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社会变动中的制度变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政研究

纸书售价: 60.0 纸书定价:¥75.0 电子书售价: 30.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目的
二 学术史
(一)20世纪30-40年代
(二)新中国成立直到80年代
(三)80年代直到现在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 史料运用
第一章 粮政机构与组织
第一节 实业部、经济部与农林部
一 实业部
二 经济部
三 农林部
第二节 全国粮食管理局
一 全国粮食管理局的成立
二 省粮食管理局与县粮食管理委员会的设立
第三节 粮食部
一 粮食部的成立
二 省粮政局与县粮政科的设立
小结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政机构与组织之总分析
第二章 粮食生产
第一节 增加粮食生产措施
一 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一)利用冬夏隙地及休闲地,增加生产次数
(二)减种非必要或次要作物,改种粮食作物
二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一)改良与推广优良品种并指导农民选种
(二)推广改良栽培方法
(三)防治病虫害
(四)增施肥料
(五)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扩大灌溉面积
三 补充农业劳动力
(一)驻军协助耕作
(二)学校教职员学生参加农作
(三)公务人员公耕
第二节 粮食增产成效及分析
一 粮食增产成效
(一)1941年度粮食增产成效
(二)1942年度粮食增产成效
(三)1943年度粮食增产成效
(四)1944年度粮食增产成效
(五)1945年度粮食增产成效
(六)1938-1940年度粮食增产成效
二 粮食增产成效分析
(一)战时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面积增产,单位产量增产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二)面积增产呈现逐渐减少之趋势,单位产量增产则出现上扬的态势
(三)总推行面积与成效基本上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四)小麦杂粮增产成效逐年递减,而水稻则逐年递增
(五)战时粮食生产以冬季作物较有成效,夏季作物效果则弱
三 影响战时粮食增产之主要因素
(一)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与农民现有耕地面积之过于狭小
(二)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三)不合理的佃耕制度的普遍存在,与地主佃农之间地位的尖锐对立
(四)农业资金的短绌
(五)肥料、农具、水利等农业技术的落后与灾害的频频发生及农业人才的极度缺乏
小结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生产之整体认识
第三章 粮食征集——田赋征实
第一节 田赋征实之实施
一 田赋征实实施背景
(一)入不敷出的财政是国民政府实施田赋征实制度的主因
(二)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成为国民政府实施田赋征实制度的又一主因
二 田赋征实出台历程
(一)山西、福建、浙江、陕西田赋征实的试办
(二)田赋征实的出台
三 田赋征实实施过程
(一)田赋征实机构
(二)征收与缴纳制度
(三)相关处罚、减免与奖惩
(四)征购与征借
第二节 田赋征实成效与弊失
一 田赋征实成效分析
(一)历年田赋征实、征购、征借概况
(二)田赋征实成效分析
二 田赋征实弊失剖析
(一)国民政府制度制定与执行上的诸多问题与失误
(二)大量田赋粮政人员的层层诸多舞弊
小结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制度之总体梳理
第四章 粮价管理
第一节 经济部、全国粮食管理局时期的粮价管理
一 经济部时期的粮价管理
(一)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至1938年年底的粮价政策
(二)1939年至1940年7月全国粮食管理局成立之前的粮价政策
二 全国粮食管理局时期的粮价管理
(一)全国粮食管理局管理粮价之总体思想与指导方针
(二)全国粮食管理局管理粮价之政策措施
第二节 粮食部时期的粮价管理
一 粮食部管理粮价总方针的确立
二 粮食部管理粮价措施
(一)认商制度:粮食部“控量以制价”的措施之一
(二)田赋征实征购征借与捐献、抢购、积谷:粮食部“控量以制价”的措施之二
(三)管理粮商与粮食市场
(四)粮食调查
三 “全面限价”政策
(一)“全面限价”政策的出台
(二)“全面限价”实施概况
(三)“全面限价”效果与原因分析
小结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价管理之总评价
第五章 粮食供应
第一节 军粮供应
一 粮食部成立之前的军粮供应
(一)粮饷混合、屯粮价拨时期
(二)试办粮饷划分、主食公给现品时期
二 粮食部成立之后的军粮供应——粮饷划分、主食公给现品时期
三 历年配拨军粮绩效分析
(一)历年配拨军粮成绩
(二)历年配拨军粮绩效分析
四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粮供应评析
(一)积极作用:重视并保障军粮供应,增厚抗战根基
(二)存在问题与分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粮供应缺失分析
第二节 公粮供应
一 中央公粮
二 省级公粮
三 县级公粮
第三节 民食供应
一 田赋征实之前的民食供应
二 田赋征实之后的民食供应
小结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供应体系之总看法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