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引子 “侯氏之死”背后的养老危机
一 家庭养老中的“反馈模式”:内涵与机制
(一)“反馈模式”的内涵
(二)“反馈模式”的约束机制
1.反馈模式的价值约束
2.反馈模式的社会约束
二 社会转型与结构变迁:“反馈模式”基础的嬗变
三 研究单位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单位
1.农户研究的传统
2.村落研究的传统
(二)研究方法
1.量化数据资料
2.质性访谈资料
四 文本的结构:思路与章节
第二章 家庭结构的完整与残缺——对农村单身现象的一个解释
一 “单身”解释中的“家庭”缺席
二 单身者的家庭:布迪厄未被继承的学术遗产
(一)婚姻与家庭交换
(二)婚姻与社会制度
(三)社会变迁与单身转型
三 茶村社会:单身者的生活世界
四 从家族到家庭:婚姻事件的家庭化
五 “家风”的评价:婚姻市场的道德要价
六 完整的家庭结构:婚姻市场的组织要价
七 婚姻的市场要价与家庭的经济供给
八 一个简单的小结
第三章 农民养老行为的选择偏好与结构约制
一 经典的理论之争:个体的行为何以发生?
二 两个主要的概念:理性选择与结构约制
(一)理性选择
(二)社会结构
三 小农行为的发生机制:实质主义与形式主义之辩
四 小农养老行为的实践之逻辑:行为选择与结构约制
五 结语
第四章 子女的家庭禀赋与赡养资源供给
一 家庭赡养中的资源禀赋效应:文献与假设
(一)子女赡养行为的研究
(二)家庭禀赋与赡养行为:理论与假说
1.家庭角色与农村子女的赡养行为
2.农村子女赡养行为的家庭禀赋效应
二 模型构建与变量测量
(一)理论模型与变量测量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三 家庭禀赋与赡养资源供给:实践中的家庭养老
(一)下位运行: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特征
(二)农村子女的赡养资源供给现状分析
(三)农村子女家庭禀赋与赡养资源供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四)农村子女家庭禀赋对赡养行为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家庭禀赋的作用
2.其他因素的作用
四 结语
第五章 家庭权力结构与养老供给
一 家庭权力、代际交换与养老资源供给:理论与假说
二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二)样本的基本特征
(三)变量测量与理论模型
1.被解释变量及其操作化
2.解释变量及其操作化
3.理论模型
三 家庭权力结构与养老资源的供给
(一)农村已婚女性的家庭权力现状分析
(二)农村已婚女性对配偶父母养老资源供给行为的现状分析
(三)农村已婚女性的家庭权力对家庭养老资源供给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四 结语
第六章 家庭居住方式与养老供给
一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变量和模型
1.因变量
2.自变量
3.控制变量
二 老人居住模式与养老资源获得
(一)老人从子女处获得养老资源的描述分析
(二)居住模式与居住距离的描述分析
(三)老人养老资源的获取和老人居住模式、居住距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三 结语
第七章 社区情理与养老秩序的再生产
一 作为道德共同体的社区及其养老情理
二 社区养老情理的变迁与养老秩序转变
三 村庄舆论与社区养老情理的实践
四 结语
第八章 农民的机构养老意愿
一 村落视野下的农民机构养老意愿:理论与假说
(一)理论回顾
(二)理论假说
二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二)样本的基本特征
(三)变量定义与赋值
1.因变量
2.自变量
3.控制变量
(四)分析模型
三 找回村庄:村落视野下的农民机构养老意愿
(一)农村居民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描述性分析
(二)宗族网络和组织的描述性分析
(三)村庄因素对入住养老机构意愿影响的回归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伦理沦丧抑或是伦理转向——对中国农村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研究
一 伦理沦丧:事实还是想象?
二 家庭养老与代际支持:一个简短的文献梳理
三 中国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分类与假设
四 数据、模型及变量处理
(一)数据
(二)模型设置
(三)变量处理
五 中国农村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
(一)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状况
(二)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的结构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一)养老困境:“伦理沦丧”的想象基础
(二)“恩往下流”、老人福祉降低与代际责任软约束
第十章 不对等性的农村代际交换
一 转型期农村代际交换中的不对等性:图景与特征
二 转型期农村代际交换不对等的社会基础
(一)乡土本色:均衡互惠的反馈模式存在的基础
(二)乡土变革:代际失衡演变的缘由
三 转型期农村代际交换不对等的价值基础
(一)个性解放:从“道德农民”到“理性农民”
(二)国家介入:社会倡导的文化变更
四 结语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