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解蔽与重构: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

Covering and Reconstruction:the on Hsun Tzu’s Thoughts in the View of Multiple Perspectives

纸书售价: 63.2 纸书定价:¥79.0 电子书售价: 31.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荀子研究综述
一 国内外的荀子研究状况
二 研究成果分析
第二节 传统荀学的现代诠释
一 观念·价值·体系的生成
二 荀子文艺观的核心精神
三 伦理本位与文学传统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理路与思考
第一章 人性与生命:荀子思想的历史发生
第一节 情性之说与素朴之自然
一 人之情性的关注
二 人之能力的考量
三 性·情·欲的语义构链
第二节 性恶之论与欲望之功利
一 从“人之性恶”到“情甚不美”
二 情欲之“患”与礼义之“源”
第三节 天人之思与生命之体认
一 “天道观”的内蕴
二 “制天命而用之”与主体教化的功能转向
第四节 存生之道与制世之哲学
一 王者之“政”与养生之道
二 制世之治与生存的迁想
第二章 教化与明道:荀子思想的理论基点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与美善动因
一 “性恶”的理论预设
二 “解蔽”的逻辑指向
第二节 “善假于物”的教化方式与“入世求存”的学术理想
一 教化之多元呈现与审美表达
二 “制”人之思与“教化”之质
三 社会本位规约下的求“全”之术
第三节 “心”·“言”·“道”
一 从“修身”到“见善自存”的内美升华
二 从“言教”到“君子必辩”的策略哲学
三 从“立己之学”到“明己之道”的功利目标
第三章 隆礼与重乐:荀子思想的伦理秩序
第一节 “礼”论与化形于外
一 “礼”之审美缘起
二 “礼”之多维内蕴
三 “礼”之理论基础
四 “礼”之文化性征
五 “礼”之价值功能
第二节 “乐”论与感心于内
一 “乐”之本体论
二 “乐”之表现论
三 “乐”之性征论
四 “乐”之功能论
第三节 “差序格局”的建构与传统视域的自觉反思
一 可以“群”与“礼乐”之社会功用
二 “礼乐”达道与至“士”之说
三 文化的反思与意义的规训
第四章 崇文与尚质:荀子思想的审美追求
第一节 美的本质探寻与功利价值
一 “美”的探问与“文”的提出
二 审美诉求与功利价值
第二节 美的艺术架构与文采修饰
一 礼乐爱敬之达
二 饰美修身之术
三 巫祝卜筮之重
四 复情俱文之悦
五 文章辞彩之华
六 溢美通明之治
第三节 美之真纯“中和”与真伪之辩
一 主体之内在修养与人格气度
二 “去伪存真”与据“真”存“伪”
三 “情文兼备”之下的审美愉悦
第五章 诗意与和谐:荀子引《诗》及其学理分析
第一节 《荀子》引诗与文本传统
一 荀子引诗之历史缘起
二 荀子引诗之文化表征
三 荀子引诗之审美诠释
第二节 《荀子》论诗与荀子诗学
一 荀子论诗之文本呈现
二 荀子诗论之审美构建
第三节 荀子诗论与《上博楚简》
第四节 《荀子》诗学观的核心探问与审美旨归
第六章 赋谜与文本:荀子《赋》篇及其文艺实践
第一节 文本·思想·价值域
一 荀子“五《赋》”及其文本呈现
二 “晦隐”之言与艺术审美的独特表述
三 “赋”的文学价值与史学意义
第二节 “谜”及其文学文体的尝试
一 设覆与作答:文本的实践
二 “谜”之隐逸与思维的想象
三 “隐喻”:一种游戏
第三节 文学观念的确立与理论实践的自觉
第七章 争鸣与差异:荀学思辨的文化维度
第一节 批判、裂变与整合的先秦学术视界
一 先秦学术视界概观
二 荀子与诸子思想比较研究的学术功能
第二节 “善”“恶”之维:以荀子、孟子人性观为例
一 人性之思
二 善恶之质
三 本质之辩
四 心性之辩
五 情欲之辩
六 存生之辩
七 标的之辩
第三节 “礼”“乐”之美:以荀子、墨子礼乐观为例
一 “非乐”与“乐教”
二 “节用”与“功用”
三 克己复“礼”与“礼”的超越
第四节 “文”“质”之观:以荀子、韩非子文质观为例
一 本体之辩:“重质轻文”与“重文尚饰”
二 功用之辩:“以文害用”与“文质至备”
三 主体之辩:“修身之饰”与“法度之约”
四 政道之辩:“隆礼重德”与“轻德尚力”
第五节 “有待”“无待”之间:以荀子、庄子“道”范畴为例
一 “天为”与“人为”:释“道”之辩
二 “类”与“游”:体“道”之辩
三 “群分”与“自适”:存“道”之辩
四 “言教”与“不言”:明“道”之辩
第六节 “义”“利”之辩:以荀子与经学传统为例
一 尚“义”与先秦文化的伦理基点
二 趋“利”与价值理想的原思维
三 义利兼顾与文化价值的转向
四 义利并重与“法后王”的重建
第八章 解蔽与重构:荀学对话的文化镜像
第一节 文化与价值系的生成及其对话的可能
一 价值理性与伦理转向
二 审美理想与主体转向
三 “和”之共融与文化价值的碰撞
第二节 美与功利的纠缠及其对话的发生
一 “美”的文化缘起与差异化征象
二 审美诉求与功利价值
第三节 “诗”与文化的去蔽及其对话的实践
一 “诗教”观与礼、乐、诗的互动关系
二 “崇高”的范式与诗、乐、舞的互融关系
三 去蔽·还原·归真
第四节 政道与原型的回溯及其对话的营构
一 实用思想与文化原型
二 政道逻辑与治世实践
第五节 视界对话与荀学传统
结语 文化透视与历史认同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