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近代以来,闽南地区有以家族为单位移民海外的传统。在移民海外过程中,他们把聚族而居形成的家族文化也带到海外。家族文化对移民家族又起了什么作用?移民过程中,家族内部有何分化,分化因子又是什么?家族成员故乡的时代烙印对他们在海外的创业、社会生活以及居住地的华人社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近代移民海外的动因都是经济,那么,在海外究竟有没有所谓的“海外华人经贸网络”?家族成员在其创业过程中起了多大作用?随着家族成员的分家,他们的企业又将有什么样的变化?诸如此类的问题引起笔者思考。晚清以来,福建南安戴氏族人一直就有移民海外谋生,菲律宾则是其主要侨居地。族人戴金华就曾为菲律宾华侨领袖,积极支持辛亥革命,为家乡办教育、保护乡民安全创办家族自治会,被民国政府任为福建省侨委。村中族人一直以此为楷模,并沿着先人的足迹继续移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外移民网络还在继续。其中,戴天惜家族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移民菲律宾,并在那谋生、创业并取得了成功,在取得了相应经济成就后,他们活跃于菲华社团,在当地具有一定代表性。本书以移民菲律宾的南安戴天惜家族为研究对象,把该家族的活动和行为置于国家、地区视野下探讨当代中国家族移民菲律宾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变迁问题。本书通过历史的纵向(条)与横向的专题(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前者,可对家族移民的时间从不同空间(中、菲)体现不同的历史轨迹;后者,则通过不同活动内容进行横向研究,能更清楚地了解国家、地区与家族间的关系及影响。本书通过田野调查完成资料的收集,在整理和分析基础上发现华人华侨不仅从物质和行动上对祖居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祖居国的思想也有很大影响;同样,从大陆来的新移民身上带有祖居国时代的特征,他们的到来对当地华社也同样产生了冲击,但都消弭于亲情和家族文化,形成新的华社文化。本书还进一步了解到在海外华人居住区始终存在一条华人贸易网络,它因中国大陆本土政策的变化而作相应游离,但始终未曾远离华人圈。正因如此,菲律宾华人华侨利用这条贸易网络才能顺利地开展经贸活动,并利用个人的商业能力建立自己的商业基地。同时,区域环境和居住国的政策则直接影响其族人经贸活动的开展。在田野调查中,笔者发现,海外华人有很强的宗族观,不仅体现在生活上,还体现在其企业群上。戴氏家族企业因其家族成员离而不散的现象,从而形成以其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企业群,这正是宗族的扩散型特点在企业群上的表征。通过戴天惜家族参与菲华社团可以体现海外华人在政治、社会上的需求。从他们所参与的主要社团的关系反映了社团发展史,从而给侨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从海外移民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权力下当代闽南乡村的变迁。国家权力对地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直接影响了个人、家族与乡村的命运;而海外华人在政策范围内,他们的行为也对乡村产生了深刻影响,直接改变乡村面貌。总之,本书以闽南乡村的一个家族变迁为视点,沿着家族成员的生活轨迹,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空间领域,探寻海外华人赖以生存的经贸网络。通过一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闽南乡村、乡民在求生存、谋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对个人、家族所产生的影响。
全部显示∨
潘淑贞,经济史博士,山西师大经管学院副教授。1999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福建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企业史,博士研究现当代经济史、社会史。近几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4篇。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选题概述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本书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戴氏家族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闽南乡村与戴氏家族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戴氏家族(1949—1965年)
第三节 戴天惜家族第一批赴菲(1949—1965年)
第三章 “运动”与“稳定”时期的戴天惜家族(1965—1986年)第一节 “运动”期间的戴天惜家族
第二节 “稳定”时期的菲律宾戴氏家族(1965—1986年)
第三节 侨菲戴氏族人社会生活
第四章 戴天惜家族企业群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戴氏企业群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戴氏企业群的形成(1987—2000年)
第三节 戴天惜家族核心企业的发展(2000年之后)
第五章 戴天惜家族回乡投资与建设第一节 戴天惜家族在家乡投资与管理
第二节 戴天惜家族与乡村建设
第三节 戴氏族人与“美丽乡村”建设
第六章 戴天惜家族对教育的传承第一节 戴氏家族捐资办学传统
第二节 戴天惜家族创办幼儿教育——心谷幼儿园
第三节 戴天惜家族与中学教育——现代中学与东方学校
第四节 戴天惜家族投资高等教育——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第七章 戴天惜家族与菲华社团第一节 菲律宾宋戴宗亲会
第二节 戴天惜家族与菲华南安公会
第三节 戴宏达与菲华各界联合会
第八章 菲律宾新生代华人的家庭与生活第一节 菲律宾华人与中文教育
第二节 新生代土生华人的家庭与生活
第九章 余论:新一轮家族移民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新移民的原因
第二节 新华侨与老华侨间的矛盾及沟通
第十章 结论
附录 戴天惜家谱图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