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当今之人类社会,乃是一个区分为众多民族的大千世界。而世界民族之众多,又往往被人们比喻为一片繁茂的森林。正如森林中既有千年古树又有新枝嫩苗一样,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也并存着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和各种不同类型的新兴民族。所有这些民族,都在各自所处的不同自然环境中和不同历史条件下,分别创造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都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遂使繁茂的世界民族之林充满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让五大洲的每个角落都闪耀着人类智慧的灿烂光辉。至于在当代世界民族之林中总共有多少民族,目前尚难以做出精确的回答。这是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曾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成分进行过调查和识别。像我国现有13亿人口,56个兄弟民族,这是经过人口普查和民族识别而确定的。可是,在世界范围,联合国只做人口统计,但从未进行过民族调查和识别。如果具体到各个国家,有许多至今尚未进行过人口普查;有些国家即使做过人口普查,其中也没有包含“民族成分”这样的内容;而且,有些国家根本就不承认国内有不同民族存在,那就更谈不上进行民族识别了。目前,只有个别国家的学者,曾根据多方面资料,对世界民族数目作过某些估计。但因不同学者对“民族”概念有不同理解,所估计的数目也有所不同:有的估计为一两千或三四千,有的估计为五六千或七八千,有的甚至估计有一万多。其中,大多数的估计都有些偏高,其原因是把许多民族内部的大小分支都算作了单独的民族实体。不过,一般认为,比较切合实际的数字可能是在两三千之间。当然,这也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数目。目前,根据现有资料,人们对人口较多、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民族,当然要了解得清楚一些、具体一些;而对那些人口较少、分散在偏远荒凉地区的民族,则所知甚少,乃至一无所知。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 (PRB)提供的最新数据,目前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已达10个:即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这10个国家的人口之和已达36亿多,约占全球60亿人口的60%。若从民族成分来看,这10个国家都是多民族结构。其中有7个国家的主体民族,都是人口上亿的民族,即汉族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巴西人、俄罗斯人、日本人和孟加拉人。这7个民族的人口之和已近25亿,约占全球人口的41%以上。至于人口在1亿以下千万以上的民族,现在共有65个,其中有32个分布在亚洲,10个在非洲,13个在欧洲,9个在美洲,1个在大洋洲;而人口在千万以下百万以上的民族,现在共有233个,其中有76个分布在亚洲,102个在非洲,36个在欧洲,18个在美洲,1个在大洋洲。以上所说的人口上百万、上千万、上亿的民族,加在一起共有305个。相对来说,这些民族都是经济文化较为先进发达的民族。大多分布在交通便利、人烟稠密的大河流域、广阔平原或沿海一带,与外界交往较多,民族整合程度也较高。他们在各自国家的社会生活中,一般都具有较大影响,有些则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举足轻重。这些民族的人口之和已近58亿,在全球人口中已占96%以上;而在其余不到4%的人口中,则包含着为数众多的中小民族。其中,虽有个别民族较为发达,但多数却很落后,大都居住在远离文明中心的崇山峻岭、孤岛寂野、北极冰原或热带雨林,交通不便,与世隔绝,小族寡民,成分驳杂。目前,国际学术界对这些民族的考察和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估计。总体而言,全球两三千个大小民族,约有一半分布在亚洲,1/4分布在非洲,其余1/4则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从社会经济发展上看,世界各民族富有无限的聪明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他们在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披荆斩棘,将地球上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改造成为适合于人类生息的田园乐土,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和物资,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经济生活,以及多彩多姿的艺术与文化。但是,由于种种客观条件和历史原因,各族人民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则呈现出巨大的反差:一方面是欧美等发达民族 (约占全球人口的20%),生产与科技高度发达,已将探索的触角伸向太空;另一方面,在亚非拉和大洋洲的偏僻地区,则有一些落后民族 (约占全球人口的2%),仍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其中,仍以采集渔猎为生者约有几十万人,仍以刀耕火种为生者约有几百万人,仍以游牧半游牧为生者约有几千万人。而在这先进和落后的巨大反差之间,便是第三世界为数众多的发展中民族 (约占全球人口的78%),正在以农耕为本努力实现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从民族与种族的关系上看,世界各民族分属三大人种及其各种分支与混合类型。在全球人口中,蒙古利亚人种约占41%。他们的皮肤呈黄色,头发为黑色直发,胡须和体毛较少,颧骨凸出,面部扁平。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南北美洲。高加索人种 (欧罗巴人种)约占全球人口的43%。他们的肤色、发色和眼色一般较浅,头发柔软呈波状,胡须和体毛发达,鼻高唇薄,颧骨不太明显。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和印巴次大陆北部,16世纪起逐渐扩散到美洲、大洋洲和南非。