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大力推进健康老龄化,改善老年群体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本书基于健康老龄化战略,关注于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精神保障问题,以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学等学科为基础,提出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跨学科研究视角;运用生命历程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认知心理理论等跨学科交叉理论以及调查数据和质性访谈,探究老年人精神健康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基于老年人精神保障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精神准备的老年人精神保障体系,提出老年人精神保障的实现路径,研判从精神健康到精神福利的发展趋势。本书围绕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质性访谈、海外经验、体系构建、路径策略以及发展趋势等展开,共十章内容,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问题提出:健康老龄化与老年人精神保障”。基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征,本书梳理了健康老龄化的政策实践,提出从经济保障到精神保障的老年保障体系转型。同时,分析了我国老年人精神健康需求激增与精神保障供给缺位的现实困境,提出老年精神服务体系的优化方向:从精神救助到精神照护与精神保障,再到精神慰藉与精神福利。第二,“文献综述:老年人精神需求、精神保障与精神福利”。伴随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探究老年人精神保障的体系构建与路径实现逐渐成为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从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应对与健康老龄化的保障体系、精神保障的内容体系与实现路径、精神保障到精神福利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整体把握与系统梳理,奠定全书的研究起点。第三,“理论基础: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跨学科视角”。老龄社会的相关研究需要跨学科的融合,从老龄经济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健康管理学、认知神经学、老年工程学、老年医学、老年教育学、公共健康学等学科分析了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精神保障问题,提出了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精神保障的跨学科研究视角。第四,“作用机制:生命历程社会资本累积与精神调适”。老年人精神健康是个体生命历程、社会网络变迁、认知情绪调节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运用生命历程、社会网络与认知情绪等理论框架,基于部分访谈案例分析,探究了包括生命历程累积机制、社会网络拓展机制和认知情绪调适机制等在内的老年人生命历程社会资本累积与精神调适的精神健康作用机制。第五,“实证研究: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社会支持”。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和陕西省西安市与陕西省镇安县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全国范围与代表地区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老年人孤独、抑郁、幸福等精神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第六,“质性访谈:特殊老年人群的精神健康”。失独老人、空巢老人、随迁老人与失能老人等特殊老年人群的精神健康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失独老人早年丧子与老无可托,空巢老人空间阻隔与心灵相望,随迁老人候鸟迁徙与权益难寻,失能老人能力缺失与参与匮乏,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当前特殊老年人群的精神健康现状与现实困境。第七,“海外实践:老年人精神保障的经验借鉴”。老年精神卫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全球性公共议题,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精神保障政策与实践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借鉴。本书从法律引导、管理规制、供给保障与社区参与等方面,分析了国际上老年人精神保障的法律法规、组织机构、体系支撑与社区环境,总结了老年人精神保障的经验借鉴。第八,“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精神准备”。本书从个体精神心理变化角度构建了立足于个体生命周期精神准备的精神保障体系。老年期的精神健康状况是生命历程优势累积效应与劣势累积效应权衡博弈在生命周期最后阶段的外化表现。为有效实现老年人精神保障的目标,需要构建包括认知退化预防、情绪调控管理、意志激励改善、道德导引强化、行为干预调节等体系的全生命周期精神准备的主动性、介入性与立体化干预体系。第九,“路径策略:老年人精神保障的合作治理”。健康老龄化战略下老年人精神保障的实现路径在于个体适老、家庭孝老、社区助老、政府安老、社会敬老、市场享老等层面的协同治理,具体策略在于精神疾病预防与识别、精神障碍救助、精神健康促进、精神卫生服务共建共享等,保障条件依赖于环境、制度、资源、技术和服务等要素的有效整合。第十,“发展趋势:从精神健康到精神福利”。由基础需求向发展需求过渡是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需求趋势。精神保障供给需要参与式、多样化、多层次发展,精神保障制度体系在于制度目标、制度主体、制度内容等的协同配合,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内容、形式、制度、管理、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基本要素,由需求体系、供给体系、管理体系和支持体系构成。健康老龄化下从精神健康到精神福利,成为老年人精神保障领域理论研究和制度实践的发展趋势。
全部显示∨
翟绍果,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博士,社会保障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兼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医疗保障专委会委员等职。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国家老龄办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从医疗保险到健康保障的偿付机制研究》《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国民健康保障均等受益研究》《退休意愿、退休政策与退休准备》等学术专著六部,主编、合编和参编《员工健康管理》等教材六部;在Globalization and Health、《中国行政管理》等SSCI和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获得过人社部、民政部以及陕西省等多项省部级学术奖励。
全部显示∨
第一章 问题提出:健康老龄化与老年人精神保障一 人口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发展趋势
二 从经济保障到精神保障的老年保障体系转型
三 老年人精神健康需求与精神保障现状
四 从精神保障到精神福利的老年精神服务体系优化
第二章 文献综述:老年人精神需求、精神保障与精神福利一 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应对与关键议题:健康老龄化
二 健康老龄化的保障体系:从经济保障到精神保障
三 从精神需求到精神保障:内容项目与关系厘定
四 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机制体系:作用机制与支持体系
五 老年人精神保障的实现路径:多元参与、合作共治
六 从精神保障到精神福利: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最终归宿
第三章 理论基础: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跨学科视角一 老龄经济学
二 老年社会学
三 老年心理学
四 健康管理学
五 认知神经学
六 老年工程学
七 老年医学
八 老年教育学
九 公共健康学
十 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跨学科研究
第四章 作用机制:生命历程社会资本累积与精神调适一 生命历程累积机制
二 社会资本拓展机制
三 认知情绪调适机制
四 生命历程社会资本累积与精神调适
第五章 实证研究: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社会支持一 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基于CHALRS数据的实证分析
二 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需求现状与社会支持——基于西安市的实证分析
三 老年人健康养老、精神认知与社会支持——基于镇安县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质性访谈:特殊老年人群的精神健康一 失独老人:早年丧子与老无可托
二 空巢老人:空间阻隔与心灵相望
三 随迁老人:候鸟迁徙与权益难寻
四 失能老人:能力缺失与参与匮乏
第七章 海外实践:老年人精神保障的经验借鉴一 法律引导:老年人精神保障的法律法规
二 管理体制:老年人精神保障的组织架构
三 供给保障:老年人精神保障的体系支撑
四 社区参与:老年人精神健康促进的社区环境
五 老年人精神保障的经验借鉴
第八章 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精神准备一 认知退化预防体系
二 情绪调控管理体系
三 意志激励改善体系
四 道德导引强化体系
五 行为干预调节体系
第九章 路径策略:老年人精神保障的合作治理一 实现路径:多主体协同治理
二 具体策略:全方位共建共享
三 保障条件:多要素资源整合
第十章 发展趋势:从精神健康到精神福利一 精神健康需求趋势
二 精神保障供给趋势
三 精神保障制度体系
四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五 从精神健康到精神福利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