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人,作为道德性存在,需要为自身与社会做出道德努力。诚如康德所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那么,人在道德上的进步同样需要道德教育的推动。因而,道德之知成为理性人教化的重要方面,也成为道德教育课程化的基础。清理道德教育知识发现,其存在不同样式的知识,包括理论性的、规范性的和实践性的道德教育知识,它们分别代表了人对道德诉求的基本知性方面,其揭示的是道德之为什么、是什么及怎么办。同时,各类型知识的特性相去甚远,分别代表了道德精神之知、道德规范之知、道德实践之知。针对不同类型的道德教育知识类型,需要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然而,通过调查与反思,我们发现,由于对道德教育知识认识的不清,导致现实中教育指导的错位与不力。因此,通过清理与规整道德教育知识,是为了奠定道德教育的知识基础,建构道德教育的知识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道德教育的课程知识观与方法论,尤其是在对普遍性道德教育知识批判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个体性道德教育知识(实践性道德知识)的合法性并确立其教学知识论立场及其教学方法体系。本书的努力与探索对于现实学校德育在课程知识观及方法论上提供了思考的基点与批判的标靶,同时也积极作用于德育课程教学论建设与现实运用。本书是在我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而今离博士毕业有两年零三月了,期间忙于行政事务与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工作,虽然对德育课程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延续,但采用了新的视角,而关于德育课程的知识基础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博士论文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只是对博士论文作出了细节上的补充。这或许更能证明本人在一个特定时期的研究水平,并形成本人研究历程的阶段性标志。回首自大学毕业近10年到30而立又开始求学至今的生涯10年过去了。岁月在无情地流逝,人生已走过春天。是该沉静、思考的时候了。“四十而不惑”啊!博士毕业论文应该是见证自己求学和生命实践的重要心得。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定题,锤炼思路、调研,到最后行文,一路走来,确实领略了很多智慧的洗礼,让自己的学术思想水平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暗自也曾下定决心要做好这篇论文,以回馈众多支持和关心我的老师、朋友和亲人们,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外在的确证。而今,才发觉很多事自身努力只是一个方面。我为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欣慰,为不能尽善尽美而怅然。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硕士生又博士生导师易连云教授,是他把我带进了学术的殿堂,十年来的谆谆教诲,身体力行,让我永不忘,不敢忘!其次,我要深深地感谢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各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们,周鸿教授、崔延强教授、陈时见教授、靳玉乐教授、朱德全教授、兰英教授、张学敏教授、孙振东教授等,是他们为我铺垫了学术的土壤。再次,我要特别感谢的是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文旭教授,他借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访期间为我查阅了很多英文文献,让我获得了一些新鲜的信息。同时,我要感谢同届学友杨清明、杨洋、孙华程、肖世洪、杨毅、孙士杰、刘会贵等,他们各自的思想和见解使我受益匪浅,他们的友好情谊使我时时心存温暖。最后,要对我的家人,尤其是教学、科研和家务繁重的妻子田龙菊女士,还有已懂事的儿子邓椿山,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是难以顺利地完成学业的。还要走的路漫长,还要做的事很多,秉持一颗不甘沉沦的心,无须停歇,走好自己的路,做好分内的事。2010年10月下旬于嘉州·乐山师范学院
全部显示∨
绪论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框架
四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知识与道德一 “知识”概说
二 “道德”概说
三 知识与道德关系之辩
四 “道德知识”解读
第三章 道德知识与德育课程一 德育课程的滥觞与学科定位
二 德育课程:人与道德知识相遇的平台
三 道德知识:德育课程的认识基础
第四章 知识论域下高校德育课程现状与反思一 高校德育课程回顾与检视
二 基于道德知识的高校德育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
三 道德知识在高校德育课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第五章 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变革一 控制与超越:整合的德育课程观
二 生命与实践:德育课程设计维度
三 规范与创新:跨文化的德育课程视野
四 僵化与活化:意义世界中的道德知识教学
五 和谐与共生:个体道德叙事的方法选择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