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研究

纸书售价: 118.4 纸书定价:¥148.0 电子书售价: 59.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属性
第一节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独特内涵
一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
二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铭刻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深刻印记
三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人权观
四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彰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人权主张
五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立足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
第二节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具有不同于西方人权模式的独特潜力
一 客观承认中西方人权发展的相通之处
二 深入分析中西方人权发展道路的不同特点
三 清醒看待西方在人权问题上的主张和行为
第三节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 政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二 经济权利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三 文化权利的保障形式更加丰富
四 社会权利保障更加公平
五 环境权利保障日益加强
第四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坚持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一致性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人权发展的实践空间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人权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人权理论新的内涵
第二章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研究思路
第一节 已有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1.对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的分析
2.对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的概括
3.对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动力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4.对中国人权保障的法制制度的研究
5.对中国人权发展过程中具体问题的研究
6.对中国人权外交政策与人权斗争的研究
7.对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面临的挑战的研究
8.对其他国家人权发展状况的研究
二 国外研究述评
第二节 研究的总体框架
第一编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形成过程
第三章 关于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理论争论
第一节 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当代法学实证主义对人权普遍性的辩护
第三节 当代哲学对人权普遍性的论证
1.基于人的尊严(human dignity)
2.基于理性(reason)
3.基于自主性(autonomy)
4.基于平等(equality)
5.基于需求(needs)
6.基于能力(capabilities)
7.基于共识(consensus)
第四节 人类学对人权普遍主义的挑战
第五节 社会学的建构主义与基础主义关于人权普遍性的争论
第六节 政治学对人权绝对主义的批判
第七节 辩证和历史地理解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一 人权价值的普遍性与实现方式的特殊性
二 人权普遍性的主体间性、现实基础和历史发展
1.人权价值普遍性的主体间性:重叠共识
2.人权价值普遍性的现实基础:实践和交往全球化
3.人权价值普遍性的变化:更多的共识与更多的分殊
三 人权特殊性的文化、历史和现实条件的相对性
1.人权实现方式的文化相对性:不同文化传统的手段偏好
2.人权具体目标的历史相对性: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排序
3.人权限制方式的现实相对性:不同压力条件下的不同侧重
第四章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理论要求
第二节 辩证处理人权与其他各种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一 在人权与其他公共利益关系上的争论
二 如何辩证看待人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辩证处理各类人权之间的关系
一 人权间冲突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二 人权间冲突的各种解决方案
1.区分基本人权和非基本人权
2.人权排序
3.划分人权的核心与边缘
4.人权间的平衡与妥协
三 从主体间视角分析和解决人权间冲突
(一)分析人权间冲突的三种视角
(二)如何看待人权间冲突
(三)如何解决人权间冲突
第四节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
一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基本理论原则
1.人权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关系的辩证性
2.人权实现的整体性
3.解决各种人权问题方式的非唯一性
4.通过协商民主达成人权解决方案的“重叠共识”
二 人权价值与其实现方式的区分
1.人权价值内涵的研究视角
2.人权实现方式的研究视角
3.不应混淆两个视角的不同问题
三 对人权价值理解的创新
1.人权的普遍性源自不同文化的“交叉共识”
2.人权整体的绝对性与各项人权的相互限制
3.人权的内在结构包括利益和自由两个方面
4.人权在主体关系上需要保持特殊保护与平等保护的平衡
5.国家人权保障三重义务的平衡
四 对人权实现方式的理解的创新
1.人权发展战略的本土性
2.人权发展战略的多样性与方向的一致性
3.人权发展战略的阶段性
4.人权发展的条件性
5.用实践结果检验人权发展战略的有效性
第五节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战略原则
一 依法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1.人权保障的法治化进程
2.国际人权公约与国内人权法律的关系
3.人权政策与人权法律的关系
4.完善立法、司法和执法各个环节的人权保障
二 协调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1.公民和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之间的协调
2.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保障之间的协调
3.个人权利保障之间的协调
4.尊重、保护和实现三项义务之间的协调