赤道人种 (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约占全球人口的16%。他们的肤色黝黑,头发卷曲,胡须和体毛一般不多,鼻翼宽大,嘴唇较厚,颌部凸出。过去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自近代以来有大批非洲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南北美洲,在那里留下众多后裔。从民族与语言的关系上看,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依彼此在语言谱系上的亲疏远近,大体可以划分为几十个语系。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只有十多个语系。在全球人口中,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各民族人口约占25%,印欧语系约占45%,两者相加已达70%;其次,较大一点的语系还有:尼日尔—科尔多瓦语系占6%,南岛语系和闪含语系各占5%,达罗毗荼语系占4%,阿尔泰语系占2.5%,南亚语系占1.5%;其余的语系和孤立语言共占6%。语言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语言,其使用范围已超出本民族之外,成为地区性的或国际性的语言,像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已成为联合国的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另外,像日语、德语、印地语、印尼语、孟加拉语和葡萄牙语等,其使用人数也都超过1亿。从民族与宗教的关系上看,在绝大多数民族中,宗教都具有很大影响,渗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各族人民信教的情况很不相同:有全民性的,也有非全民性的;有信一种宗教的,也有信多种宗教的。同时,随着科学的发达,无神论的传播,在某些民族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宗教信仰。据估计,在全球人口中,不信教的人已达1/4左右;信仰各派基督教的人约占1/4;信仰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人共占1/4;而信仰各种地区性宗教、民族宗教和原始宗教的人,加在一起大体也占1/4(其中包括印度教、神道教、犹太教、锡克教、耆那教、拜火教、萨满教,以及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等等)。而且,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宗教问题往往与民族问题纠缠在一起,而引发种种争端和冲突。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上看,全球两三千个大小民族,总共只是交错分布在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民族多,国家少。故而,属于单一民族成分的国家,实际上为数不多。即使是像西欧一向标榜为“民族国家”的英法等国,其实也是多民族结构:在英国,除英格兰人之外,还有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在法国,除法兰西人之外,还有巴斯克人、科西嘉人和布列塔尼人等。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地域与国家疆界不一致的情况,在五大洲普遍存在:有的国家包含有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民族 (如印度、俄罗斯、尼日利亚等);有的民族则分布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国家(如库尔德人、吉卜赛人、富拉尼人等)。有的民族跨国界而居住,有的则是穿越国境而游牧;有的在一国为主体民族,在他国为少数民族,而有的则全都处于少数民族地位;有的跨境民族,其分布地域连成一片;有的则相互隔绝,而混杂于其他民族之中。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民族分布情况,都是由于历史上多次民族迁徙和征战,以及政治风云变幻所造成的。起初,原始民族在地球上的流徙和扩散,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同时又是持续不断的。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文化素质和生存技能的提高,人们已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并将其生活空间扩展到了五大洲四大洋:无论是热气炙人的沙漠荒原,还是冰雪覆盖的北极圈内外;无论是高寒险峻的深山峡谷,还是烟波浩渺的海洋岛屿,全都被开辟成了人们安身立命之所。当时,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直到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全球人口才达到1000万人左右,相对于全球近1.5亿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其人口密度为每15平方公里才有1人。故而,原始民族在迁徙扩散的过程中,为争夺土地所发生的冲突,既不多见,也不激烈。但是,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不同民族之间便经常为掠夺财富和扩张领土而战:有时是文明民族向边缘地区推进,对原始民族进行征伐;有时是原始民族觊觎文明民族的财富,不断进行劫掠和骚扰;更多的则是各大强国之间称雄争霸,兵戎相见战乱迭起;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直到中古后期,对世界民族构成和分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则要算是游牧民族对城市社会和农耕世界多次发动的奔袭与征服,他们对周围弱小民族所进行的侵凌和兼并,以及他们相互之间你争我斗,逐鹿草原,厮杀不已,难有宁日。所有这些,都会突发性地引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民族迁徙。当然,除了战乱以外,导致人口地域变动和民族分布格局变化的原因还有不少:例如,某一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疫病流行、土地匮乏、人口过剩、气候巨变、生态失衡或资源枯竭等等,也都可能造成人口外流。