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徐渭戏剧研究

纸书售价: 55.2 纸书定价:¥69.0 电子书售价: 27.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绪论
一 释题
二 徐渭戏剧的历史地位
三 徐渭戏剧的研究概况
(一) 1979年前徐渭戏剧研究状况
(二) 1980年至今
1.研究专著
2.研究论文
四 研究思路
(一)梳理徐渭戏剧创作发生的渊源
(二)徐渭戏剧创作经验和创作心理
(三)徐渭戏剧作品研究(上)
(四)徐渭戏剧作品研究(下)
(五)徐渭“本色”论戏剧观
(六)徐渭戏剧影响
第一章 徐渭戏剧的文学生态考察
第一节 中晚明政治生态与徐渭人生道路
一 中晚明政局与徐渭仕途理想的破灭
二 北虏南倭与徐渭文学视野的拓展
第二节 中晚明经济生活与文学消费
一 中晚明经济繁荣与世风变化
二 享乐社会的形成
三 中晚明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
第三节 中晚明社会思想状况
一 明前期程朱理学思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二 中晚明率性自由的个性主义思潮的兴起
三 中晚明社会思想对徐渭的影响
第四节 中晚明贵“真”任“情”的文学观
第二章 地域、家世、人生与徐渭戏剧
第一节 越中自古曲家地
一 越中——徐渭戏剧的地域背景
二 人杰地灵数越中
三 越中自古曲家地
第二节 家世与徐渭戏剧创作
一 后世对徐渭的误读
二 复杂的家庭结构对徐渭戏剧创作的影响
(一)父爱的缺失
(二)嫡母苗宜人与生母苗氏——纠结的母爱
(三)一言难尽的手足情
第三节 徐渭的婚姻与戏剧创作
第四节 科举交游与徐渭戏剧创作
一 屡战屡败的科举
二 思想多元的师友交游
1.与文士的交游
2.徐渭与道教
3.徐渭与佛教
第三章 徐渭戏剧作品研究(上)
第一节 徐渭戏剧作品归属论
一 《歌代啸》归属之争
二 《歌代啸》归属再分析
第二节 徐渭戏剧作年新考
一 此一问题的研究述略
二 袁、王、孟、章说辩证
1.袁宏道说分析
2.王骥德说质疑
3.孟称舜、章重说辨
三 徐渭戏剧创作时间新考
1.从徐渭戏剧创作经验的获得来判断
2.反推法:徐渭不可能创作戏剧的年份的确定
3.徐渭可能创作戏剧的年份再分析
4.《四声猿》各剧创作时间的确定
第三节 《四声猿》主题论
一 主题论争问题还原
二 从徐渭创作个性和《四 声猿》文本形成看其戏剧主题
三 四 剧成集前的各自主题——现时主题
四 四剧成集后的大主题——悲,对人生不幸的悲悼和绝望
五 《四 声猿》统名下四 剧的新主题
第四章 徐渭戏剧作品研究(下)——《四声猿》专题
第一节 《翠乡梦》——关于修行的故事
一 小说本事与戏剧改编
二 戏剧矛盾冲突
1.玉通和尚和柳宣教、红莲之间
2.柳翠、月明和尚、玉通和尚之间
三 人物
1.角色
2.行动元
四 场景
1.水月寺——佛门
2.西湖——红尘
第二节 《雌木兰》——对英雄的呼唤
一 由诗歌《木兰诗》到戏剧《雌木兰》
1.木兰身份由模糊转为确定
2.木兰从军动机及其结局的改编
二 性别与行为的冲突与男女不平等地位
三 不同历史情境下,木兰形象的变化及其实质
四 《四 声猿》中的木兰
第三节 《狂鼓史》——自古文士多劫难
一 历史与现实的同构
1.祢衡的历史与徐渭所处的晚明时代以及其他
2.祢衡骂曹由历史而小说再到戏剧
二 祢衡、徐渭、沈炼及其他——失事求似
1.祢衡与徐渭
2.祢衡和沈炼
3.几个不可或缺的配角
4.被颠覆的形象——一个非主流的曹操
三 虚实相生的戏剧结构——“戏中戏”
1.“戏中戏”与“第四堵墙”及“间离效果”
2.“戏中戏”的时空间:地狱场景与骂曹历史——虚实相生
第四节 《女状元》——对科举的纠结
一 《女状元》创作动机——点缀还是有意为之
二 关键词一:科举——封建社会文人价值实现与毁灭
1.文人科举动机——理想和现实面前的抉择
2.科举的内容和方式——理想科举模式的探索
三 关键词二——男女平等
1.男女平等本质意义和时代内容
2.女扮男装——在“黄春桃”与“黄崇嘏”之间
3.科举结果与戏剧结局——伪命题“男女平等”
四 皆大欢喜结局的悲剧意味
第五节 《四声猿》余论
第五章 徐渭“本色”论戏剧观
第一节 徐渭“本色”论戏剧观的确立
一 徐渭戏剧“本色”之创作体现
二 徐渭戏剧理论对“本色”的推重
第二节 徐渭戏剧观——“本色”论建构
一 “本色”语言论
二 “本色”剧情论
三 “本色”角色论
四 “本色”声律论
1.戏剧声律之变迁
2.南北曲之大较
3.灵活多变,以剧情相转的南戏(也包括北曲)声律论
4.南曲之四大声腔: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弋阳腔
第三节 徐渭戏剧“本色”论的理论贡献
一 徐渭以前的诗词“本色”论实质
二 徐渭戏剧“本色”论新质
三 徐渭戏剧“本色”论的文论史价值
1.徐渭戏剧“本色”论的特殊性——抒情向叙事的迈进
2.徐渭戏剧“本色”论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
第六章 徐渭戏剧特点及影响
第一节 徐渭戏剧特点
一 内容:古为今用,借古讽今
1.题材: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2.视角:文人性与市民性
3.人物:卓异的女性色彩
二 形式:不拘格套、横放杰出
1.剧无定体、自由灵活的结构特点
2.雅俗相宜、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
3.自然流畅、南北结合的乐曲特点
第二节 徐渭戏剧影响
一 徐渭《四 声猿》与明清文人剧“范式”的确立
二 徐渭戏剧的传播效应
1.明末清初徐渭戏剧的传播和接受
2.明清文人剧对徐渭戏剧的继承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