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华民族精神论纲

纸书售价: 20.0 纸书定价:¥20.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内容摘要
导言
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一)民族及中华民族
(二)精神
(三)民族精神
(四)中华民族精神
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功能
三 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一)它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新态势的需要
(二)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
(三)它是解答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所提出的文化发展新课题的需要
(四)它是坚持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积累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作风的要求
第一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
一 儒家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
(一)和的精神
(二)仁的精神
(三)大同精神
(四)自强精神
(五)礼的精神
二 墨家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
(一)兼爱的精神
(二)勤俭的精神
(三)“交相利”的精神
三 道家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
(一)淳厚朴实的精神
(二)“少私寡欲”的精神
(三)“知荣守辱”的精神
四 法家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
(一)“克己奉公”的精神
(二)“爱民重信”的精神
(三)“礼义廉耻”的精神
第二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表现形态
一 团结统一:中华民族精神的首要前提
(一)团结统一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弘扬与培育团结统一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 爱好和平: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平主义思想
(二)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及其现实意义
三 勤劳勇敢: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一)勤劳勇敢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弘扬与培育勤劳勇敢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四 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要求
(一)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弘扬与培育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一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二)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三)气岸高标,大义凛然
二 爱国主义在我们民族历史上的表现形态
(一)情系故土的爱国情怀
(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三)团结统一的“大一统”情怀
(四)为国奉公尽忠的献身精神
(五)谋求自强的改革开放意识
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一)爱国主义以一种深沉的忧患感和历史责任感纵贯于历史过程的始终
(二)爱国主义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心理积淀与思维定势
(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和生长、发育、壮大的强大力量
四 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价值
(二)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价值
第四章 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的丰富和发展
一 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期间我党领导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一)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五四”精神
(二)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
(三)自力更生、团结奋进的延安精神
二 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一)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大庆精神
(二)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
(三)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焦裕禄精神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二)改革开放、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齐心协力、不怕牺牲的抗洪精神
(四)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抗“非典”精神
第五章 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
一 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入领会历代无产阶级领袖关于民族精神的论述
二 把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一)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理想社会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标志
(三)弘扬民族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
三 把文化建设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结合起来
(一)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二)在文化建设中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三)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问题要注意的两种倾向
四 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一)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途径
(二)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关键环节
(三)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侧重点
五 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一)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依据
(二)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基本途径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创造文化条件、整合有效资源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