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中国近代期刊装帧艺术概览》是一部力求反映中国近代期刊杂志装帧艺术发展历史的著作。在我们试图把握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脉络时,总希望找到一些可以充分反映时代特征,超越文字表述具,有代表意义的资料。为此,对那一时期的诗歌、电影、绘画、音乐不同渠道的探索与研究成为一个长期以往课题。回顾自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每一次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冲突和推演,无不倚重于期刊和书籍,在这个期间的每一个历史入物和事件几乎无一例外都曾经借助期刊的舞台,履行自己的历史角色。作为期刊装帧本身,由于其性质要求,必须体现出刊物形式与刊载文章在内容上的统一,同时在形式上又必须具有独立的文化意义。所以这一时期的期刊装帧不仅具备印刷史的史价料值,更是超越简单文字表述的文化资料汇编。装帧无言,其蕴蔚然。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的意义远远超出其他各个部分和各个部分的总和。汇集重要作品,保留时代特征,通过期刊装帧给予读者对于历史认识上的升华,就是编著者对于此书出版的要义。一、期刊装帧艺术概说近代期刊起源于十九世纪末。1898年6月,清光绪帝下令实行变法并放开报禁和准许官民自由办报,中国期刊自此发端。与期刊共生的期刊装帧基于它的形式特征获了得独立的意义,成为其时代文化的一种物化形态,一方面它紧密联系着社会文化,一方面它密切关联着期刊的内容。当我们把它汇集起来,并独立地审视时,我们所获取的是这些期刊的创办者、编辑者建立在当时文化背景下的创造行为和方式。期刊装帧发展初创期(戊戌变法前-辛亥革命)最初以中国人为读者的期刊为传教士所编,以术雕板为主,仿照中国线装书的形式,宣传宗教道德。118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782-1834年)和米连共同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mese Monthly Magazine)在马六甲创刊,免费发放给南洋华人阅读,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读者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这个时期报刊多达200余种,紧随报刊出现的期刊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就这一时期的期刊装帧而言,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由外籍人士在华所编辑的期刊所采用的是中国线装书的装帧模式,《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最典型的代表,而中国人自己编辑的期刊却大多采用西方期刊的装帧方法。面对相同的读者群所采用的不同装帧样式,体现了不同身份的编辑者对于文化的理解。这一取舍表现出外籍人士把握中国人审美方式的迷茫,和中国人自己对于期刊这一新兴传播媒体的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命题表现了中国人在当时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也表现了新型富于凝聚力的文化对于陈旧松散文化的融合。真正对于期刊发展起到催化作用的是维新变法的失败,令人失望的宫廷变革使中国把经邦纬国的课题从上层交付给了民间,期刊的社会文化传播作用被高度突出,国民性成为期刊装帧实现的一个最基本尺度。近2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期刊有700种,由于此时出现的文艺类、生活类期刊需要更丰富的形式,从而促进了装帧的发展。1895年,中国第一家印刷机械厂——李涌昌机器厂在上海诞生,为本土印刷提供了石印、铅印、照相拼版和机械切纸的条件,也为期刊装帧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这个阶段,期刊首先完成了从外籍人士垄断性经营向国人主创的过渡,随之而来的是期刊的主创人员多为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期刊的主题内容承接了民族发展的主流内容,唤醒民众的宗旨通过激昂的政治宣教在各种期刊上被反复展示。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政治家的参与促进了期刊的发展,帮助他们借用别的国家的器物去找寻自己的民族精神,以辛亥革命为注脚的中国期刊此时已经获得了独特的历史地位。在这个期间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旬刊、《清义报》旬刊、《新民丛报》半月刊,创立了文白交驳的梁氏新文体“时务——新民体”。