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中国密教史(修订版)

中国密教史(修订版)

纸书售价: 118.0 纸书定价:¥11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密教,作为教派名称,是秘密佛教的简称,与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相对而言,泛指佛教三大教派之一,或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相对而言,指称佛教最后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作为宗派名称,往往称密宗,与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等相对而言,特指唐代开元年间(713—755)形成的宗派体系,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作为一种教说,与显教相对而言,指称佛的秘密教义,有时作为判教概念,还与不定并藏通、别圆、顿渐、半满

全部显示∨

吕建福,男,土族,1957年9月生,青海省民和县人。1981年底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史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曾任职于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主任。从事宗教学及民族史专业方面的研究与教学,主要研究怫教,侧重密教。代表作有《中国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密教论考》(宗教文化出版社

全部显示∨

目录

修订版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密教界说
一 密教的定义
二 密教的名称
三 密教与怛特罗
四 密教与显教
第二节 密教的历史
一 密教的起源和形成
二 密教的早期发展和持明密教
三 密教的中期发展和真言乘与金刚乘
四 密教的晚期发展和无上瑜伽密教
第三节 密教的教义
一 密教的本体论
二 密教的修行论
三 密教的方法论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陀罗尼密教的传入与流行
第一节 陀罗尼密教的传入
一 陀罗尼密教的最早传入
二 《微密持经》的传译及其思想
三 竺法护译籍对陀罗尼密教的介绍
第二节 陀罗尼密教的流行
一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流行
二 南北朝时期的流行
三 中国陀罗尼密教的特点
第三节 陀罗尼密典统考
一 翻译密典
二 抄集经
三 失译别生经
第三章 隋唐之际持明密教的传译及其影响
第一节 持明密教的传入
一 《牟梨曼陀罗咒经》的传译
二 那耶舍师徒的传译
第二节 持明密教的流传
一 智通等所传观音法门
二 阿地瞿多与《陀罗尼集经》
三 佛陀波利与佛顶尊胜法
四 其他诸译师的传译
第三节 持明密教的造像
一 密教的像法及其造像特征
二 武周时期的石窟造像
三 释迦佛顶像与大日如来像及菩提瑞像
第四章 唐代密宗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密宗的建立
一 善无畏及其所传真言密教
二 金刚智及其所传的瑜伽密教
三 一行及其《大日经疏》的思想
第二节 密宗的发展
一 不空的弘法
二 不空的译著
三 不空传译的主要密法
四 不空的主要思想
五 不空诸弟子的弘法
第三节 密宗的延续
一 密宗的传承
二 中晚唐密教的传译
三 密宗与法门寺佛舍利供养
四 中晚唐佚名的译述
第四节 盛唐及其之后的密教信仰
一 观世音菩萨信仰及其特点
二 佛顶信仰和尊胜经幢
三 西北战事与毗沙门天王信仰
四 真言的流行与密教化信仰
第五节 密宗的东传和在日本的发展
一 密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二 入唐八家和日本密教的建立
三 真言宗和天台宗的发展
第六节 密教在唐朝周边地区的流传
一 吐蕃密教
二 西域密教
第五章 宋辽时期无上瑜伽密教的流传
第一节 五代和宋朝的密教
一 瑜伽密教的传持
二 无上瑜伽密典的翻译
三 密教信仰与施食忏法
第二节 辽代的密教
一 新译密教的流传
二 密教义学的兴盛
三 密教信仰的流行
第三节 夏金大理三朝的密教
一 西夏的密教
二 金朝的密教
三 大理的密教
第四节 藏传新译密教
一 佛教的复兴和新译密教
二 新密的传译
三 新密的主要学派
第六章 元明清时期的密教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的传统密教
一 传统密教流行的特点
二 密教经典的翻译
三 密教经典的刊刻与对勘
四 密教科仪忏法的流行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的藏传密教
一 藏传密教各宗派的兴起和发展
二 藏传密教在内地的传播
第七章 近代密教
第一节 日本密教的回传
一 近代密教复兴运动的兴起
二 王弘愿及其居士密教
三 持松诸僧的弘传密教
第二节 藏传密教在内地的弘传
一 藏传高僧在内地的弘传
二 入藏求法僧的弘传
第三节 密教复兴运动中的显密论争
一 显密论争的经过及其原因
二 持松与王弘愿之间的贤密论争
三 王弘愿与太虚之间的显密论争
四 王弘愿与僧伽之间的僧俗论争
附录
密教研究主要书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