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通过渐进式改革逐步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但是在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还在进行中。中国的金融业目前仍然是一个政府主导型行业,中国政府对于金融业的控制是强有力的,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的国有控股性质、存款基准利率央行统一制定、信贷规模的控制等诸多方面。尽管金融自由化一直受到争议,国家出于金融安全及政治稳定等因素的考虑必须对金融业施行必要的管制。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市场化在调节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从银行业发展的微观角度看,中国企业的融资手段依然以商业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为主,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监管对我国的意义尤为重要。中国银监会对银行的监管一直以《巴塞尔协议》为蓝本依托,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管制度。而《巴塞尔协议》的三大监管支柱为:(1)最低资本充足要求;(2)监管当局监管;(3)市场约束监管。所谓市场约束,即是指发挥市场力量对银行业的风险行为构成约束,形成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监管机制风险控制概念。可见,市场约束是集合市场经济和监管机制的风险控制概念。作为《巴塞尔协议》银行监管的第三大支柱,市场约束在商业银行监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旨在运用从总体到细节的分析框架与方法,并结合金融学分支以及数学的重要原理,同时利用计量方法和翔实的数据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理论方面,建立综合考察市场约束主要主体——存款人、债权人、股东的激励机制以及商业银行对市场约束的博弈反应等模型;在实证方面,结合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据进行逐一分析,进而研究市场约束如何发挥其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主要规律和作用机制,并结合中国实际,探求市场约束在我国的发展情况。通过以上分析论述得出关于如何通过市场约束促进商业银行监管的结论,并对中国的银行业监管发展进行展望。本书研究内容共分八章。第一章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思路、方法、特点,以及创新点及难点。第二章回顾了市场约束及其相关内容的重要文献,并从整体上阐述了市场约束的作用机制。详细论述了市场约束的历史、发挥作用的一般原理、市场约束的内涵及主体(存款人、次级债投资人、股东等)。在文献综述的同时简要地分析了市场约束的条件及发展,也分析了市场约束与其他监管支柱的联系。从第三章开始,具体分析市场约束主体在中国的实际情况。第三章从存款人的角度对市场约束作用的发挥进行论述。理论部分介绍了存款人发挥市场约束作用的机理及重要意义。实证部分就我国的存款市场进行了统计性描述及市场约束的计量分析。第四章从次级债投资人的角度对市场约束进行了论述。应用资产定价的原理,用数学模型推导了次级债投资人如何发挥市场约束作用,并就商业银行引入次级债后会引起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就我国次级债市场等问题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还就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展的特有现象——“相互持有”的角度对市场约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从股东在股市进行交易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进行了分析。本章论述了股东市场约束的内涵、意义,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股东的市场约束存在的途径。实证部分用GMM动态面板分析了基于股票交易的角度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市场约束。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交易的非系统性波动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构成了市场约束。第六章主要论述了市场约束受到周围环境怎样的影响,以及面对市场约束,商业银行会进行哪些相应的博弈。论述了信息披露与市场约束的关系;如果存在市场约束,或者市场约束预期,商业银行会做出盈余管理、资本管理、流动性管理、监管资本套利等博弈及外部环境对市场约束的影响。第七章总结了市场约束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对如何在我国践行市场约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八章为研究的总结论和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书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市场约束在商业银行监管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机制还很薄弱,尤其表现在存款人及次级债投资人上。第三,面对市场约束,商业银行会做出盈余管理、资本管理等博弈反应。市场约束总体上促进了《巴塞尔协议》的另外两大监管支柱。第四,市场约束的发展在我国银行业是必要且重要的,因此应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监管,这对我国商业银行乃至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笔者感谢东北财经大学邢天才教授、南开大学赵胜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孝松副教授、复旦大学许友传老师、中央财经大学方意老师、东北大学张永超老师、天津财经大学张瑜老师、《股市动态分析》主编赵迪先生等学者给出的建议。教学相长,感谢我的学生们给予的灵感和帮助。当然,更感谢父母给予的无限支持和关爱。这些都是我在科研中继续前进的动力。翟光宇2014年7月26日于东北财经大学
全部显示∨
第一章 导论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一 研究思路
二 结构安排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综述及文献评述第一节 市场约束的起源
第二节 市场约束的一般原理一 市场约束的内涵
二 市场约束的主体
第三节 市场约束有效及其发展的条件一 市场约束有效的条件
二 市场约束与信息披露
三 市场约束与安全网
四 市场约束的有效性
第四节 市场约束与《巴塞尔协议》一 市场约束与资本充足监管
二 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存款人的市场约束分析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一 存款人市场约束的机理分析
二 存款人市场约束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一 计量模型的设计
二 数据的统计描述及初步的计量分析
三 改进后的计量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次级债投资人的市场约束分析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次级债市场约束的理论模型一 基本引理
二 对次级债投资人市场约束的分析(一)商业银行风险对次级债价值的影响
(二)资产跳跃对次级债价值的影响
三 次级债对存款人市场约束影响的分析(一)关于存款人的市场约束
(二)资产跳跃对存款债权价值的影响
第四节 我国次级债市场约束的发展一 次级债在中国发展的概况及特殊性
二 研究思路及文献回顾
三 相互持有的数理分析(一)模型的构建及推理假设
(二)数理模型对推理假设的解释
(三)数值模拟及进一步说明
(四)对数理模型的数理意义及经济意义总结
四 结合我国现实的说明
五 研究意义及建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股东的市场约束分析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证分析一 计量模型的设计
二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论
本章小结一 加强强制信息披露,鼓励自愿信息披露
二 增强市场主体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敏感度
三 继续拓宽金融市场发展,促进金融市场化
第六章 市场约束的条件及博弈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一 信息披露与市场约束
二 强制信息披露与自愿信息披露
三 《巴塞尔协议》与信息披露
四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现状及发展概述
五 我国银行董事会秘书持股与信息披露质量(一)银行董事会秘书持股的概述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实证设计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六 信息披露的未来研究设想
第二节 盈余管理、资本管理和监管资本套利一 关于盈余管理和资本管理
二 盈余管理和资本管理的理论分析
三 盈余管理和资本管理的实证分析(一)模型设计
(二)数据的统计描述
(三)实证结论
四 商业银行的监管资本套利分析
五 小结
第三节 流动性管理——以存贷比为例一 存贷比的内涵
二 存贷比监管的形成:历史背景及内因
三 存贷比监管的争议:理论分析(一)存贷比与流动性管理
(二)存贷比与宏观金融
(三)存贷比是否导致监管套利
四 实证分析(一)存贷比与流动性管理
(二)存贷比与宏观调控
(三)商业银行粉饰存贷比了吗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四节 外部环境对市场约束的影响一 隐性保险对市场约束的影响(一)理论分析
(二)以“11超日债”为例
二 存款保险制度对市场约束的影响
三 中央银行政策对市场约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对我国践行市场约束的思考第一节 市场约束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我国发展市场约束的必要性
第三节 我国如何发展市场约束的思考一 市场约束不是监管主力
二 培育主体的金融素质
三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四 积极发展次级债市场
五 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六 隐性担保是否应该退出
七 加强信用评级建设
八 注重第三方的力量
九 建立预警及挽回措施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一节 结论总结
第二节 市场约束前景展望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