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西方看中国:18世纪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研究

纸书售价: 36.0 纸书定价:¥45.0 电子书售价: 1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发轫:旅行家时代(13—15世纪)
一 “契丹”寻踪与“大汗的大陆”
二 传奇与现实间的国民形象
第二节 演进:传教士时代(15—17世纪)
一 发现“大中华帝国”
二 中国人:从人到人性
第三节 深化:思想家时代(18—19世纪)
一 从莱布尼茨到伏尔泰
二 从孟德斯鸠到黑格尔
第二章 “颂华派”的中国国民性思想论析
第一节 中国国民的价值取向
一 重现世 轻来生
1.唯理主义的信仰维度
2.“人死神灭”的灵魂观
二 重群体 轻个体
1.家国本位的整体主义价值观
2.“孝”和“忠”的群体行为特征
三 重和平 轻扩张
1.“内和”的社会理想
2.“非战”的和平主义
第二节 开明君主制中圣与王的理想人格
一 国民的道德理想人格
二 国民的政治理想人格
第三节 开明君主制中的群体人格特征
一 智慧的中国人
二 循礼(理)的中国人
三 守德的中国人
小结
第三章 “贬华派”的中国国民性思想论析
第一节 中国国民的价值取向
一 重权威 反民主
1.精神生活中的保守主义
2.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父权本位
二 重经验 轻理智
三 重现世 轻超越
1.宗教信仰的功利主义取向
2.神话缺失导致宗教信仰的匮乏③
第二节 专制主义制度中圣与王的人格特征
一 对道德理想人格的贬斥
二 对政治理想人格的否定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下国民的群体人格特征
一 抱残守缺的中国人
二 缺乏诚信的中国人
三 虚伪愚蠢的中国人
小结
第四章 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的反思批判
第一节 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的解释理论
一 道德史观是“颂华派”的解释理论
二 进步史观是“贬华派”的理论根据
三 自由主义是“贬华派”的批判武器
第二节 “颂华派”与“贬华派”论中国国民性的观点评析
一 “他者”认识的虚幻性
二 二元对立原则的歧视性
三 第三只眼睛的敏锐性
第三节 18世纪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的影响
一 对现代西方“妖魔化中国”的影响
二 对近现代中国的国民性反思的影响
结语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