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文献语言的解释

纸书售价: 48.0 纸书定价:¥4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语言的符号和意义
一 语言是什么
(一)语言和言语
(二)语言的系统
(三)言语的理解
二 观念中的概念和意义
(一)观念和概念
(二)意义的心理模式
(三)观念中的意义
三 语义和逻辑
(一)语义
(二)语义逻辑
(三)语法逻辑
第二章 语言的系统和变化
一 语言的系统和类型
(一)语言系统的存在方式
(二)语言的类型
(三)结构的描述
(四)语言的游戏规则
二 语音的历史演变
(一)语音的对应关系
(二)语音系统的演变
(三)不同层次的演变
三 语法的历史演变
(一)形态和词法
(二)语法的演变
(三)系统的复杂关系
四 词的研究
(一)观念和词
(二)借词
(三)底层词
五 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接触关系
(一)语言成分的同源对应关系
(二)语言的不同历史阶段
(三)语言的接触和符号的转换
(四)语言演变的动因
六 语言史的研究
(一)语言类型的历史演变
(二)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史
(三)系统的重建
第三章 文字的表达
一 文字符号的作用
(一)文字的来历和功能
(二)文字符号、概念和意义
(三)文字符号的系统
(四)传承和演变
二 汉字的沿革和变化
(一)汉字的沿革
(二)汉语的变化引起的汉字变化
(三)假借和异文
(四)异读和又音
三 汉语文献符号考察
(一)释读的模式
(二)古今不同方言的文字表达
(三)汉字音形义的考证
第四章 书面语
一 书面语和口语
(一)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分
(二)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
(三)权威方言和书面语
二 书面语和方言
(一)书面语的特点
(二)书面语的方言成分
(三)方言的书面语
三 口语、书面语及其研究的模式
(一)口语和白话
(二)白话和文言
(三)口语、白话和文言的历史关系
(四)书面语变化的模式
第五章 文本的构成
一 文本的结构和研究
(一)文本研究的模式
(二)文体
(三)文本的符号链
二 文本的相关因素
(一)文本的文化背景
(二)社会文化和文本事件的语境
(三)真实文本和伪书
三 文本的意义
(一)文本的主题和内容
(二)语义的性质、生成和选择
(三)心理空间中的角色和场景
第六章 文本的解释
一 文本的结构和解释
(一)文本结构和意义的关系
(二)语境和标记
(三)释读的界面和解释
(四)文本的初始意义和文献的变更
二 文献语言的比较
(一)文献语言的归属
(二)文献语言的历史特征
(三)符号的归属和意义的解释
三 文本构成的分析
(一)文体分析
(二)文本来源的研究
(三)结构分析
(四)表达层次的分析
四 文献文本的释读
(一)符号编码和释读
(二)文献中的方言和异语
(三)语言符号的解释
五 文献文本的考证
(一)关于《尚书》
(二)关于《周易》
(三)关于《左传》
(四)关于《礼记》
(五)关于《史记》
第七章 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
一 口语史和书面语史的区分
(一)口语史的研究
(二)书面语史的研究
二 汉语口语史
(一)汉语的源头
(二)商周时期的汉语
(三)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汉语
(四)南北朝时期的汉语
(五)隋唐五代的汉语
(六)宋元时期的汉语
(七)明清时期的汉语
(八)现代汉语诸方言
三 白话的传承
(一)汉代和汉代以前的白话
(二)六朝隋唐的白话
(三)宋和宋以后的白话
四 文言的传承
(一)商周正式场合的书面语
(二)春秋战国和汉代正式场合的书面语
(三)六朝隋唐的文言
(四)宋和宋以后的文言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Ⅰ 《禹贡》之误
附录Ⅱ 《尚书》文本的历史特点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