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政治参与平等化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on Effect of Internet on Equalization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纸书售价: ¥44.8 纸书定价:¥56.0 电子书售价: ¥22.4
-
作者: 罗爱武责任编辑: 田文出版时间: 2015-07-01ISBN: 978-7-5161-6572-0字数: 275千字浏览人数: 166次所属丛书: 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现状
1.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和特征
2.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
3.网络政治参与兴起与发展的原因
4.网络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5.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
(二)国外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1.促进论的观点
2.强化论的观点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篇章结构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2.实证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二)数据来源
(三)篇章结构
第一章 政治参与的含义、类型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民主理论与政治参与
一 精英民主理论及其政治参与观
(一)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精英民主理论的政治参与观:参与选举
二 多元民主理论及其政治参与观
(一)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多元民主理论的政治参与观:影响决策
三 参与民主理论及其政治参与观
(一)参与民主理论的内涵
(二)参与民主理论的政治参与观:参与决策
四 协商民主理论及其政治参与观
(一)协商民主理论的内涵
(二)协商民主理论的政治参与观:政治讨论
五 四种民主理论政治参与观的比较与评析
(一)四种民主理论政治参与观比较
(二)四种民主理论政治参与观评析
六 经验研究中政治参与的含义与类型
(一)经验研究中政治参与的含义
(二)经验研究中政治参与的类型
(三)本书的政治参与定义与类型
第二节 解释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一 理性选择理论
二 标准社会经济地位模型
三 政治动机模型
四 政治动员模型
五 社会资本理论
六 公民志愿主义模型
第三节 互联网影响政治参与的路径
一 互联网、政治信息与政治参与
(一)从互联网到政治信息的获取
(二)从信息获取到政治参与
二 互联网、政治沟通与政治参与
(一)互联网与沟通能力
(二)沟通能力与政治参与
三 互联网、公共领域与政治参与
(一)互联网与公共领域的延伸
(二)互联网作为讨论与参与的虚拟平台
四 互联网与政治参与平等化
(一)作为政治参与新工具的互联网:网络政治参与
(二)作为政治参与外在影响因素的互联网:政治信息的来源、政治沟通的渠道、政治讨论的平台
(三)互联网影响政治参与平等化的路径
第二章 互联网、政治资源与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资源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理论分析
一 社会经济地位与政治参与
二 政治资源与政治参与
(一)政治资源的类型及其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二)政治资源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互联网对政治资源的影响:理论分析
一 互联网与政治参与时间
二 互联网与政治信息及政治交流成本
三 “数字鸿沟”与政治参与
(一)“数字鸿沟”的含义与类型
(二)“数字鸿沟”对政治参与的约束
(三)“数字鸿沟”与政治参与平等化
(四)“接入鸿沟”与政治参与
(五)“技能鸿沟”与政治参与
(六)公民技能、网络技能与政治参与
第三节 互联网、政治资源与政治参与:实证分析
一 主要变量测量:依据、方法与结果
(一)因变量的测量
(二)自变量的测量
(三)控制变量的测量
二 主要研究结果
(一)个体特征对线下资源及网络资源分布的影响
(二)社会经济条件、公民技能及网络技能对投票参与的影响
(三)个体特征变量、线下资源、网络资源对传统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三 主要研究结论及含义
第三章 互联网、政治动机与政治参与
第一节 政治动机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理论分析
一 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
(一)政治效能感的含义与类型
(二)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
二 政治信任与政治参与
(一)信任的含义与类型
(二)政治信任的内涵与意义
(三)政治信任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三 政治知识与政治参与
(一)政治知识的定义及特征
(二)政治知识与政治参与
四 政治兴趣与政治参与
(一)政治兴趣的含义
(二)政治兴趣与政治参与
五 社会信任与政治参与
(一)社会信任的含义及特征
(二)社会信任与政治参与
第二节 互联网对政治动机的影响:理论分析
一 网络政治信息与政治参与
(一)网络政治信息与政治参与
(二)“知识鸿沟”与政治参与
二 网络政治讨论与政治参与
三 网络使用、信任与政治参与
四 网络使用、政治兴趣与政治参与
第三节 互联网、政治动机与政治参与:实证分析
一 主要变量测量:依据、方法与结果
(一)因变量及控制变量的测量
(二)自变量的测量
二 主要研究结果
(一)个体特征对政治动机的影响
(二)政治动机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三)政治新闻、政治讨论对政治动机的影响
(四)媒体使用、政治动机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三 主要研究结论及含义
第四章 互联网、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
第一节 社会网络、政治动员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理论分析
一 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政治动员的含义和类型
(二)政治动员对政治参与的作用
(三)政治动员对象的选择
二 社会网络与政治动员
(一)社会网络、“参与悖论”与政治动员
(二)社会网络对政治动员的作用
(三)志愿组织、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
第二节 互联网对政治动员的影响:理论分析
一 线下政治动员与网络政治动员
二 互联网与社会网络
第三节 互联网、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实证分析
一 主要变量测量:依据、方法与结果
(一)因变量与控制变量的测量
(二)自变量的测量
二 主要研究结果
(一)个体特征对组织加入及政治动员的影响
(二)政治动员、组织加入对参与投票的影响
(三)政治动员、组织加入对传统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三 主要研究结论及含义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