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这是一部论文集。但是,这不是一部普通的论文集。因为它不是常见的同一主题论文的归集,也不是某次论坛论文的汇总。串连起这部论文集的有一条红线,叫做“优秀”。是的,这是一部优秀论文集。说得更准确一点,这是一部国内新闻学、传播学年度优秀论文集。收录在这个集子里的论文,是从当年上万篇论文中吹糠见米、沙里淘金,精心筛选出来的。这些论文,或在思想上有所建树,或在方法上有所突破,或对老问题给出了新解释,或对新现象提出了新观点……春兰秋菊,各秉所长。但是,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扎实。无论是观点的论证、现象的剖析、文献的征引,还是方法的运用、模型的构建、实验的操作,无不反映出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持论有据,言之成理。因此,这些论文堪称我们这个学科的治学楷模。当然,中国自古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一篇文章优秀与否,向来见仁见智,众口不一。因之,收录在这个集子里的所谓“优秀论文”不过只是我们眼中的“优秀”而已。“我们”者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同仁们。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劳神费力地从每年成千上万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遴选出这区区十多篇优秀论文来,本书附录中有所交代,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学术视野可能还不够宽阔,我们的学识素养肯定还不够深厚,学人志趣,各随其心,做出的选择也就不敢说客观、公正和全面。但有一点应该是问心无愧的,那就是我们对学术的真诚。这不仅体现在我们对遴选标准和程序的坚守,比如,本所学者的论文一概不参与遴选;更反映在我们对遴选评语的慎重拿捏,字斟句酌,臧否有度。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给这些“优秀”增添几分纯粹。现如今,学术评价已经很难纯粹了。各种评优评奖由于掺杂了太多的利益纠葛和关系考量,致使评选结果含金量严重不足,诟病连连。我们想要做的,就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可能恢复学术的尊严,尽可能让优秀的学术成果获得应有的尊重。这很难,但是再难总得有人去做。忝列于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我等自忖,对此理应有所担当,有所奉献。治学是需要“优秀”引领的,对于我们这个学科来说更是如此。新闻学进入中国不过百年,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也不过三十来年,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相比,这个学科积淀不深、规范不够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更需要有好的、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来引领整个学科的发展,来为本学科治学立论提供榜样和示范。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想要成为优秀,一定得与优秀为伍,一定得向优秀学习。为此,在编辑这部论文集时,我们特地邀约入选优秀论文的各位作者,就其论文的选题来源、研究过程、写作心得等另撰一文,与其论文相配,以为示范。这也是这部论文集不同于一般的一大特色。既然这部论文集与众不同,那就有必要赋予它一个不同寻常的书名,以承载我们的想象和期许。最初的备用选项不下十个。直白的,缺少趣味;抽象的,又嫌朦胧。环肥燕瘦,一时难以定夺。经过反复磋商,最后我们还是决定与优秀为伍,仿照前辈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例话》,给这部论文集定名为《治学例话》。我们不自量力地认为,我们编辑的这部优秀论文集与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例话》颇有几分相似。当年,叶先生的《文章例话》是为那些不敢写文章、怕写不好文章的中学生们编辑的,“选一篇文章,我在后边说些话”,通过范文的举例释说,详细阐述了作文的基本步骤和核心要点,读之令人豁然开朗。我们的这个《治学例话》是为本学科那些想写论文又苦于写不出好论文的学人们编撰的,通过优秀论文的举例,并“在后边说些话”——我们的遴选意见和作者的现身说法,以期给他们以启迪。叶先生的《文章例话》刊行于1936年,80多年来长销不衰,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我们这本《治学例话》不敢存此奢望。因此,我们在主题下加了一个副题:“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品鉴(第×辑)”。此举的一个小小野心是,通过一年又一年的坚持不懈,或许能不断延长《治学例话》的生命,既能为本学科持续积累优秀,又能为学人们源源提供榜样。这也是“取法乎上”的一种态度。万一实现了呢?是为序。唐绪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全部显示∨
1 我国网络有害信息的范围判定我国网络有害信息的范围判定写作回眸 网络信息安全维护与网络表达自由权益保障的均衡之道
2 连续与断裂:帕克与传播研究芝加哥学派神话连续与断裂:帕克与传播研究芝加哥学派神话写作回眸 等待启示
3 告别“街头发言者”告别“街头发言者”写作回眸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思考言论自由
4 互联网与“观念市场”互联网与“观念市场”写作回眸 让人类的“知识树”开枝散叶
5 阈限性与城市空间的潜能阈限性与城市空间的潜能写作回眸 论文写作:不停歇的阅读、思考和反思
6 社交媒体,职业“他者”与“记者”的文化权威之争社交媒体,职业“他者”与“记者”的文化权威之争写作回眸 文化社会学路径的新闻研究正当其时
7 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写作回眸 从文献打开问题意识之门
8 可沟通城市指标体系建构:基于上海的研究(上、下)城市传播:重建传播与人的关系
可沟通城市:网络社会的新城市主张
可沟通城市评价体系
空间可沟通性:“微游上海”的城市意象及其生产
“自说自话”的城市官微
城市意义网络的可沟通性写作回眸 团队合作,为传播学研究开疆辟土
9 论民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历史评价问题论民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历史评价问题写作回眸 求学六件事
10 十八世纪中国的新闻与民间传播网络十八世纪中国的新闻与民间传播网络写作回眸 换个视角研究新闻史
附第四届(2015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遴选结果
第四届(2015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遴选备选论文来源期刊名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