三 务实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1.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主导的人权发展战略
2.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人权需求
3.将人权发展与国家发展规划相结合
4.处理好人权保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
第五章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一节 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学习、交流与合作
一 了解和学习
1.介绍和了解国际人权规范
2.学习各国人权经验
3.开展理论研究
二 开展国际人权交流
1.来访与访谈
2.举办人权国际研讨会
3.开展人权对话
4.出访
5.回击恶意攻击
第二节 人权理念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一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二 与中国当代的治国理念相结合
1.“三个代表”与人权
2.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人权
3.和谐社会与人权
4.依法治国与人权
三 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
1.经济、社会和文化改革中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问题
2.行政、司法和政治改革中产生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障问题
3.改革中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
四 与实际人权案例的处理相结合
五 对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研究
第三节 人权理念在中国价值地位的提升
一 人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地位提升的进程
1.确认人权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人类普遍追求的共同理想
2.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3.人权成为宪法原则
4.人权主体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
5.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
6.人权行动纳入国家计划
二 人权价值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
1.经济发展与人权保障
2.政治文明建设与人权保障
3.法治建设与人权保障
4.社会建设与人权保障
5.文化建设与人权保障
6.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权保障
三 对人权的理论研究广泛展开
第四节 《人权》杂志发表文献的统计分析
一 《人权》杂志发表的研究性文章统计分析
(一)三类人权研究文章的总体情况
(二)有关中国人权发展背景的研究文章
1.各方面研究的具体内容
2.五个方面研究文章数量的变化
(三)研究各项具体人权的文章
(四)关于中国特色人权理念的研究文章
二 对中国特色人权理念的传播
(一)中国特色人权理念的国内传播
(二)中国特色人权理念的国际传播
(三)中国特色人权理念传播的国内与国际比较
三 结论
第五节 人权著作的统计分析
一 研究主题分析
二 学科视角分析
三 学术影响力分析
四 出版及其资助情况分析
五 研究路径分析
六 总结
第二编 中国特色的人权法治保障
第六章 中国人权法治保障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第一节 中国人权法治保障体系的特点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人权保障价值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人权保障特色
(一)主体上的普遍性
(二)范围上的广泛性
(三)享有上的公平性
(四)体系上的开放性
(五)视野上的国际性
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中国人权法治保障的新开拓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对依法保障人权的新阐述
(二)《决定》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架构的基本设计
(三)中国法治体系新架构对依法保障人权途径和目标的新设计
第二节 宪法和法律对人权的保障
一 宪法在人权法治保障中的作用
(一)确立公民基本权利体系
(二)通过宪法修正案,不断完善人权保障的宪法规范
(三)规定特殊主体的人权保障
二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法律保障
1.工作权
2.基本生活水准和社会保障的权利
3.健康权
4.受教育权
5.社会保障权利
6.文化权利
7.环境权
三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的法律保障
1.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
2.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权利
3.平等权
4.人格权
5.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
6.住宅和通信不受干涉的权利
7.婚姻家庭权和私生活不受干涉的权利
8.财产权
9.宗教信仰自由法律制度保障
10.发表意见和集会结社的权利
11.选举、担任公职和参与决策的权利
12.知情权与监督权
四 特殊主体权利的法律保障
1.妇女的权利
2.未成年人的权利
3.老年人的权利
4.残疾人的权利
5.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保障
第三节 国务院法规和规章对人权的保障
第四节 地方法规和规章对人权的保障
一 地方立法的制度基础
(一)相关法律概念的厘清
(二)单一制下赋予地方立法权的必要性
(三)地方立法对人权保障的重要促进作用
二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立法对人权保障的推进及其特点
三 地方人权法规和规章对人权的保障
(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保障
(二)对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的保障
(三)特殊主体的权利
第五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人权保障四类规范的相互关系
一 人权保障四类规范的区分
二 人权保障四类规范的功能侧重
(一)人权保障的法律规范
(二)人权保障的行政规范
(三)人权保障的社会规范
(四)人权保障的执政党规范
三 人权保障四类规范的发展趋势
四 依法治国背景下人权保障四类规范的重新协调
(一)人权法律规范的适时转变机制
(二)人权法律实施的监督检查机制
(三)其他人权规范的细化补充机制
(四)其他人权规范的合法性审查机制
第七章 宪法、刑法和劳动法保障人权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宪法保障人权的历史进程和特色
一 中国宪法文本变迁与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宪法文本的变迁
(二)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发展
二 “人权入宪”开创了以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三 中国宪法实践的展开与人权保障目标的实现
四 中国宪法实践与人权保障发展展望
第二节 刑法保障人权的历史进程和特色
