > 道教 > 道教史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山东道教史
总序
序
绪论
第一章 山东道教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山东地域的自然崇拜
一 太阳崇拜
二 泰山崇拜
三 海河崇拜
第二节 山东地域的图腾崇拜
一 凤鸟图腾
二 龙牛图腾
三 虎羊崇拜
第三节 山东地域的神灵崇拜
一 灵魂崇拜
二 西王母、东王公崇拜
三 八神崇拜
第四节 山东地域的巫文化与巫术
一 考古发现的山东巫文化
二 两周时期的山东巫文化
第五节 山东地域的阴阳五行与邹衍学说
一 阴阳五行思想的提出
二 邹衍及其思想学说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一节 神仙思想
一 神仙思想的提出
二 山东滨海神仙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山东地域的方仙道
一 方仙道形成的条件
二 方仙道的演变及其发展阶段
三 方仙道的方士和派系
四 方仙道的神仙方术
第三节 秦汉时期山东的神仙方士
一 秦始皇东巡海上求仙
二 秦朝齐地方士徐巿
三 西汉时期的山东方士
四 东汉时期的山东方士
第四节 山东地域的黄老道
一 黄老道学概说
二 山东黄老学培植于齐国
三 汉初黄老学兴起于齐国
四 从西汉初黄老学到黄老道
第五节 谶纬神学与山东道教
一 谶纬神学
二 谶纬与齐鲁文化
三 《太平经》与谶纬神学
第六节 《太平经》与山东道教
一 《太平经》与山东地域
二 《太平经》与山东方士
三 《太平经》与齐鲁文化
第七节 山东道教与《周易参同契》
一 《周易参同契》与黄老道
二 《周易参同契》与青州徐从事
三 《周易参同契》与齐鲁文化
第八节 太平道、黄巾起义与山东道教
一 太平道与山东地域
二 黄巾起义与山东地域
三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的异同比较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道教的演化概况
一 太平道与曹操
二 山东地域道教与五斗米道的关系
三 山东的天师道世家及其南迁以后的道教活动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道教及其与佛、儒、玄的互动关系
一 山东道教与魏晋玄学
二 道教与佛教、儒教在全国范围内的互动
三 儒、道、释三教在山东的发展情况和相互影响
第三节 山东道教影响下的贵族动乱与群众起义
一 山东道教影响下的贵族动乱
二 山东道教影响下的群众起义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籍高道名人
一 任城籍女冠魏华存
二 葛氏道传承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与山东文化的渊源
三 山东境内道士与名士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道教名山
一 泰山
二 大基山
三 峄山
四 崂山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道教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道教政策
一 隋文帝、炀帝信奉道教,重用道士
二 唐高祖、太宗推崇道教,抑制佛教
三 唐睿宗至哀帝大兴道教、斋醮祈禳
第二节 隋唐时期道教政策对山东道教的影响
一 斋醮祭祀及宫观建设
二 道士修炼与道教典籍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山东道教同儒、释的冲突与融合
一 隋唐五代时期山东儒、道、释之争
二 隋唐五代时期山东儒、道、释三教的融合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道教名山
一 泰山
二 崂山
三 沂山
四 蒙山
五 其他道教名山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道教名流
一 王远知等名道的道教活动、思想与影响
二 李白等的道教情缘及在山东的寻道活动
三 吕洞宾及其性命双修思想
第六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道教庙宇、碑刻、造像
一 宫观庙宇
二 摩崖石刻、碑刻及石窟造像
第七节 隋唐五代时期山东道教的斋醮与道术
一 山东道教的斋醮仪式
二 山东道教的道术
第八节 山东道教对民间信仰和文学艺术等的影响
一 道教与山东民间信仰
二 道教与山东诗文
三 道教与山东传统节日
山东道教大事记(上)
山东道教人物表(上)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