不过,具体到历史上所发生的多次民族大迁徙,却难以归因于某一种单一缘由;很有可能,引起迁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而且,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多,人口密度的加大,各民族的分布地域紧密相连,彼此之间已无广阔的缓冲地带。一个民族的迁徙和扩散,通常都会冲击到邻族,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触发一系列的民族迁移和人口流徙。同时,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伴随着民族的迁徙和扩散、征服和兼并,通常还会发生民族的异化和同化、分离和融合。像印欧人在欧洲、西亚和印巴次大陆的扩散和渗透,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殖民,马来人在太平洋上的逐岛迁移,希腊人在意大利和黑海沿岸的移居,斯基泰人在亚欧大草原上的流徙,匈奴人的西迁及其对罗马帝国的冲击,阿拉伯人在西亚和北非的扩展,以及塞尔柱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崛起后的扩张与征服等等,都曾在广泛的地域上引起人口分布的剧烈变动和民族构成的突然改变。至于近代以来,欧洲殖民主义者在全球范围内规模空前的侵略扩张和持续不断的移民活动,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民族构成与分布的格局。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民族分化,又有民族融合。新大陆一系列新兴民族的形成和崛起,正是由于外来移民与当地居民逐渐混杂融合的结果,其中既有血统上的混合,又有文化上的交融。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在殖民者的屠刀下,有不少土著民族衰败了,灭绝了。其实,在历史上,也不断有新的民族兴起,旧的民族消亡,但其性质和规模都难以同殖民时代相比。在古代和中世纪,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社会的演进,有些称雄一时的显赫民族逐渐衰落了,消亡了;而有些位于文明边缘地区、长期默默无闻的民族则突然崛起了,强大了,大踏步地登上了历史的中心舞台。有些民族扩散了,分离了,同源异流,逐渐分化为几个不同的民族;而有些民族则汇聚了,联合了,异源同流,逐渐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分中有合,合中有分。这大体可以看做是民族发展演变的辩证过程。回溯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广袤辽阔的世界民族之林中,确实是不断有民族从史册上消失,也不断有民族在大地上产生。究其实际,从史册上消失了的民族,并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迹可考,大多皆融化于后起民族之中;而在大地上新产生的民族,也绝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通常都是不同民族成分汇聚、凝集、融合的结果。有关这样的实例,在中外史籍中为数不少,可以说俯拾即是,不知几多。在这里,我们将根据有关史料,对世界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作一简略叙说,可能会有助于大家对当今国际形势和世界关系格局有个概括了解。李毅夫
全部显示∨
上篇
第一章 悠远漫长的原始时代第一节 社会群体组织的演进一 尚未割断自然脐带的原始群体
二 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
三 从血缘公社到地缘公社
四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
第二节 人口流动与部落迁徙一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二 人口扩散与种族分化
三 民族迁徙与语系形成
第二章 最早点燃文明火炬的古代民族第一节 古埃及人与尼罗河文明一 古埃及人的民族起源
二 尼罗河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影响
三 外族入侵和埃及人向外扩散
第二节 苏美尔人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一 苏美尔人的民族来源
二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创造与传承
三 古新巴比伦的民族演变
四 亚述帝国兴起时对周边民族的影响
第三节 爱琴海及地中海东岸各民族一 克里特人与米诺斯文明
二 赫梯人与小亚细亚各民族
三 腓尼基人及其在地中海的殖民活动
四 希伯来人的迁移和建国
第四节 达罗毗荼人与印度河古文明一 古印度的民族构成
二 印度河古文明的兴衰
三 雅利安人及其影响
第五节 古华夏人与古华夏文明一 古华夏人的民族来源
二 夏商周时代的民族融合
三 华夏民族对周边民族的影响
第六节 游牧民族对古代文明世界的冲击一 游牧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二 对中东的入侵
三 对希腊的入侵
四 对印度的入侵
第三章 古典文明时代欧亚核心地区的各民族第一节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时代一 古典时代希腊的民族构成
二 希腊人的殖民与希腊化
三 古希腊人的衰亡和罗马人的崛起
四 古罗马民族的消亡
第二节 波斯人与波斯帝国一 波斯人的民族来源
二 早期波斯帝国
三 大流士一世的改革与波斯帝国的强盛
四 波斯帝国的衰落
五 波斯人对古典世界文明的贡献
第三节 印度的古典文明一 印度的民族来源
二 印度的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三 释迦族与原始佛教
四 大月氏与贵霜帝国
第四节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的中国民族一 春秋战国前后的民族融合
二 汉民族的形成
三 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四章 古典文明周边地区的民族情况第一节 古代日本民族的形成一 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与早期居民
二 外来移民的迁入与混合
三 民族形成与大和国家的统一
第二节 古代朝鲜民族的形成一 朝鲜半岛的自然环境与早期居民
二 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的分别发展
三 外来移民的迁入与混合
第三节 古代越南民族的形成一 古代越南民族的来源
二 外来移民的迁入与混合
三 林邑国的建立与民族形成
第四节 古典文明周边地区的民族迁移一 古代闪米特人和柏柏尔人的迁移
二 库希特人的迁徙与扩散