一 刑法保障人权的基本历程
二 刑法保障人权的特色
三 刑法在保障人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第三节 劳动法保障人权的历史进程和特色
一 劳动法人权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进程
二 劳动法保障人权的主要方式和制度特色
三 中国劳动法保障人权制度完善的路径
第八章 中国特色的人权司法保障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对人权的保障
一 新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进程
(一)刑事诉讼法的初创时期
(二)刑事诉讼法的曲折发展时期
(三)刑事诉讼法的改革完善时期
二 刑事诉讼法人权保障的特色
(一)保护被害人人权与被告人人权并重
(二)注重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三)贯彻“少杀”、“慎杀”政策,减少死刑的实际适用
(四)根据国际人权公约充实刑事诉讼法对人权的保护
三 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的具体规定
(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
(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
(三)防范和遏制刑讯逼供,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
(四)限制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
(五)保障被害人、证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六)完善刑事审判程序,保障获得公正审判权的实现
四 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刑讯逼供依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羁押率过高
(三)技术侦查措施存在滥用可能
五 人权保障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一)继续治理刑讯逼供
(二)降低逮捕羁押率从而从根本上治理超期羁押
(三)对死刑案件实行更加严格的标准
(四)完善技术侦查措施
六 小结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保障人权的过程和特色
一 行政诉讼法的多重属性与价值
二 行政诉讼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三 行政诉讼的人权保护实效:以典型案例和指导案例为例
(一)注重对公民人身自由与安全的保护
(二)注重对个人和组织的财产权的保护
(三)注重对劳动安全保障权与受教育权的保护
(四)注重对环境权的保护
(五)关注对法律上的平等权的保护
(六)关注对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权,包括请求国家赔偿权的保护
(七)突出对行政程序权利的保护
四 行政诉讼法的修订及其对中国人权司法保障的新发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对人权的保障
一 确立公益诉讼制度,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二 完善简易程序,保障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三 完善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保障诉讼程序公正进行
第四节 其他司法制度建设中的人权保障
一 促进司法公开,扩大司法民主,保障公正司法
二 律师和司法援助制度建设
(一)中国律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国律师保障人权的特点
(三)中国律师保障人权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三 改革监狱制度和看守所制度,保障服刑人员和被羁押人的人权
(一)监狱和看守所对在押人员人身权的保障
(二)监狱和看守所对在押人员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
(三)监狱和看守所对在押人员诉讼权利的保障
(四)监狱和看守所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四 完善国家赔偿制度
第五节 中国人权司法保障的特色
一 中国人权司法保障体系主体的多元化
二 中国人权司法保障的内容逐渐扩大
三 司法政策在中国人权司法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四 重大案件对中国人权司法保障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第三编 中国特色的人权政策保障
第九章 中国人权政策保障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中国人权政策保障的主要形式
一 制订和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二 发布指导意见、规定、办法和通知
三 开展专项行动
四 建立保障机制
第二节 中国人权保障政策的主要特点
一 过程特点
二 内容特点
三 作用特点
第三节 人权政策保障的优势与局限
一 人权政策保障的优势
二 人权保障政策的局限
第四节 中国人权政策保障的地位与发展趋势
第十章 中国人权政策保障的具体内容与措施
第一节 总体政策规划
一 制订和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二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确定人权保障总体要求
(一)“十二五”时期人权事业发展的背景和总体趋势
(二)“十二五”规划对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具体规划
三 在执政党重要文件中提出的人权保障要求
(一)十八大报告对各方面人权保障的论述
(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人权保障的要求
(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人权保障的要求
第二节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保障政策与措施
一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保障公民就业权利
二 建立集体协商制度与保障机制,保障劳动者各项工作权利
三 开展农村扶贫开发,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四 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保障公民适足住房权
五 建设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公民充分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六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利
七 发展义务教育,保障公民受教育权
八 开展公共文化建设,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
九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环境权利
第三节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保障政策与实践
一 中国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主要特点
二 推进城镇化建设,保障公民自由迁徙权
三 废除劳动教养制度,保障公民人身自由权
四 纠正冤假错案,保证公正审判权
