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基于社会主义的视角

纸书售价: 95.2 纸书定价:¥119.0 电子书售价: 47.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导语
一 缘起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
第一篇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农业思想与实践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思想
第一节 对农业地位与农业生产特点的认识
一 农业重要地位的认识
二 农业生产特点的认识
第二节 对资本主义农业的分析
一 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分析
二 实现了农业社会化和合理化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构想
一 土地公有的所有制形式
二 国有农场和合作社的组织形式
三 农业和工业、科学化与社会化统筹发展的目标
第二章 列宁的农业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关于资本主义农业发展规律和俄国农业发展的认识
一 资本主义农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 俄国农业发展的认识
第二节 列宁社会主义农业思想的发展
一 十月革命前的构想
二 革命胜利初期的思想与实践
三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思想与实践
四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转变
第二篇 毛泽东关于中国农业的思想与实践
第三章 毛泽东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认识
第一节 对农业作用的认识
一 支持中国革命胜利的物质基础
二 支撑国家工业化的重要产业
第二节 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 农业发展道路及相关理论
二 中国当代农业发展的初始条件
(一)中国传统农业状况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农业
三 探索的目的、目标、出发点与方法
(一)实现国家富强是目的
(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
(三)解放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出发点
(四)调查研究是方法
四 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主要观点
(一)土地集体经营、农民共同富裕
(二)发展以机械化为中心的农业科学技术
(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第四章 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国民革命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探索
一 国民革命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思考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分田分地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节 抗战时期减租减息的政策与实践
一 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
(一)对富农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
二 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践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政策与实践
一 《五四指示》的提出与实施
二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与实施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新区土改的政策与实践
一 新区土改政策的酝酿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及相关政策
三 新区土改的实践
第五章 毛泽东关于农业集体经营的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关于农业集体经营的思想
一 理论指导与实践来源
(一)共产国际的理论指导
(二)共产党发展合作社的实践
二 形成与发展
(一)农业集体经营思想的形成
(二)农业集体经营思想的发展
三 实现集体经营的思想观点
(一)在实现农业集体经营问题上与其他人的认识争论
(二)毛泽东实现农业集体经营的理论逻辑*
第二节 农业集体经营思想的实践
一 集体组织存在的矛盾
(一)互助组的内部矛盾
(二)初级社的内部矛盾
(三)高级社的内外矛盾
(四)人民公社的内外矛盾
二 集体经营的实践成效
(一)为农业技术现代化基础的奠定、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为农村社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载体
(四)缓慢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
(五)工农业差距扩大、农民收入滞涨与生活改善缓慢
第三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思想与实践
第六章 80年代农业思想的实践与创新
第一节 中国农业改革的历史准备与社会背景
一 历史准备
(一)农民和基层干部对包产到户的追求
(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群体对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二 社会背景
(一)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的尖锐矛盾
(二)思想解放的浪潮
第二节 80年代农业改革的实践
一 家庭承包制的推行
(一)家庭承包制的建立
(二)家庭承包制的绩效
二 统购统销制度的改革
(一)农产品购销政策的松动
(二)取消统购派购,实行合同定购与市场收购的双轨制
三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1978~1983年通过乡镇企业实现就地转移
(二)1984~1988年农业剩余劳动力加速向乡镇企业和城市转移
(三)1989~1991年严厉控制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盲目流动
四 农业科技、资金和物资的投入
(一)农业科技、资金和农用物资投入的政策变迁
(二)农业科技、资金和农用物资投入的成效
第三节 80年代中国农业思想的创新
一 农业基础地位的观点
(一)农业发展直接攸关社会安定和国家稳定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观点
(一)扩大生产队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二)保障农民经济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
三 “两个飞跃”的观点
(一)关于“第一个飞跃”的论述
(二)关于“第二个飞跃”的论述
四 科技兴农的观点
(一)实行科技兴农的必要性
(二)创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路径
(三)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推进农业科技与生产的结合
(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
第七章 9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中国农业发展的新问题与新格局
一 制约农业发展的新问题
(一)对农业地位的新挑战
(二)对农业经营体制的新挑战
二 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格局
(一)人多耕地少,农产品劳均生产量、出售量和人均占有量低
(二)农业技术装备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第二节 90年代中国农业政策与实践
一 完善农业经营体制
(一)规定承包期限和土地流转政策
(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双层经营体制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市场体系建设
(一)确定政府保护价,实现购销市场化
(二)建设城乡农产品集市和批发市场,发展期货贸易,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三 财政、水利、农用物资及科技的投入
(一)建构农业投资与水利建设体系政策
(二)保障农用物资供应,应对农资价格剧烈波动
(三)完善农业科研推广政策,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四 调整农业结构,加快生态建设
(一)结构调整的政策与实践
(二)农业生态建设的政策与实践
第三节 90年代中国特色农业思想的探索
一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观点
(一)第一要务是解决吃饭问题
(二)在市场经济与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不能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
(三)实现农民增收与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二 长期稳定和完善家庭经营的观点
(一)对家庭承包制的理论认识①
(二)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认识
三 保护、扶持和促进农业发展的观点
(一)建立重要农产品收购保护价与储备制度的认识
(二)保证财政投入持续稳定增加的认识
(三)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认识
四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五 农业科技革命的观点
(一)科教兴农论
(二)农业科技革命论
第四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农业思想的践行
一 践行的背景
(一)中国推进农业科学发展的背景
(二)农业实行科学发展战略的提出
二 践行的政策
三 取得的成就
(一)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二)产量稳步上升,农林牧渔业总产和农业增加值增速加快,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和饮食结构改善明显
(三)生产结构调整加快
(四)农民收入与农村社会救济费大幅提高
(五)农业生态环境得以初步改善,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