三 班图人的迁徙与扩散
四 马来人的迁徙与扩散
第五章 中古时代亚欧大陆的民族关系(上)第一节 匈奴人与“民族大迁移”一 匈奴人的起源及早期活动
二 匈奴人的西迁
三 匈奴帝国对欧洲民族的影响
第二节 日耳曼人与西罗马帝国一 日耳曼人的来源与早期分布
二 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冲击
三 日耳曼人所建立的蛮族王国
第三节 斯拉夫人与东罗马帝国一 斯拉夫人的来源与早期分布
二 斯拉夫人南下巴尔干半岛
三 斯拉夫人对东罗马帝国的侵扰
第四节 匈牙利人的西进与建国一 匈牙利人的民族来源
二 匈牙利人对中欧的冲击
三 匈牙利国家的建立
第六章 中古时代亚欧大陆的民族关系(下)第一节 伊斯兰教兴起与阿拉伯人的扩张一 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
二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三 倭马亚王朝的对外征服和倭马亚王朝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四 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
第二节 突厥人西迁和奥斯曼帝国一 突厥人的起源及早期活动
二 奥斯曼帝国的起源及其扩张
三 奥斯曼土耳其的鼎盛时期
第三节 蒙古人西征对亚欧民族的影响一 蒙古人的兴起及早期活动
二 横跨亚欧的蒙古大帝国
三 突厥化蒙古人与帖木儿帝国
四 吉卜赛人
五 莫卧儿人与莫卧儿帝国
下篇
第七章 近代西欧民族形成和民族国家建立第一节 罗曼语各民族的形成一 法兰西人
二 意大利人
三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第二节 日耳曼语各民族的形成一 英格兰人
二 德意志人
三 荷兰人
第三节 民族主义思想与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一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运动
二 英国和法国民族国家的建立
三 西班牙和葡萄牙民族国家的建立
四 德国、意大利国家的统一
第八章 东欧的多民族国家与民族形成第一节 三大帝国对东欧民族的统治一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东南欧各民族
二 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东北欧各民族
三 奥匈帝国统治下的中东欧各民族
第二节 东北欧各民族的形成一 俄罗斯人
二 乌克兰人
三 白俄罗斯人
第三节 中东欧各民族的形成一 波兰人
二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
三 罗马尼亚人
第四节 东南欧各民族的形成一 保加利亚人
二 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
三 斯洛文尼亚人
四 阿尔巴尼亚人
第九章 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第一节 殖民前夕的非欧洲民族一 亚洲各民族
二 非洲各民族
三 美洲各民族
四 大洋洲各民族
第二节 西欧人的海外殖民活动一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殖民活动
二 荷兰人的殖民活动
三 法国人的殖民活动
四 英国人的殖民活动
第三节 沙皇俄国的东侵南征一 对西伯利亚各民族的征服
二 对高加索各民族的征服
三 对中亚各民族的征服
四 侵占中国领土
第四节 罪恶的奴隶贸易一 奴隶贸易对非洲民族的破坏性影响
二 非洲黑奴后裔在美国的地位和作用
三 非洲黑奴后裔在拉丁美洲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章 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关系第一节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一 西方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二 西方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三 西方列强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第二节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一 阿拉伯地区
二 印度和中国
三 土耳其
四 非洲地区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主义浪潮一 为重新分割殖民地而引发世界大战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国际政治格局
四 民族解放运动
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涨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革命形势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 法西斯发动战争的目的与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原因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五 民族解放运动对殖民体系的冲击
第二节 殖民体系崩溃和新兴国家独立一 联合国的作用
二 美苏对峙格局
三 欧洲地区一体化及其影响
四 殖民体系的崩溃
五 亚非拉和大洋洲新获独立国家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发展中国家
二 不结盟运动
三 发展中国家的其他国际组织
四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作用一 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
二 促进了经济旧秩序的改造
三 改变了国际金融组织的权利结构
第十二章 当代世界民族关系与国际形势第一节 当代世界民族分布状况一 绝大多数国家为多民族结构
二 五大洲各国民族构成概说
三 民族问题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第二节 当今世界格局与民族关系一 民族觉醒与世界政治地图的改划
二 三次世界格局转换与三次民族独立浪潮
三 当今民族主义泛滥之源
第三节 当代世界民族矛盾与冲突一 前苏联东欧地区的民族矛盾
二 西方国家的民族矛盾
三 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矛盾
结束语