此外张元济主编的《外交报》罗振玉、王国维主编的《教育报》月刊,陈去病主编的《二十世纪大舞台》,苏州东吴大学主办的《东吴月报》最为突出,以唤醒民众为宗旨的政论期刊是本时期期刊的主流。就期刊类别来说,以传播新知识的科技期刊较为突出,以小说命名的文艺期刊初步繁荣。在期刊装帧上,这个阶段我们看不到任何对于偶像的崇拜,看不到任何图腾式的图案,约简、明朗的装帧形式以民俗的亲合代替了宫廷式的繁复、奢靡。所表现出来的是腐朽臣民意识的损毁和新的公民意识的建立,以及编者对于目前所把握的文化的自信。为克服急切的政治愿望对于期刊装帧艺术所体现的轻浮,期刊主创人员多采用厚重的题字为封面。西化的期刊装帧在实践活动中出现了回归。期刊装帧发展繁荣期(1915-1937年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期刊对于辛亥革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孙中山曾经在评价《民报》月刊时说,“鼓吹三民主义,遂使革命思想弥漫全国,自有杂志以来,可谓成功最著者”。据史料记载,1936年,全国三日刊以上的杂志达1793种,是中国近代期刊的极盛时代。《新青年》是中国期刊史上最杰出的杂志之一。其前期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激进民主主义的战斗旗帜;中期是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刊物;后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的机关刊和中共中央早期的理论机关刊。非常典型的说明了期刊与时代的关系。五四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以《新青年》为核心,傅斯年、罗家伦主编的《新潮》、北京救国会主办的《国民》等刊物积极响应,提倡民主,反对封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刘师培担任总编的《国故月刊》、梅光迪等人办的《学衡》、章士钊主编的《甲寅周刊》,则举起复古的旗帜,反对新文化运动。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体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观点的期刊,则先有王世杰主编的《现代评论》,后有梁实秋等人的《新月》。生活书店主办的《生活周刊》,1926年邹韬奋(1895-1944年)任主编后,改变编辑方针,对于编排方法新颖和相片插图的动机,也很注意。出版形式又改单张为16开本,销量由二千份增至4万份,最多时达15万份,为当时全国期刊之冠,创近代期刊史的最高记录。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陆续出版了《前哨·文学导报》、《拓荒者》、《萌芽月刊》、《巴尔底山》、《世界文化》、《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茅盾、郑振铎、傅东华等主编了《文学》,巴金、靳以主编了《文学季刊》。曹禺著名的戏剧《雷雨》,就是在《文学季刊》发表的.鲁迅和茅盾是文学期刊编辑的楷模。1921年茅盾接任《小说月报》主编后,发表了巴金的《灭亡》、《家》等一系列优秀进步的文学作品。鲁迅曾先后编辑出版了《莽原》、《朝花旬刊》等二十种文学期刊。鲁迅编刊态度认真、严谨,讲究期刊装帧设计。期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被高度突出,照相铜锌版、珂罗版、四色平凹版、中文照相排字等新技术的研制和应用,使期刊装帧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形成先进文化对于落后文化的瓦解,奠定了中国期刊当代装帧艺术发展的基础。身体力行是那个时代期刊编辑者的主要特色,许多文化界知名人士大都掌握基本的印刷技术,并且直接参与期刊的装帧设计工作。象鲁迅、茅盾、郑振铎、闻一多、徐志摩、叶圣陶、丰子恺、徐悲鸿、张大千、黄宾虹……,这些具有很高学识与修养的文化人的直接创造,使当时的期刊装帧在相对简单的印刷技术上获得了最大限度发挥。很多期刊从今天的角度看印刷似乎粗糙,但是装帧的设计却非常独到。铅版、石板、珂罗版……在基本构图和印刷要素的使用上,期刊编辑者无不充满自信的尽力而为。在这个时期的期刊装帧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大量对于中国汉字的素材在书法意义上的开掘,在其中又主要突出的是汉字的稳重与坚实。几乎所有装饰都围绕标题文字运行,尤其是对于汉字的大胆变形,页面的构图布局饱满,圈案的对比强烈,有许多是后人难以超越的。基于期刊装帧艺术超越了文字内容的局限,更适合表达编者的情绪和感触,因此将那个时代的思想、志趣表现得淋漓酣畅。期刊的社会影响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期刊装帧由明朗清新的风格走向典雅精美。