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客家研究的新领域作为一个生活在南昌的赣南人,这么多年,一直有个感觉,赣南客家传统社会似乎保留着更多的“传统”因素。例如,每年的清明节,老家的宾馆总是人满为患,盖因外地工作的人们都遵循着古老的传统,必须回家扫墓。例如,赣南人对生儿子传宗接代的愿望也似乎比江西其他地区的人更强烈,几乎每次回老家都可听到一些人为了生儿子或辞掉工作或远走他乡的故事。当时只是觉得是赣南的客家人深厚传统使然,并没有想过其中是否有更深刻的原因。直到拿到天鹏的博士论文《孝道之网——客家孝道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才发现,根植在赣南深厚的客家文化传统的“孝”道原来是我们自己编织的“网”,网中有无数个节点,个体位置就像每个人在孝道之网中节点的位置,每个织网的人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编织这张网。老实说,拿到天鹏的博士论文,我看标题吓了一跳,因为我没想到客家的“孝道”居然也可作一篇博士论文。静心翻阅天鹏大作,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我认为这本书可能是有史以来把中国人“孝道”阐述得最深刻和全面的著作。天鹏很巧妙地把“孝道”放在历史实践的脉络中,从生育观念、养老实践、丧葬祭祀、神明崇拜、基层治理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又有赣县白鹭村的田野调查作为支撑,从而把一个在我这个历史学者看来很难展开的题目得以层层展开论述。对于天鹏文章的结论,我也觉得特别受用。正如前面所言,把“孝道”看成一个历史文化决定的“网”,所有的人是“网”的节点,而自己又正在编织网,非常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赣南目前的“孝”道实践背后的运行原理。本人不是人类学家,实在没有能力对一篇人类学博士论文过多评论。近期由于种种原因,花了比较多时间去总结和思考客家研究,因此,我想在此结合天鹏的博士论文谈谈我对大陆客家研究的一些看法。20世纪90年以来,虽然大陆客家学界纷纷对罗香林确立的研究范式进行批评和反思,但真正摆脱罗香林范式研究还有赖于族群理论的引入,对此笔者已有专门探讨,此不赘言。进入21世纪,在海外人类学家的影响下,大陆客家研究者研究的问题意识开始摆脱单纯的探讨客家源流问题,研究领域也由族源、民俗拓展至宗族、民间信仰、庙会与墟市经济等,研究概念也开始频繁使用“族群”、“社区”等社会人类学概念,而“民系”的使用越来越少。比较令人遗憾的是,在大陆,运用人类学理论研究客家的有深度的作品还比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大陆客家研究者大多是历史学和民俗学出身的缘故,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人类学者没有在客家学界找到真正的学术兴奋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陆学术界对客家源流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因此形成了学术热点,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但目前大陆客家学界似乎缺少新的学术兴奋点来集聚学者,形成讨论,推高学术水准。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客家学术界已经变成一个由地方院校、地方文史工作者和地方政府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应景式地开展很多裹挟着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学术活动,而相应地缺少主流学术界的关注,这显然不利于客家学研究的推进。我不敢说天鹏的著作已经形成学术兴奋点,足以引起学术界的争讼和讨论。但是,他对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孝”的问题展开人类学分析,却有一定的开创之功。“孝”的问题应该是整个中国社会的问题,在客家地区展开“孝”道的研究,既能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深刻的理解,又可有益于客家学的研究。我个人以为,要摆脱客家学目前越来越局限于地方,缺乏主流学术界关注的局面,必须将“客家研究”或者说“客家地区的研究”作为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验场,回答主流学术界的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天鹏的研究有一定的示范和开创意义。