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中华孝文化初论》一书,能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得以出版,是值得庆贺的事情。李仁君于2001年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之后,主动去西藏,在那里执教六年多,2007年考上四川省社会科学中国哲学专业的研究生,从事中华孝文化的研究,已有10年左右的历史了,并且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学术界有了一定的影响,《初论》的出版是对他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验,说明他没有辜负社科院对他的培养。中华孝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得不研究,并且是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不懂得孝文化就难以理解中国的许多文化现象。有的学者说“中华文化就是孝道文化”,这个说法我绝不认同,但它道出了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自2000年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就重视并积极支持孝文化的研究,时任副院长的、今已作古的万本根筹备组织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孝道文化研究会,并主编出版了第一部孝道文化专著《中华孝道文化》,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后侯水平院长一直重视、关心和支持孝道文化的研究,参与了省里两次孝星孝子的评选,组织全省孝道文化情况的调查,孝道文化的弘扬与研究成了社科院的一张名片。李仁君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了《论孝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学位论文,得到了专家的好评,之后继续研究中华孝文化,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成了年轻的孝文化专家,这应该是我院哲学专业的骄傲。孝敬父母是一种起码的道德,是家庭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生态伦理,乃至执政道德以及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基础。人是社会化的存在,没有了上述道德伦理,就异化为非人了。人性异化了,就会导致家庭道德、社会公德、执政官德等的丧失,甚至没有了爱国思想,出卖国家利益而成为汉奸、叛国者。关心、重视和支持对孝文化的研究,也是建立民族自信、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需的,我为万副院长和侯院长的眼光和社会责任心点赞。时至今日,仍然还有人认为“孝道是封建主义的垃圾”,这种错误的、偏激的思想,必须予以扫除。我们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研究中国传统孝文化,重点是要认清它的普世价值:第一,它是建立在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相契合的。其共同之处在于都倡导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民族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和谐。第二,它的核心价值是“敬”和“爱”,由此才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敬、爱”的美德扩展和弘扬出去,使人与人之间得以和谐,进而使社会得以和谐。第三,孝的另一个核心是“感恩”的思想。我们祖先崇拜“天地君(国家)亲师”,我们每一个公民以感恩父母为基点,进而要感恩天地自然;还要感恩国家,没有国家的保护我们就不得安宁和幸福;还要感恩教师的教育之恩,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有的人受国家无穷的恩惠,吃饱了喝足了,不感恩国家,盲目地崇拜西方,美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难道不令人痛心吗?第四,它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国家是父母之邦,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爱国则是孝德的最高表现。所谓“忠孝不能两全”者,是指国家有危难时,要舍身为国,历史上的无数英雄就是这样。第五,孝文化中还包含“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也是它的普适价值的一方面。我深信西方人的所谓“普世价值”,一定会走向衰亡,只有中国文化才能拯救世界,弘扬“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对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是有意义的。上述等等,只是简要的分析,做基本的普及和宣传而已。我是一个耄耋老人,见我学生的处女作问世,高兴极了,正如他自己说是“喜从天降”。在高兴之余我也衷心希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以后的各届领导继续以实际行动关心、重视和支持中华孝文化的研究;更希望李仁君不负时代的重托,拿出更多的、更深入的、更有水平的研究成果来。以上文字,与其说是《序》,不如说是期盼与鞭策。陈德述2018年5月31日于青松斋
全部显示∨
李仁君,男,1977年生,四川仪陇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2001年毕业于阿坝师专,毕业后到西藏昌都地区丁青县从事教育工作。2007年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6月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任教于阿坝师范学院。2018年3月,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先后在《社会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华文化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参与十余项课题。
全部显示∨
上篇 论孝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一章 孝的起源第一节 从动物报恩现象谈起
第二节 从自然到自觉——孝意识的萌芽
第三节 孝起源于人类母系氏族社会
第四节 从孝意识到孝行的演变
第二章 孝德的形成及发展第一节 孝德的含义
第二节 孝德的形成
第三节 先秦儒家孝德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孝道的形成第一节 孝道的概念
第二节 《孝经》的成书
第三节 《孝经》对孝德思想的总结与提升以及孝道理论的形成
第四节 《孝经》首次提出“以孝治天下”的理论模式
第四章 孝治理论的形成与实践第一节 汉代儒家的政治转向
第二节 《春秋繁露》——儒家孝治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 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模式
第五章 孝的发展与嬗变第一节 汉代以后孝道的演进和孝治的实践
第二节 《二十四孝》——愚孝的“经典之作”
第三节 宋明理学阶段:愚孝理论体系的最终成型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孝的反思
第六章 孝文化的现代思考第一节 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代弘扬孝文化的意义
下篇 中华孝文化的综合研究第七章 儒家传统孝文化研究第一节 论中国地理环境对孝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诗经》中孝诗的几种类型
第三节 曾子以孝为核心的道德本体论思想
第四节 曾子孝廉思想探微
第五节 孔子孝道理论与颜回的道德实践
第六节 儒家孝道的美学意蕴探析
第七节 论儒家孝文化的生态伦理思想
第八章 新时期孝文化研究第一节 浅谈朱德孝道精神及其对学生孝德教育的启发
第二节 从孝德视域窥探张思德的道德精神
第三节 论大学生孝德教育
第四节 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基本内容
第九章 地方孝文化研究第一节 论羌族孝道伦理思想的产生、内涵及特点
第二节 阿坝州孝道文化传承及养老事业发展探究
第三节 传承和弘扬孝泉“德孝”文化,探索社会治理新机制
第四节 弘扬传统孝德文化,守望共有精神家园
附篇 历代帝王与孝治的形成第十章 三皇五帝时期帝王与孝第一节 黄帝与孝
第二节 舜帝与孝
第三节 禹帝与孝
第十一章 夏商周时期帝王与孝第一节 少康与孝
第二节 商汤与孝
第三节 周文王与孝
第四节 周武王与孝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帝王与孝第一节 春秋霸主与孝
第二节 战国国君与孝
第三节 秦始皇与孝
第十三章 西汉时期帝王与孝第一节 汉高祖与孝
第二节 汉惠帝与孝
第三节 汉文帝与孝
第四节 汉景帝与孝
第五节 汉武帝与孝
第十四章 东汉时期帝王与孝第一节 汉光武帝与孝
第二节 汉明帝与孝
第三节 汉章帝与孝
第四节 汉和帝与孝
第五节 汉安帝与孝
第六节 汉顺帝与孝
第七节 汉桓帝与孝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