五 强化法律援助服务,维护诉讼当事人辩护权利
六 建设城乡互联网,平等保障公民知情、表达和监督的权利
七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保障公民隐私权
八 健全民主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权
1.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发展
2.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
3.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九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
十 大力开展反腐败,维护公民各项权利
第四节 特定群体权利保障的政策与实践特色
一 中国保障特定群体权利的主要特点
(一)政府对特定群体权利保障日益重视
(二)特定群体权利保障政策内容日趋全面
(三)特定群体权利保障政策制度化实施
(四)特定群体权利保障政策与国际接轨
二 妇女和儿童的权利保障
三 残障人士的权利保障
四 少数民族及其成员的权利保障
五 老年人的权利保障
六 艾滋病患者的权利保障
第四编 中国与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比较研究
第十一章 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及其特点
第一节 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
一 普遍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
二 以政治自由主义作为人权保障的主要理论根据
三 以法律保障制度为中心的人权保障体系
四 特别强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障
五 高度重视人权救济和保障机制建设
六 非政府组织在人权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七 重视人权教育和知识普及
八 积极推进国际人权机制建设
第二节 影响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主要因素
一 人民争取权利的抗争运动对人权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于人权保障水平的制约作用
三 权力制衡的政治体制对人权发展道路的平衡作用
四 政治自由主义理论对人权发展道路的指导作用
五 宗教和传统文化对人权发展道路渗透性影响
六 国际和地区人权机制对各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约束作用
第三节 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不同模式
一 各国在人权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各有不同
二 各国在权利保障的价值取向和内容上的不同倾向
三 各国设立的人权保障机构的差异
四 各国人权保障的实现路径的不同特点
第十二章 主要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异同
第一节英国、法国和德国人权发展道路及其特点
一 英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特点
(一)英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历史回顾
(二)英国人权保障的法律制度
(三)英国人权保障的基本体制
(四)英国人权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
二 法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特点
(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的产生
(二)《人权宣言》对法国后世宪法的深远影响
(三)宪法委员会对《人权宣言》效力的确认
(四)《欧洲人权公约》对法国人权保障的约束作用
(五)法国人权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
三 德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特点
(一)德国人权发展的曲折历史
(二)促进人权保障的民间组织和人权运动
(三)德国人权保障机构
(四)德国人权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美国人权发展道路及其特点
一 美国人权保障的历史发展
1.殖民地初期北美居民享有的“英国人权利”及其限制
2.对英国统治的反抗与《独立宣言》和《权利法案》的产生
3.奴隶制存废之争与南北战争
4.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抗争与《民权法案》的产生
5.印第安原住民争取权利的抗争
6.妇女争取权利的抗争
7.工人争取权利的抗争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的发展
二 美国人权保障面临的挑战
三 美国人权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
1.美国人权保护制度来源于英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传统
2.美国人权保护制度奠基于欧洲的思想渊源
3.美国人民的抗争推进美国人权保护的范围和程度逐渐扩大
4.相对重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护,忽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护
5.美国人权保护制度的发展明显受到分权制衡原则的影响
6.美国人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受到政党政治的影响
7.美国人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受到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韩国人权发展道路及其特点
一 韩国人权保障的历史发展
(一)民主化前后人权状况的变化
(二)全面推进人权保障时期
(三)人权事业的曲折发展
二 韩国的人权保障制度
三 韩国的人权保障机构
(一)韩国宪法法院
(二)韩国人权委员会
(三)促进人权保障的非营利组织
四 韩国人权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
1.韩国人权保障的发展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息息相关
2.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与宪法法院共同保障人权
3.非营利组织在促进人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节 俄罗斯人权发展道路及其特点
一 俄罗斯人权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沙俄时期的人权状况
(二)西方人权观念的影响
(三)制度改革和个人权利的授予
(四)苏联时期人权保障的法律与实践
2.苏联时期的人权实践
二 俄罗斯人权保障制度
(一)现行宪法确立的人权保障基本原则
(二)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规定
三 宪法规定的人权保障体制
1.俄罗斯宪法法院及其实践
2.俄罗斯人权全权代表制度
四 俄罗斯在人权问题上的对外政策
(一)俄罗斯积极宣传自己在维护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争取国际话语权
(二)强调在国际人权问题上必须考虑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强调国家主权,抵制以人权为名的外国干涉
五 俄罗斯人权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