沿着这个思路,至少可以有效地拓展客家学研究的空间,例如客家的生育观念、礼仪、亲属制度、风水观念等,都可展开研究。同时,客家地区也可尝试着以其独特的经验和事实来反思关于中国社会研究的理论,并形成与已有理论的有效对话,促使更多的人类学者、社会学者关注客家研究,进入客家研究。惟其如此,客家研究才大有希望。当然,在拜读天鹏著作过程中,我也有颇多意犹未尽之感。例如,客家的孝道与其他地方的孝道有什么不同,难道仅仅是祖先崇拜的不一样吗?生育观念、继嗣制度与其他地区有什么差别?客家孝道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历程是什么?在国家的生育政策影响下,当代社会的孝道呈现哪些特点?等等。最大的不满足还是在于天鹏的著作没有通过客家孝道的研究来更加深刻地揭示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质。通读全书,尽管作者花了很多时间进行田野调查,也收集了许多接地气的材料,但是,全书并没有能够提供一个关于孝道的解释性框架,也没有与当前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形成有力的反思和批评,所阐述的“孝道之网”更多的还是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中演变而来。不过,对于一本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的专著来说,奢谈太多理论上的“发明”和贡献,与其说是要求,不如说是对其未来研究的期望。无论从所从事的学术领域,还是从学术水准而言,我都没有资格为一本人类学的专著撰写,但天鹏的导师张佩国教授是我好友,而天鹏又以师侄身份要求几次,只好将其当作一个学习机会,硬着头皮写了这么多话,权当外行之人的废话吧。黄志繁2014年9月12日于南昌青山湖畔
全部显示∨
王天鹏,男,江苏沛县人,201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人类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社会学高水平学科研究人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客家族群与文化、历史人类学等。主持省级以上课题5项,曾在《青海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问题意识与文献综述一 问题意识
二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策略
第二章 走进田野第一节 赣南客家区域文化
第二节 白鹭古村:一个客家村庄一 白鹭古村的来历
二 白鹭古村的风水与民居
三 白鹭古村的伦理观念
四 白鹭钟氏的家族历史
第三章 生育观念第一节 客家人的传统生育观一 不孝有三,冇后为大
二 壁上打钉挂油箩,年年爬起两公婆
三 养女靠土墙,养子靠禾仓
四 泥蛇一箩没用,青竹蛇一条足够
第二节 传统客家人的求子实践一 迎彩灯和抢打轿
二 向神求子
三 风水求子
四 婚俗中的求子习俗
五 其他求子措施
第四节 客家生育观念中的孝道观一 生育观念的区域比较
二 孝道:客家生育观念中男性偏好的深层解读
第四章 养老实践第一节 白鹭古村的养老实践一 白鹭古村的传统养老方式
二 白鹭古村老人的养老特点
第二节 客家养老实践中的孝道观一 白鹭古村不孝情况的民族志
二 养老实践与孝道变迁
第五章 丧葬祭祀第一节 客家丧俗一 客家丧礼主要仪式性程序
二 白鹭古村的丧俗
第四节 客家丧葬祭祀中的孝道观
第六章 神明崇拜第二节 白鹭古村的庙宇神灵及其故事一 福神庙
二 仙娘阁
三 真安庵
第三节 客家人的神灵观念
第四节 客家神明崇拜中的孝道观
第七章 宗族复兴第一节 宗族、家族、联宗、房与孝道
第二节 宗族的复兴与传统的发明一 宗族的复兴研究
二 白鹭宗族复兴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 宗族的复兴与传统的发明
四 宗族复兴中的双名制
第三节 宗族复兴与客家孝道
第八章 基层治理第一节 基层治理模式研究一 资源汲取型基层治理研究
二 大小传统互动式基层治理研究
三 与渠敬东等人技术治理的讨论
第二节 白鹭古村的基层治理民族志一 简约治理时期的白鹭
二 “全能主义治理”时期的白鹭
三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治理”时期的白鹭
第三节 基层治理与孝道变迁一 简约治理时期的孝道
二 全能主义治理时期的孝道
三 技术治理时期的孝道
第九章 孝道之网第一节 孝道之网一 代际关系
二 个体位置
三 法律秩序
四 民间信仰
第二节 文化比较视野中的客家孝道历史实践一 赣南客家研究及其在客家研究中的学术脉络
二 文化比较视野中的客家孝道实践——以客家祖先崇拜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