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理解的准则:戴维森合理性理论研究

纸书售价: 49.0 纸书定价:¥49.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言
一 问题与背景
二 目标与计划
第一章 戴维森合理性概念的背景、渊源和内容
第一节 合理性概念的理论背景
一 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合理性的“经典模型”
二 《牛津合理性手册》:合理性的当代形态
三 塞尔:合理性是个初始概念
四 诺齐克:合理性事关理由和可靠性问题
第二节 合理性概念的渊源
一 逻辑实证主义
二 实用主义和蒯因
三 拉姆塞与贝叶斯行为决策理论
四 哲学史和弗洛伊德
第三节 合理性概念的主要内容
一 对合理性问题的三个解释框架
二 合理性的主体条件:思想需要什么?
三 合理性准则:信念的内在融贯性和行动的逻辑一致性
四 戴维森对合理性的基本态度
第四节 “统一理论”与“合理性的科学”
第二章 合理性准则及其外部要求:语言理解与人际沟通
第一节 理解如何可能:戴维森哲学的总问题
一 理解与被理解:戴维森哲学的二元格局
二 理解的张力:从隐喻和用词错误看理解无处不在
三 “无法理解”同样基于某种理解
四 对行动和心灵的理解
五 理与真:理解之可能性的基本准则与基础概念
第二节 语言、思想与合理性:对传统语言观和概念相对主义的批判
一 “语言与思想相互需要”:批判语言的工具论
二 “没有教条的经验论”:批判概念图式和概念相对主义
第三节 合理性准则:彻底解释的基本条件
一 善意原则与合理性
二 整体论、融贯论与合理性原则
三 “共享”与“三角测量”:合理性的外部要求
第四节 合理性、可理解性与跨文化沟通
一 从理解和跨文化沟通的观点看
二 语言和信念的可理解性
三 合理性与可理解性:跨文化沟通的两大原则
第三章 真、知识与合理性
第一节 真与客观性
一 真之概念和真之理论
二 真之客观性
第二节 真之客观性的知识论基础
一 知识的三个门类:主体、主体间与客体
二 知识论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真与合理性:孰先孰后?
一 合理性与真:可理解性的基础概念
二 原初之真是合理性的先决条件和外部要求
三 合理性对真之反向约束
第四章 合理化:行动说明与实践理性
第一节 能动性、因果性与合理性
一 行动、能动性与合理性
二 行动的意向性与因果性
第二节 行动说明的方法论前提:整体论、合理性与善意原则
第三节 行动的目的论说明、理由说明与因果说明
一 目的论说明
二 理由说明
三 因果说明
第四节 实践理性与自由意志
一 威廉斯与戴维森:内在理由与内在合理性
二 行动理由、行动原因与自由意志
第五章 价值、评价与合理性
第一节 “愿望比信念更为根本”:评价与语言
一 对“持有”或“接受”一个评价语句之分析
二 意义、信念与愿望:愿望比信念更为根本
第二节 “价值根植于事物”:真与价值的客观性
一 事实与价值的二分
二 价值的客观性
三 合理性准则对价值客观性的规定
第三节 “命题态度的指派”:价值人际比较的根基
一 价值的人际比较如何进行?
二 价值人际比较的根基是什么?
第六章 非理性:“理性范围内的失败”
第一节 非理性:一种行动哲学和哲学心理学的考察
一 非理性:戴维森的独特进路
二 不融贯、不一致与非理性
三 “非理性悖论”
第二节 不自制问题:意志薄弱如何可能?
一 不自制问题的哲学史渊源
二 戴维森的实践合理性
三 戴维森对不自制的因果说明
第三节 自我欺骗及其根源
一 自我欺骗与“根据薄弱”
二 一厢情愿、自我说谎与自我欺骗
三 自我欺骗的根源:行动的因果说明和“心灵的分隔”
四 简短的评论
第七章 合理性的自我约束与定位
第一节 合理性的不确定性及其自我约束
一 “信念之谜”的两个原则
二 合理性的信念融贯性原则
三 信念与语义:意义和指称的不确定性
四 合理性之不确定性的自我约束
第二节 形式合理性,还是实质合理性?——戴维森与当代合理性理论
一 合理性与有理性
二 戴维森与当代三种合理性理论
第三节 工具(合)理性还是价值(合)理性?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