(一)迥异于西方的人权观
(二)传统文化和苏联时期的意识仍然对俄罗斯人权观念发挥重要影响
(三)重视人身安全、财产保护和劳动权利
(四)强调国家对权利的保护义务
第十三章 中国与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比较与启示
第一节 中国与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异同
一 在人权的主体和权利范围上的渐进扩展与后发普遍性
二 在人权保障形式上的法律中心主义与行政主导
三 个人权利与社会义务的不同偏重
四 在人权发展战略优先性的排序差异
五 政府与人权保障关系的不同定位
六 非政府组织在人权保护机制中作用的差异
七 在与国际人权机制互动上的阶段性差异
第二节 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一 各国人权保障模式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多元和发展的
二 人权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
三 人权保障需要加强人权法律体系的建设
四 人权保障需要严格的执法检查
五 人权保障需要加强司法救济
六 人权保障需要人权理念的传播和普及
七 促进人权保障需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合力
八 中国应当以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人权机制的建设和工作
第五编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比较研究
第十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发展道路和特点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与人权新概念
1.生存权
2.和平权
3.自决权
4.发展权
5.平等权
6.环境权
7.共同继承财产权
第二节 对战后人权概念发展的不同理解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特点
第十五章 各发展中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异同
第一节 亚洲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特点
第二节 非洲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特点
第三节 拉丁美洲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特点
第十六章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比较与启示
第一节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共同点
一 强调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二 在人权主体上的共识
三 在人权内容上的共同点
四 对人权保护中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共识
第二节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差异
一 指导理论的差异
二 执政党和政府重视程度的差异
三 立足国情上的差异
四 对权利与义务关系强调上的差异
五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上的差异
第六编 评价与结论
第十七 章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发展的评价
第一节 联合国对中国人权定期审议情况分析
一 中国提交《国家人权报告》
二 吴海龙大使对中国人权发展情况的介绍
三 各国对中国人权状况的评价
(一)各国对中国人权状况的肯定
(二)各国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关切
(三)各国对中国改善人权的建议
(四)总体情况
第二节 中国第三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过程分析
一 背景与选举情况
(一)选举背景
(二)选举情况
二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历年选举票数分析
三 各方反应
第十八章 结论与问题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结论
一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理论基础和战略选择
1.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
2.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在理论上要解决的两类世界性难题
4.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
二 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理念的形成过程
1.开展国际交流是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理念形成的重要条件
2.人权理念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3.人权理念在中国价值体系中地位的提升
4.中国人权研究论文所反映的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5.中国人权研究学术著作所反映的对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理念的理解方式
三 中国人权法治保障体系的特色
1.中国人权法律保障体系的结构和特点
2.中国人权法律保障发展过程的特点
3.中国人权司法保障体系的结构和特点
4.依法治国背景下人权保障四类规范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机制
四 中国人权政策保障体系的特色
1.中国人权政策保障的形式、特点、作用和优劣势
2.人权保障政策的在中国人权保障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五 中国与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比较
1.中国与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不同特点
2.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主要影响因素
3.各个发达国家人权保障道路的不同模式
4.发达国家人权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六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比较
1.发展中国家对战后人权新概念的贡献
2.发展中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特点
3.各发展中国家人权发展道路的异同
4.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人权发展道路上的差异
七 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及其成就的评价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 关于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本身的研究
二 关于人权发展道路的比较研究
三 关于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国际影响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