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自序
引论
第一章 经济学中的合作
第一节 合作的经济理论逻辑:分工及其推演
一 分工与合作背后的经济学假定
二 经济合作的逻辑:得自对外贸易的收益与贸易和平论
三 合作的深化:产业(产品)内贸易、一体化与全球化
四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分配性冲突:自由贸易与合作博弈
第二节 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模型的演化、挑战与问题的解答
一 起点:非合作的囚徒困境
二 非合作的扩展:有限次蜈蚣博弈及其评价
三 打破个人理性困境的重复博弈:信息、声誉与合作的进化
四 合作的复杂性:阿克塞尔罗德想到的和没有想到的
五 从哈贝马斯到谢林:对话、默式谈判与合作
第三节 集体行动的逻辑
一 智猪博弈:共同利益背后的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搭便车
二 集体行动的分析思路之一:成员数量的影响
三 集体行动的分析思路之二:选择性激励
四 奥尔森与阿克塞尔罗德
第四节 合作成本分摊
一 公共产品供给与成员的人数和地位
二 联盟的经济理论:不对称的内生强化
三 平等合作中的成本分担与不对称
四 从公地悲剧到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务治理:两个终极解决方案
第二章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合作
第一节 国际关系研究起点:合作秩序研究的不同范式
一 政治人与社会人
二 秩序的起源:人的合作
三 理性与合作:理性主义的发展
四 不同分析框架下的冲突与合作观
第二节 战争的原因:合作的反面
一 大国政治悲剧与零和博弈:假定还是现实?
二 作为冲突极端表现的战争产生的原因:投机与误判
三 现实主义的限度:小国为什么能够生存与不对称状态的维持?
第三节 和平的原因:合作的起点
一 制衡、联盟和维持现状:现实主义的和平
二 从均势、不对称的权力到合作:制衡行为的变化与不对称合作的开始
三 不对称的治理、冲突与不对称合作
四 制度合作:霸权之后?
第三章 合作的不对称性:历史与逻辑
第一节 不对称合作:相互依赖、权力与选择性激励
一 不对称相互依赖、权力与合作:合作天生就是不对称的
二 选择性激励的悖论与不对称的权力体制:集体行动的治理
三 不对称合作的激励:集体行动还是代表性行动?
第二节 妥协与绥靖:不对称合作的前提和条件
一 多边博弈中联盟合作的现实主义:法绍达危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关系
二 绥靖不是合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欧洲外交的回顾
三 以合作为目标的妥协:不对称合作的起点
第三节 不对称合作之谜:现实和可能
一 罗素权力论视角下的合作:权力的起源和领袖追随者
二 合作中的权力:授权惩罚及不对称的起源
三 不对称合作为什么能够存在:弱者的收益、机会和权力指数
第四章 理解合作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合作及其演进
一 合作:简单竞争框架的局限
二 合作的起源和演进:强互惠及其生存
三 合作的内涵和外延:合作应该包括什么内容,什么不是合作
第二节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合作
一 信任与合作:合作的前提
二 认知与合作:对信任基础认知的主观性
三 制度与合作:规范与人事
四 合作与治理:从公司治理到全球治理
五 主权与国际合作
六 冲突、竞争与合作:共生与表里
第三节 合作的完整范畴
一 合作的分类与合作的特征
二 为什么在不对称条件下进行合作:多边合作与合作竞争
三 合作的几个基本特征:元概念分析
四 不对称合作:作为一种现实理论的合作
五 对合作范畴扩展的理解:一个归纳性说明
第五章 不对称合作与竞争:形式化的理论描述与模拟
第一节 合作的意愿度以及合作谈判:文献回顾
一 合作意愿与合作收益:合作的意义
二 走出非合作博弈的囚徒困境:聚焦和讨价还价
三 纳什解与纳什公理:合作解的合理性
第二节 从两人讨价还价到n人讨价还价:联盟博弈
一 联盟博弈中的特征函数
二 核:联盟博弈的解
三 Shapley值
第三节 不对称合作的前提条件
一 不对称合作的前提1:超越个人理性
二 不对称合作的前提2:可转移效用和补偿
三 不对称合作的前提3:第三方竞争和聚焦转移
第四节 古诺模型从对称博弈到不对称博弈的变化
一 基本的双寡头博弈模型之一:产量竞争的古诺模型
二 基本的双寡头博弈模型之二:价格竞争的伯特兰德模型
三 双寡头博弈模型的扩展之一:不对称成本的古诺模型和伯特兰德模型
四 双寡头博弈模型的扩展之二:先发优势的斯塔伯格模型
第五节 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基于古诺模型的不对称博弈动态
一 不对称合作:合作激励与收益转移
二 不对称合作与制衡中的多局博弈
三 不同情景下不对称合作的比较动态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