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本卷将1911—1949年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置于长时段的历史纵深和中国道路的宽广视野中,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变革,采取纵横交错的方式探究这一时期古籍整理及古文献学的发展历程,分析民国学人如何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积极借鉴西方文明,实现这一时期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发展的新旧融合、“援西入中”。在中国学术史上,民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总结这一时期的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发展成就与经验,对于当下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科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全部显示∨
周少川,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荣誉会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长期从事历史文献学、史学史、古代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以及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出版专著《古籍目录学》《元代史学思想研究》《陈垣史学思想与20世纪中国史学》等20余部,点校整理古籍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主持多项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多次获中国出版政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等奖项。
牛润珍,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魏晋南北朝史、方志学研究。出版专著《古都邺城研究——中世纪东亚都城制度探源》《三至六世纪海河流域自然环境、灾乱与城镇兴衰》《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等7部,主编、合著作品20部,发表论文13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等6项。7项成果获省部级奖项。
杨翔宇,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图书馆事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近现代学术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南开学报》《史学史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荣获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全部显示∨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