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论:网络及网络公民社会逐步走进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从一些网络现象谈起
现象之一:互联网的使用日益频繁
现象之二:互联网已成为人们交往的空间
现象之三:互联网日趋与政治和公共生活相联结
二 问题的研究背景
三 本书研究的意义
(一)本书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本书研究的理论价值
第二节 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 网络
二 公民社会
(一)从社团角度定义公民社会
(二)从文化角度界定公民社会
(三)公民社会的英文原文的多种译法
三 网络公民社会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 网络公民社会宏观基础的研究
二 网络公民社会的微观要素研究
三 互联网与公民社会关系的研究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和创新
一 本书的逻辑结构
(一)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本书的基础性章节
(二)第三章至第七章是本书的主体性章节
(三)第八章是本书的总结性章节
二 本书的主要创新
第二章 网络公民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第一节 网络公民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公民社会理论
(一)公民社会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二)公民社会理论的主要关切点
(三)公民社会理论与本书关系简述
二 公共领域理论
(一)公共领域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二)公共领域理论的主要关切点
(三)公共领域理论与本书关系简述
三 公共治理理论①
(一)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二)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关切点
(三)公共治理理论与本书关系简述
第二节 网络公民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及其选择
一 “事实”研究方法论及其困境
(一)“事实”研究方法论概述
(二)“事实”研究法的困境
二 “价值”研究的必要及其与“事实”研究的结合
(一)“价值”研究的必要性
(二)“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的结合
第三章 网络公民社会:现实与可能
第一节 有关网络公民社会的争议①
一 网络公民社会的怀疑论
二 网络公民社会的支持论
第二节 网络“社会”何以可能
一 关于“社会何以可能”的讨论
二 网络“社会”何以可能
第三节 网络公民社会何以可能
一 国家之外的独立领域
二 “心系天下”的公共场域
第四章 网络公民社会的内在结构及其运行逻辑
第一节 结构与网络公民社会的内在结构
一 网络公民社会的内在组成结构概述
二 网络公民社会内在结构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网络自主个体领域
一 网络自主个体领域及其属性
二 网络自主个体领域的边界
第三节 网络公共组织
一 组织、网络组织与网络公共组织
二 网络公共组织的属性:基于两个案例的分析
(一)“行动型”网络公共组织
(二)“交流型”网络公共组织
第四节 网络公共领域
一 网络公共领域何以可能
二 网络公共领域的构成②
三 网络公共领域的运行演化逻辑
第五节 网络集体行动
一 网络集体行动的含义、类型与特征
(一)网络集体行动的含义
(二)网络集体行动的类型
(三)网络集体行动的特征
二 网络集体行动的演化逻辑
(一)网络集体行动的初始可能
(二)网络集体行动的节点爆发
(三)网络集体行动过程中的网络动员
(四)网络集体行动对现实的冲击
第五章 网络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
第一节 个人本位:网络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
一 价值基础维度:个体本体论
二 权利维度: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三 主体关系维度:平等交互
四 目标追求维度:价值多元而非价值一元
五 政治性质维度:生活政治而非权力政治
第二节 社会自主:网络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二
一 网络会聚的常态化
二 主体间性
三 自治性
第三节 合作与信任:网络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三
一 网络公民社会内部的合作与信任
二 公共治理语境下的合作与信任
第四节 网络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面临的挑战
一 对网络公民社会个人本位属性的挑战
二 对网络公民社会自主属性的挑战
三 对网络公民社会合作、信任属性的挑战
四 网络公民社会三种价值属性相冲突的挑战
第六章 网络公民社会的成长条件
第一节 网络公民社会的技术条件
一 “技术决定论”及其对于网络公民社会的影响
二 有关“技术决定论”的讨论
第二节 网络公民社会的“公民”条件
一 主体意识
二 公共意识
三 自治意识
第三节 网络公民社会的“制度”条件
一 无关联模式
二 对抗模式
三 合作模式
第七章 网络公民社会与善治:从“想象”到现实
第一节 “善治”视野下的网络公民社会
一 何为善治?
二 善治对网络公民社会的期待与想象
(一)善治对网络公民社会“能力”的期待
(二)善治对网络公民社会“品性”的期待
第二节 网络公民社会对“善治”的可能风险
一 网络公民社会的“抗争性”风险
二 网络公民社会的“碎片化”风险
三 网络公民社会的“非理性”风险
四 网络公民社会的“非公共性”风险
第三节 网络公民社会的优化调控措施
一 建构性的调控措施
二 限制性的调控措施
三 网络公民社会与善治的未来
第八章 结论:网络公民社会的现在与未来
一 本书的研究结论
二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