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Cyber Nationalism and China’s foreign Affairs

纸书售价: 46.0 纸书定价:¥4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民族主义现身于网络空间:幽灵还是灯塔
第二节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研究价值:多维视角
第三节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研究综述:起步与不足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
背景·概念篇
第一章 网络空间与网络社会:民族主义与外交遭遇新环境
第一节 因特网的产生与发展:民族主义的花与社会化的果
第二节 网络空间的定义与特征:虚拟实在之谜
第三节 网络社会的内涵:三个层次
第四节 网络民族主义的内涵:争论与定义
第五节 网络民族主义的类型:三个线索
现象·经验篇
第二章 涉美网络民族主义演进:羡恨交织与理性辩论
第一节 涉美网络民族主义的勃发:背景与主要表现
第二节 刺激与反应:涉美民族主义黑客行动及其评价
第三节 从崇美到对美羡恨交织: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论战
第四节 从反应性行动到主动争夺话语权:反CNN网站的建立与运行
第三章 涉日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怨恨、口水与行动
第一节 汹涌的涉日网络民族主义:主要历程
第二节 全方位的刺激与反应:涉日网络民族主义的成因
第三节 持续的网络内外联动:组织与动员
第四节 一边倒的涉日民族主义舆论:怨恨与“污名化”的日本
第五节 涉日网络民族主义的异化:捣乱与经济诉求
第六节 转型时期涉外大众民族主义的心理:冤屈与自信
第四章 网络空间下的汉服运动:族裔认同及其限度
第一节 汉服运动与汉服:概念界定
第二节 汉服运动的缘起和表现:主体民族的文化认同热
第三节 官方、媒体与学界的反应:审慎关注
第四节 汉服运动兴起审视:规范论、建构论与工具论
第五节 社会转型与汉服运动:族裔民族主义的限度
第五章 多样化的民族主义“愤青”:成因、特征与影响
第一节 大众话语的地标:民族主义“愤青”的内涵及其成因
第二节 民族主义“愤青”的类型与行为:愤怒逻辑与指向
第三节 民族主义“愤青”的影响、评价与引导
第六章 网络空间下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潮和行动: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第一节 被调查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上网特征:网络依赖与低度政治参与
第二节 大学生对民族主义热点问题的知悉情况:因议题而异
第三节 大学生的网络民族主义意愿与行动:延续与分离
第四节 基本结论
第七章 涉外的民族主义论坛(BBS):从自组织到影响中国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二节 中文网站中民族主义论坛概况
第三节 案例选择:中华网军事论坛
第四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发展历程:议题变化与“愤青”主导
第五节 中华论坛帖子标题分析:自主性、议题与情感
第六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帖子内容分析:语言、立场与自组织
第七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的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多元体系
第八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的运行:三种机制
第九节 中华网军事论坛与中国外交
第八章 民族主义网站的发轫、运行与影响
第一节 涉日民族主义网站:概览、运行和影响
第二节 汉民族主义网站的发展、运行和影响
第三节 总结与讨论
总结·反思篇
第九章 网络民族主义的盛行:反应、反思与重建
第一节 政府工具论及其局限
第二节 刺激—反应论
第三节 民族主义话语具有政治正确性与表达自由
第四节 族裔文化与全球化的影响
第五节 网络民族主义驱动力的层次性:反应、反思与重建
第十章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的动员与疏导
第一节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动员的类型与机制
第二节 网络空间下民族主义动员的特征
第三节 网络大众民族主义的疏导与治理
第十一章 网络民族主义与市民社会构造:中国外交遭遇新环境
第一节 网络民族主义、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构造
第二节 网络民族主义影响中国外交
附录1 网络与大学生的民族主义行为问卷
附录2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答涉及网络民族主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