期刊编辑队伍的壮大也使期刊装帧出现了分工,专业的美术界人士的参与使期刊装帧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是一个产生大师的年代,东西文化的交融,文化领域的活跃,长期以来的思想压抑和民族奋进的决心都纷纷体现在这个时期。尤其是期刊主创人员不仅以民族振兴、教化民众为使命,更注意自身的学识修养,以至当时的主流期刊装帧不仅反映了时代特色还引导着时代的潮流。思想的活跃使这个阶段的期刊装帧全方位地揭示了社会生活,其中有高雅也有艳俗,有厚重也有轻浮。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期刊装帧,从物化的角度反映出社会民众的心理不仅需要壮怀激烈也需要轻柔抚慰。由于期刊的装帧是期刊的门面,关乎着期刊生存,几乎可以被调动的因素都体现到了期刊装帧上。从今天我们所收集到的各种装帧来看,我们可以得到当时人们对于人与自然、中国与世界、社会与民众、政治与军事、传统与现代等对立或者相关概念的理解。期刊装帧发展停滞期(1937-1949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爆发导致了期刊发展的畸变,在这个历史时期战争所造成的不仅是地域的割裂,更表现出对于民族自尊的破坏与冲击。在这一时期,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既代表不同的政治区域,也作为不同的文化氛围,规定了期刊的出版内容和文化风格。因此,形成了期刊史上错综复杂的局面。战争对于中华民族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压缩,使抗战主流期刊装帧在内容上体现了强大的张力,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冲突使期刊装帧在形式上导向紧张的形态,成为期刊史的特色。同时我们也看到,战争导致民族意识中的虚无主义和自我麻醉心理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平衡和回避的需要。沦陷区期刊的装帧,则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力图用大量的生活、名胜风景、体育、儿童妇女的绘画、照片,营造一种歌舞升平的“大东亚共荣”气氛。二、对于《中国近代期刊装帧艺术概览》的解读中国的期刊带有典型的西学东进的色彩,第一本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就创刊于马六甲,直至1898年梁启超于戊戍变法失败后,还在日本横滨主编过《清义报》旬刊、《新民丛报》半月刊。可以这样说,期刊装帧的发端是来自于外来文化的传播,是随工业文明逐步导入到信息文明的代表。近代对外战争的硝烟强烈刺激了整个民族的嗅觉,对于自上而下政治变革的方式的批判,转为注重期刊的社会宣传功效,同时也将期刊装帧的艺术交还给了民众。我们探索期刊装帧文化发展含义的时候,一方面看到的是,由西方现代文化所带来对于东方保守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面对强势文化,民族文化的退让方式和回归。中国近代期刊装帧从起点上所依存的形式,除传统印刷术和图案装饰素材外,汉字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相对汉字变形的曲直关系,我们很不容易见到拉丁字母的抽象方式。正如黑格尔所说,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期刊装帧为我们找到一种解读时代的符号。《中国近代期刊装帧艺术概览》是期刊装帧历史的集合,体例上依时间顺序排列,希望读者从汇编中获取整体大环境中的个体形态与大感觉中的艺术细节。所以书中收集的不仅是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期刊,也包含了一些支流文化杂志,有政治、文艺、时事,也有生活、艺术、科技等。在刊期装帧样式的择取上,尽量选择创刊号以及特殊节点上的作品,以体现时代的装帧风格。在具体的材料选取上,则忽略了在当时杂志装帧中显著无特色的书脊及封底,着重封面、扉页、目录页、版权页、插图、题花、广告,以及发刊辞。这样便于读者从自己的认识积累中去体味当时的气息。历史就是历史,后人自有评说。当然,对每一种期刊的编者、出版者、出版地、开本、内容等基本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期刊杂志装帧的风格与水平,多少会受制于其编者、内容等方面的因素。另外,通过上述介绍,再结合图录,也可以方便那些想了解中国近代期刊发展史的人阅读使用,也许他们对装帧艺术并不感兴趣。这个时代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却是中国群情激荡的岁月。我国的近现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发展无不可以从这个时期找寻到脉络,近现代几乎所有知名人士都曾参与其中,并通过期刊进行过表述。期刊作为那一时期最重要的传播工具,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从汇集期刊装帧的角度去观察,使我们脱离个体文字符号的局限,从而更能够清晰地认识那一时期的社会特征、人文思考、意识流向、精神风貌。在这里面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时的期刊组织者的行为目的和审美取向,更可以了解到孕育这些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书中所收集的作品跨度不过数十年,却涵盖了中国近代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期刊作为当时最重要的思想传播工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由苏醒到激奋、由内敛到慷慨的过程。当这些期刊以装帧集合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时候,我们更容易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内涵。几乎所有的期刊中都将封面刊名作为主要装帧元素,通过汉字的形态突出民族精神的方正、庄严。虽然也有许多西化的装饰手段来表现对于工业社会的追随,但其内核所体现的是中国式的对于科学与民主的崇尚,“中庸”、“中行”而不盲目。装帧无言,肝胆昭然。在我着手编著此书之前,对老期刊也曾经有过一些浏览,但都是单本或者单一品种的合订本,泛黄的封面和显得童稚的图形勾画似乎就已经代表了那个已经逝去的时代。然而当这些被抽取的期刊装帧册页大量汇聚,并且陈列在你面前的时候,却使我感到超越了平时对于期刊文字内容所表达的理解,得到了不是一般符号意义可以达到的体验。通过这些期刊似乎可以呼吸到当年作者的气息,和那个时代仁人志士的灵魂交流,感受到他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和智慧的闪烁。中国近代期刊有一个最难能可贵之处是组织、编辑、发行的都是文人,说不上有多少商业经验,许多期刊都因经济问题难以为续。但正是由于抛开了功利观念,这些期刊都更加真实的反映出编辑者的使命感,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突破思想藩篱后的欣喜和背负信息传播责任的意识。出于所学专业、从事的工作及个人爱好等原因,很早就想对中国近代期刊的装帧艺术进行一个小结,编一本哪怕是非常粗浅的小册子。为此我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搜集资料并试图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大概是“眼高手低”的缘故,很久未能成书。关键时刻,姚仲永老师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具体的指导,方使我愿望成真。对此我十分感激。《综述》一文的撰写,参考并引用了下列作品,在此予以说明并致谢意:《书籍装帧艺术简史》(邱陵)、《书法主义》(张渝沈珉)、《灰色之美》(刘亚中)、《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杨永德)、《浅议装帧的民族性》(沈珉)、《中国期刊史话》(李频)、《百年回首话印刷》(张树栋)、《中国期刊发展史》(宋应离主编)。
全部显示∨
绣像小说
东方杂志
月月小说
小说时报
图书汇报
小说月报
真相画报
庸言
礼拜六
英文杂志
新青年
民铎杂志
上海伙友
心理
小说世界
国学丛刊
生活
自然界
良友
一般
新月
革命先锋
时事月报
萌芽月刊
拓荒者
新东方
黄钟
黄埔月刊
新亚西亚
学风
世界杂志
水利
现代学术
青年界
平等
醒钟
现象月刊
平明杂志
国风
再生
申报月刊
大成会丛录
国风半月刊
复兴月刊
青鹤
力行
中国无线电
新中华
科学的中国
前途
中庸
朔望
康健杂志
国学商兑
大众
骨鲠
十日谈
瓯风杂志
美术生活
方舟月刊
制言
现代新闻
文艺画报
读书生活
文澜学报
读书与出版
青年生活
十日戏剧(戏剧旬刊)
一三杂志
青年月刊
申报周刊
现世界
西风
时代文化
中外文化
解放
中国青年
全民周刊
东方画刊
文艺阵地
抗战文艺
青年
远东
红茶
十日文萃
德风
大地
文艺战线
青年文会
现代周刊
时代精神
中行杂志
青年中国季刊
中国月刊
青年
现代青年
三六九画报
新长城
青年良友
北京漫画
远东画报
新光杂志
歌与画
工合画刊
上海民众
吾友
全家福
大陆画报
万象
时事画报
时代中国
女声
中央月报
大众
青年杂志
春秋
青年世纪
出版月报
新民声
流星
青年知识
中国天下
东北画报
青年半月刊
读者文摘
幸福
青声
一周间
世界半月刊
新耕地
文风学报
学识
理想历史文化
中流
华北文艺
世界月报
该书无电子版哦,想阅读点购买纸书吧,现在还在打折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